諾貝爾文學獎影響力早不如從前, 中國建全球性文學獎的時機到了?

就在網友們在討論節後如何儘快適應緊張的工作時,諾貝爾獎正在陸續出爐。

作為一個文學愛好者,筆者這兩天也時常跟身邊的朋友討論,希望他們就此次諾貝爾文學獎發表一下觀點。遺憾的是,朋友們甚至是文學院的學子們,都似乎不太關心這個獎項了。

事實上,不止是中國網友,其它國家也有這個現象。筆者特意電話了在國外的幾位留學生朋友,他們對於現在的諾貝爾文學獎也沒有表現出什麼大的興趣。毫無疑問,諾貝爾文學獎在全球的影響力已經降低。這到底是為什麼?

諾貝爾文學獎影響力早不如從前, 中國建全球性文學獎的時機到了?

點選載入圖片

筆者綜合網友們的評論,以及身邊朋友的回覆,得到了兩個重要原因:

其一,有人這樣評論現在的諾貝爾文學獎:“每一年獲獎者出來,他們的作品我們根本沒有聽過,人咱們也不認識!沒什麼意思!”

這句話,說出了很多網友的心聲。諾貝爾文學獎的“輝煌歷史”上,曾有過多名享譽世界的作家,比如:法國作家羅曼·羅蘭、英國作家蕭伯納 、美國作家海明威、哥倫比亞作家馬爾克斯、印度作家泰戈爾等等。

這些作家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前,就已經名聲在外了。當《百年孤獨》的作者馬爾克斯在1982年拿獎時,很多人這樣評價的:能頒獎給這樣一個偉大的作家,是諾貝爾獎之幸。

諾貝爾文學獎影響力早不如從前, 中國建全球性文學獎的時機到了?

點選載入圖片

大家之所以這樣評價,是因為那時候的諾貝爾獎作家都是早就獲得認可的世界知名作家。這些天才作家寫出的那些作品,被中學老師們稱為“世界名著”,如今還被人們恭恭敬敬地放在書架上。

但是,近些年的諾貝爾文學獎結果一出來,大家必須立馬去搜“他是誰”、“他寫過啥”。這多少有些尷尬!

其二,如今的諾貝爾獎結果出來,往往很難服眾。

諾貝爾獎有自己的委員會和評獎規則,人家自然沒有必要向普通人去解釋什麼。但一個全球性獎項經常無法服眾,則足以讓它的影響力受損。

在這種情況下,近日不少網友都在討論這樣一個問題:既然諾貝爾的全球影響力正在降低,那中國建立全球性文學獎的時機是否已經到來?

諾貝爾文學獎影響力早不如從前, 中國建全球性文學獎的時機到了?

點選載入圖片

可能有些朋友聽到這個問題,會覺得有點兒懵圈。為何會有網友有這樣的想法?事實上,這一想法並非一時興起。

早在2013年,上海知名作家趙麗宏就發出過這樣的建議。當時莫言已於2012年獲獎,在國內掀起了一股“諾貝爾文學獎熱”。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文學底蘊深厚,趙麗宏先生認為咱們完全有實力去成立一個世界級文學獎,他相信只要辦得好,影響力也不會差。

在趙麗宏提出這一建議之前,國內已經有不少文學獎,比如:魯迅文學獎、茅盾文學獎等等。但全球性的,確實一個都沒有。

趙麗宏先生設想了一下,咱們的全球性文學獎完全可以叫“李太白世界文學獎”。畢竟李白的才華是有目共睹的,用他來命名能彰顯咱們古典文化的魅力!

諾貝爾文學獎影響力早不如從前, 中國建全球性文學獎的時機到了?

點選載入圖片

趙先生的出發點顯然是好的,是為了讓中國文化能在世界文壇有更大的影響力。遺憾的是,當時各方面條件都不成熟,他這一建議也始終沒能實現。

那麼如今8年過去了,諾貝爾文學獎的影響力也早就不如從前,趙先生的這一提議是否有實現的可能了呢?對此,筆者認為咱們應該客觀來分析。

一方面,一個文學獎能否持續運營下去,需要強大的資金支援。這一點,咱們來辦應該問題不大。畢竟,咱們現在國內的文學獎獎金來源都已經很多了。如果能辦世界性文學獎,那各名流、商家自然不會小氣。

但另一方面,我們似乎也無法解決現在諾貝爾獎存在的困境。說到底,諾爾獎的終極困境在於:如今的世界文壇是一個缺少文學大師的時代。大家可以看一看,世界文壇有多少年沒有再出現能稱得上“世界名著”的作品了。這個困境,顯然不是任何人能用錢解決的。打一個不恰當的比喻,這就像沒有大明星的紅毯,註定的暗淡的。

諾貝爾文學獎影響力早不如從前, 中國建全球性文學獎的時機到了?

點選載入圖片

因此,綜合來看,如今咱們創辦世界性文學獎時機或許還不算成熟。不過,對於像趙麗宏先生這樣願意為中國文化思考的的中國學者、作家、網友,筆者非常欽佩。

同時,筆者也希望大家明白一點:其實咱們真的沒有必要對諾貝爾獎有那麼大執念,說到底它無非也就是一個獎項而已。一個真正優秀的作家不需要任何獎項來註解,比如魯迅;同樣,我國深厚的文化底蘊也並不需要一個獎項來評判什麼。哪怕現代我國文壇優秀的作品還不夠多,大家努力便是了。文學從來都是為了抒發心志,獎不獎從來都是其次。不是嗎?歡迎討論。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