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時代蘇聯竟也有黑幫:作案風格極其硬核,警方都打不過

相傳在1919年,列寧同志獨自驅車至莫斯科郊外時居然遇到了劫匪,不但被摸走了錢夾,連車都被人家開走了。不久,契卡領袖捷爾任斯基作出明確指示:

“別以為我會尋求公道的途徑,我們需要的不是公道,而是面對面的戰爭!”

隔日,蘇維埃鐵拳如暴雨般從天而降,沙俄時代殘留下來的黑幫、流氓等暴力犯罪團伙紛紛被肅清。用捷老的話來說,“我們(契卡)代表的就是自我組織的恐怖主義”,你們以為自己是誰,隨便湊幾個街溜子拿幾桿破槍就敢自稱“黑社會”了?

斯大林時代蘇聯竟也有黑幫:作案風格極其硬核,警方都打不過

當然了,領袖被搶才對黑惡勢力下手,這是筆者的戲談,事實上,按照蘇維埃政權初代領導者的構想,新國家應當被建設成一個近乎於烏托邦的理想社會,貽害無窮的黑惡勢力自然沒有容身之地。雖然蘇聯政府素來以高強度的管控備受爭議,但毋庸置疑的是,他們在掃黑除惡方面的造詣真的是令人欽佩。從資料來看,1919年,蘇俄全國犯罪率大概在十萬分之三百七十五左右,截至1927年底,這一資料已變為十萬分之三十九,下降了近十倍。“黃”、“黑”幾乎被徹底摧毀,但依舊有極個別的漏網之魚。

能招架得住蘇維埃鐵拳,還能寄生於秩序井然的蘇聯社會,要說這些不法分子沒兩下子,那也是不可能的。事實上,出現在20世紀30~70年代的那些蘇聯黑幫,各個可以用“藝高人膽大”來形容,雖然做的不是啥好事,但他們的膽氣和手段也著實令人大開眼界。咱今天就來抓兩個典型。

蘇俄內戰後,國外局勢趨於穩定,蘇維埃政府便把更多精力轉而用於整肅國內秩序。但令當局百思不得其解的是,越來越多的百姓報案稱他們遭到了

馬赫諾

的洗劫。起初,蘇聯警方以為這其中存在什麼誤會,因為馬赫諾早在2年前就被打垮逃往國外了。但聽過報案民眾的口述,警方也坐不住了。

斯大林時代蘇聯竟也有黑幫:作案風格極其硬核,警方都打不過

這馬赫諾究竟是何許人也?他全名叫做內斯托爾·伊萬諾維奇·馬赫諾,是沙皇時代末期俄國最具代表性的無政府主義者之一,1921年以前,他的人生可以被當做一部“小人物鹹魚翻身”的勵志典範。馬赫諾10個月大時就失去了父親,家裡非常窮,這令他7歲時就不得不想辦法掙點零錢補貼家用。馬赫諾放過羊,做過苦力和學徒,最終於17歲時成了一名鑄鐵工人。

雖然有著同無產階級革命者們極為相似的人生經歷,馬赫諾卻最終將無政府主義者奉為圭臬。1906年,他加入了烏克蘭敖德薩當地一個無政府組織,多次策劃犯罪活動製造混亂。1910年,馬赫諾被當局判處絞刑,卻幸運地改為無期,“二月革命”後獲釋。經歷了此番人生大劫,馬赫諾便不再滿足於小打小鬧。他著手組建了一個武裝組織,號召走投無路的貧民加入他的隊伍,搶劫地主,將財物和土地分給農民,因此在基層民眾中建立了一定的聲望。

斯大林時代蘇聯竟也有黑幫:作案風格極其硬核,警方都打不過

蘇俄內戰期間,受困於搖搖欲墜的局勢,蘇維埃政府不得不團結一切可用的力量。本質上講,馬赫諾和布林什維克的終極理想並不衝突,因此,當局不但跟馬赫諾的農民聯盟建立了軍事同盟關係,還將一部分農村委託於後者管理。同時,馬赫諾也是個非常會經營的人才,他以戰養戰,混亂中招收了大量農民流寇,到了1920年那會兒,他已成了當時蘇聯國內最具實力的地方山頭之一。然而,隨著外戰局勢趨於平定,馬赫諾這樣的存在必然無法被當局容忍。1920年11月,蘇軍調轉槍口開始對付馬赫諾,後者則於次年8月全軍覆沒,史稱“馬赫諾叛亂”。

客觀而言,此君並不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壞人,但他做事的風格與手段確實不太像好人。至少在絕大多數蘇聯百姓眼裡,這傢伙跟白匪是一路貨色。因此,當有民眾報案稱“被馬赫諾搶劫”時,蘇聯警方只是認為“馬赫諾”不過是黑幫土匪的一個代稱。然而,當聽過民眾對搶劫者的描述時,警方才意識情況有些不對勁兒,因為民眾的描述太像馬赫諾本人了。

