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戰地記者為報恩,娶了俄特種兵遺孀,終和平分手兒女隨他回國

昏天地暗,漫天硝煙,不遠處突然響起一陣沉悶的爆炸聲。

“臥倒!”一名少將大喊,說時遲那時快,密集的炮彈聲飛速襲來,一發接一發地打在裝甲車上。

“我們的同事盧宇光受傷了!”

眾人紛紛圍了過來,協力將他送至軍醫處。

中國戰地記者為報恩,娶了俄特種兵遺孀,終和平分手兒女隨他回國

2016年3月1日,敘利亞戰地再次出現暴動,

“這次對不住了”

,少將面露愧疚之色。

而盧宇光報之一笑:

“無礙。”

這是他三年內第五次進入敘利亞戰場,突發情況對於他來說早已是常態。

中國戰地記者為報恩,娶了俄特種兵遺孀,終和平分手兒女隨他回國

早年經歷,步步成就

1978年,家在杭州的盧宇光被送去當兵,由於地處偏僻、條件艱苦,寫作慢慢成為他每日高強度的訓練後,打發枯燥時間的唯一愛好。

他熱衷於用筆記錄下所思所想,經常將身邊戰友的經歷編成故事,讓大家輪流傳看。

很快,他的作品登上了《人民海軍》報,其人生第一部書——《站長夫人》也隨之正式出版。

中國戰地記者為報恩,娶了俄特種兵遺孀,終和平分手兒女隨他回國

隨著盧宇光的文筆越來越好,他的名聲也漸漸在軍隊中傳播開來,上級討論決定調任他為軍旅記者,負責新聞幹事的整理。

盧宇光慶幸自己找到了真正熱愛的事物,上任後盡職盡責,他所撰寫的軍營報道很快得到了廣泛關注。

《海軍報》的編輯林道遠曾稱讚到:

“此人身上有一種求新求變的勇氣。”

中國戰地記者為報恩,娶了俄特種兵遺孀,終和平分手兒女隨他回國

1987年,盧宇光轉業回老家找工作,在浙江人民廣播電臺試用期間,針對當時浙江抗洪事件發表了一則新聞——《防洪第一線值班唱空城計,浙江的抗洪形勢令人擔憂》,此番舉動使盧宇光一鳴驚人,該新聞也獲得全國好新聞一等獎。

1994年,盧宇光決定前往俄羅斯發展新聞事業。

身處異國他鄉,一切都需要從零開始,孤身一人的他憑藉優秀的專業素養成功創辦了《華人報》。

中國戰地記者為報恩,娶了俄特種兵遺孀,終和平分手兒女隨他回國

最初銷量十分慘淡,但盧宇光始終不曾放棄希望,他身兼總編輯、記者、評論員等角色,每期內容都親力親為,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

漸漸地,《華人報》因視角獨特而被越來越多的人訂閱,盧宇光也終於在異國站穩了腳跟。

中國戰地記者為報恩,娶了俄特種兵遺孀,終和平分手兒女隨他回國

死裡逃生,臨終託孤

1991年蘇聯解體,俄羅斯乘勢而上,為鞏固政治局面、轉移金融危機風險,於1994年發動車臣戰爭,可雙方勢均力敵,導致傷亡慘重。

1999年俄羅斯發動了第二次車臣戰爭,力圖一舉取得大捷,為擴大國際影響力還邀請了全球16家媒體記者進行專題報道,鳳凰衛視也在受邀列表中。

面臨這次千載難逢的機會,盧宇光主動請纓,為了受傷時方便包紮傷口,他還專門去剃光了頭髮。

中國戰地記者為報恩,娶了俄特種兵遺孀,終和平分手兒女隨他回國

戰爭現場的形勢十分激烈緊張,稍不留神就會被真槍實彈誤傷,為了保證盧宇光的生命安全,俄方專門為他提供了幾名特種兵伴隨左右。

可儘管有人保護,盧宇光依然經歷了無數次與子彈擦肩而過的驚險瞬間。

一次,他正站在現場門口為觀眾做報道,恐怖分子突然開槍奪門而出,可他仍然直視著鏡頭:

“現在恐怖分子已經向我們衝過來,打傷了很多人,我們正在跑……”

連續播報30多個小時的他聲音早已嘶啞,在周圍激烈槍聲的覆蓋下顯得十分微不足道。

中國戰地記者為報恩,娶了俄特種兵遺孀,終和平分手兒女隨他回國

就在這時,他喊出了一句堪稱“全球傳媒經典語言”的話:

“恐怖分子衝過來了,向我們開槍……”

話還未說完便從電視螢幕上驟然消失。

儘管一線戰場危機重重,盧宇光也沒有放棄任何一次採訪的機會,但他沒料到有人會因為自己犧牲。

在2000年的解放車臣首府格羅茲尼戰役中,他與其他幾位戰地記者同乘一輛車前往一線採訪,路上遇到了埋伏,車輛突然間被地雷引爆,車上所有人來不及反應,瞬間就被一股強大的衝擊力甩了出去。

中國戰地記者為報恩,娶了俄特種兵遺孀,終和平分手兒女隨他回國

這時,一名俄羅斯特種兵竟沒忘記自己的使命,猛地奮力撲倒在盧宇光身上,用自己的身軀為他擋住了四處迸濺的炸彈碎片。

瀰漫的硝煙漸漸散去,當盧宇光恢復意識時,發現自己只受了些皮外傷,而倒在自己身旁的那名特種兵卻早已渾身血肉模糊。

他上前握著特種兵的手試圖喚醒他,可對方毫無反應

。正當他不知所措時,餘光突然瞥到特種兵的嘴巴在動。

中國戰地記者為報恩,娶了俄特種兵遺孀,終和平分手兒女隨他回國

他連忙湊近,只聽見對方用盡氣力地說了幾句話,大致意思是——家裡尚有年輕的妻子和剛滿一歲的兒子,希望盧宇光可以幫忙照料他們。

聽著特種兵氣若游絲的聲音,盧宇光連連點頭,承諾自己一定會遵守諾言。

話音剛落,特種兵就沒了氣息,在盧宇光早已模糊的視線裡無疾而終……

中國戰地記者為報恩,娶了俄特種兵遺孀,終和平分手兒女隨他回國

娶妻生女,留在俄國

“在我的戰地記者生涯中,車臣是我的主要內容之一,在那裡留有了我所有的傾注、惦記和仰視,是車臣一直鼓勵著我前行。”

如今回憶起車臣戰爭和那位救了自己的特種兵,盧宇光依舊感懷不已。

在那場戰爭結束後,他未多做停留,即刻出發去尋找特種兵的家人。

經過多番打聽,

終於找到了那位可憐的遺孀和她年幼的兒子。由於缺少穩定的經濟來源,母子二人的生活過得十分艱辛。

中國戰地記者為報恩,娶了俄特種兵遺孀,終和平分手兒女隨他回國

一向重情重義的盧宇光不忍看到這番情形,斟酌再三後,他決定留在俄羅斯生活。

在盧宇光的悉心照顧下,特種兵的妻子漸漸對他產生了依賴感,在家人和朋友的見證下,他們組建了屬於自己的小家。

婚後盧宇光甚是盡心,不僅和妻子生了一個可愛的混血女兒,更是視特種兵的兒子為己出,努力擔負起一個好丈夫和好父親的形象。

中國戰地記者為報恩,娶了俄特種兵遺孀,終和平分手兒女隨他回國

不和而分,依舊照顧

為了報恩而捨棄了自己尋求幸福的機會,留在異國他鄉生活——盧宇光的事蹟漸漸被越來越多的人知曉,得到了大家一致的支援與認可。

然而這段跨國婚姻並沒有持續太久。

按理來說,婚姻應是愛情的結晶,但盧宇光與妻子之間卻並沒有任何感情基礎,全憑同情心與責任感撐起這段婚姻。

中國戰地記者為報恩,娶了俄特種兵遺孀,終和平分手兒女隨他回國

況且兩人分屬不同國籍,情感上的交流溝通無法完全同頻。

妻子不理解盧宇光在槍林彈雨中奔走的危險職業;