對這個案子,在很長一段時間裡,警方一直沒有頭緒,直到1926年的新電影《別尼亞·克里克》即將上映前,又有民眾報案稱他們遭到了搶劫。有意思的是,根據受害者描述,其中有個人衣著非常像電影中的某個角色;巧的是,案子發生地跟電影劇組拍攝地非常接近。警方立馬詢問電影廠是否丟失了東西,後者一清點才發現,他們不但少了幾套戲服、幾把道具槍,甚至還丟了一輛拍戲用的軍用汽車。

斯大林時代蘇聯竟也有黑幫:作案風格極其硬核,警方都打不過

把幾件事一聯絡起來,警方立馬有了嫌疑人——當時在蘇聯國內頗有名氣的影星弗拉基米爾·庫切連科。此人別無長處,靠的就是飾演馬赫諾出的名,在片中扮演的角色幾乎都是這類反派。但此人的演技又頗令人驚歎:他不僅在神情語態和動作上都模仿得非常到位,對黑幫的各種黑話暗語也非常熟悉,簡直就像是馬赫諾本人。經過蘇聯警方的一番深挖,庫切連科的真實身份終於水落石出。

原來,此人跟馬赫諾是烏克蘭老鄉,後者在當地算是個英雄,庫切連科也非常崇拜馬赫諾,從小就模仿對方的動作語態。內戰結束後,蘇聯當局決定拍一些“正能量”的電影整肅風氣,需要有人來飾演反派,庫切連科不費吹灰之力就拿下了這個機會,並靠著精湛的演技成了明星。然而在背地裡,庫切連科從未丟下他骯髒的一面。他從老家帶來了一個專門燒殺劫掠的犯罪團伙,每當要外出拍戲時,他會提前通知團伙,趁著拍戲的間隙找機會打劫;沒戲拍時,庫切連科便親自帶隊作案。落網時,警方查得他手中握有22起劫案,其中一半為命案。

1927年,馬赫諾連同多名同夥被判處死刑,由他參演的電影,在報幕時都將其名字抹去了。

斯大林時代蘇聯竟也有黑幫:作案風格極其硬核,警方都打不過

要說庫切連科的黑幫團伙靠的是膽大妄為,那麼下面這位便是明目張膽無法無天了。

進入50年代後,一夥不知道從哪冒出來的悍匪,成了同時令蘇聯警方和內務部頭疼不已的大麻煩。這夥人作案方式硬核,沒什麼複雜的設計,就是扛著槍衝上去搶;警察來了就開槍還擊,竟往往還能壓制住警方的火力並全身而退。1950年3月,悍匪們冒充成內務部人員,將一家大型商店的所有人騙到一間屋子後,把店裡的近7萬盧布洗劫一空;當年底,團伙連續下手兩次,總共掠走現金8。6萬盧布。1951年3月中,這夥人“光顧”了莫斯科的一家高檔餐廳,搶劫途中同警方發生交火,劫匪們全身而退,警方不但犧牲了一人,還不小心誤殺了一名無辜市民。最瘋狂的是,這夥不法分子幾乎到了“猶入無人之境”的地步,居然在最高領導人斯大林的私人別墅幾公里外作案,洗劫了一個市場並殺害一人。

總的來說,這夥悍匪作案手法越來越暴力,搞得動靜越來越大,造成的傷亡也越來越慘重,幾乎到了無所不為的地步。他們來無影去無蹤,以至於警方和內務部門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沒有頭緒。不過,每當作案後,這夥人都會在現場留下一個誇張地弓著身子的黑貓形象,他們也因此被稱為“黑貓團伙”。

斯大林時代蘇聯竟也有黑幫:作案風格極其硬核,警方都打不過

經過分析,內務部認為作案者很有可能就藏身於莫斯科市內,鑑於案子的影響實在太過惡劣,警方最終對海量嫌疑人進行了逐個排查。果不其然,他們最終發現“黑貓團伙”的骨幹大多來自於莫斯科一家工廠,其中一個名叫伊萬·米丁的工人竟然還是“勞動英雄”榮譽稱號以及紅旗勳章的獲得者。另外,團伙的12人中有2人來自於軍事學院,1人是莫斯科航空學院的學生——這些人本應有著光明的未來,卻選擇做這種喪盡天良的事情併為此毀了一生,實在是令人難以理解。

最終,團伙的兩名主謀被執行死刑,其餘十人分別被判處長短不同的有期徒刑。

斯大林時代蘇聯竟也有黑幫:作案風格極其硬核,警方都打不過

眾所周知,斯大林時代是蘇聯社會秩序最為森嚴的時代,也恰恰是在這段時期,黑惡勢力幾乎被徹底掃清,提起“黑幫”二字,恐怕沒有人會把它跟蘇聯扯上關係。但事實上,猶如陽光所照之處總有陰影相伴,那會兒的蘇聯也有這麼不為人知的一面。只是相比於電影中那些“教父”們,這些能經受得住蘇維埃鐵拳考驗並活下來的蘇聯黑幫,還真顯得有些非主流。即便獲得了顯赫的身份和不菲的收入,這些人也“不忘初心”繼續在光天化日之下殺人放火,筆者也實在捉摸不透他們到底是咋想的……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