而盧宇光也因妻子終日酗酒、拒絕與他溝通而頗為無奈。

因此,沒過多久,二人就選擇了和平分手,一雙兒女跟隨著盧宇光回到了中國。

中國戰地記者為報恩,娶了俄特種兵遺孀,終和平分手兒女隨他回國

儘管未能殊途同歸,盧宇光也並沒有忘記履行曾經的諾言。

他定期向前妻寄去生活費,並一直保持溝通聯絡,也毫不干涉兩個孩子與母親的見面。

十幾年一晃而過,兩個孩子在盧宇光的用心撫養下都順利畢業,而盧宇光始終未婚,一直堅持在一線戰爭現場做著採訪報道。

中國戰地記者為報恩,娶了俄特種兵遺孀,終和平分手兒女隨他回國

不忘初心,堅守一線

“我們現在返回到俄羅斯海軍太平洋基地的司令部基地,我的身後就是……”

2021年11月20日,盧宇光在社交平臺釋出了自己最新的近況。

影片中的他臉上有著顯而易見的疲態,可還是用一如往常的詼諧語氣向網友分享自己充實的生活。

十幾年如一日的奔波早已使他飽經風霜,曾經剛毅俊朗的面龐也悄然出現了皺紋。

“對於新聞記者來說,抵達才是真相。”

盧宇光用自己一生的堅持,完美詮釋了中國記者的榜樣力量。

中國戰地記者為報恩,娶了俄特種兵遺孀,終和平分手兒女隨他回國

自1994年常駐莫斯科至今,他歷經阿富汗、車臣、北高加索反恐、伊拉克、東烏、別斯蘭中學人質敘利亞戰爭等一線報道,始終堅守在崗位上,向國人乃至世界人民傳遞著最真實的資訊。

戰地記者的工作沒有周末假期、每日行程上萬公里,

對許多人來說恐怕不堪重負,而年過半百的盧宇光卻始終堅持著。

“如果無力阻止戰爭,就將真相告知世界。”

盧宇光秉承著這一信仰,無數次從生死關頭存活下來。

中國戰地記者為報恩,娶了俄特種兵遺孀,終和平分手兒女隨他回國

在他的社交平臺上,許多網友一直都在關注著他——“戰地記者,盧老保重!”、”戰地記者,真正的逆行者,你是國人的驕傲”、“辛苦了,您是世界的視窗。全國人民的眼睛”……浪潮般的評論聲中,飽含著人們最誠摯的敬意與欽佩。

11月22日,盧宇光在社交平臺上稱:

“由浙江攝影出版社約稿的《跟著老盧看俄軍/2021》已經完成編輯。這一年走了不少地方,從帕米爾高原阿塔邊境海拔6500米,到北緯72度北極約瑟夫群島亞歷山德拉島三葉草俄軍事基地……行程達五萬多公里,又繞地差不多一圈多一點。”

中國戰地記者為報恩,娶了俄特種兵遺孀,終和平分手兒女隨他回國

不僅如此,由海軍創作室一級作家李忠效歷時半年所著的《盧宇光傳》也進入預訂階段。

結語:以雙眼為鏡頭,以紙筆為武器,盧宇光用盡一生向世人傳遞真相。

同時,他也盡到了一個丈夫和父親的責任——迎娶恩人遺孀踐行承諾,親手撫養兒女長大成人。

“我身上的血是用俄羅斯人的血換來的。”

用二十餘載償還一朝恩情,盧宇光向世人展現了中國記者的良知與長情。

參考文獻:

【1】知網——盧宇光:從恐怖現場跳出來的記者

【2】知網——半是記者半是兵——記鳳凰衛視駐莫斯科首席記者盧宇光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