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母是禽獸之類也,殺母是連禽獸都不如,這個人為何如此討人喜愛?

三國時期,魏國東平相阮籍才華出眾,思維敏捷,深受文帝司馬昭的喜愛。阮籍治郡,法令清晰簡單,深受百姓的愛戴。一次他聽說一個人殺了他的母親,他說殺父還說得過去,殺母怎麼可以?殺父是禽獸的行為,殺母是連禽獸都不如。《晉書·阮籍傳》:“殺父,禽獸之類也。殺母,禽獸之不若。”

我們知道,人類之所以能夠綿延成千上萬年而沒有滅絕,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人類可以透過兩性交配來繁衍後代。而哺乳動物也有著和人相似的交配方式,我們所熟悉的貓就是如此。但是如果養貓的朋友可能會發現,

貓在交配之時,母貓常常會發出悽慘的嘶吼,與人類大不相同。那麼貓交配時,為何叫聲都很悽慘?人類與貓科動物有哪裡不一樣呢?

貓之所以在交配時發出悽慘的叫聲,是因為其

生殖器官

的結構與人類大不相同。公貓的生殖器官帶

有鉤子一樣的小刺

,因此在交配時常常會

劃傷母貓

。只有在這時,

母貓體內的荷爾蒙才會被激發出來,促進自身的排卵。

因此,貓交配的過程可以理解成

公貓傷害母貓的過程

。基於此,公貓為了保護自己不受母貓的反擊,就在交配時緊緊咬住母貓的頸部。交配完成後,公貓也迅速逃跑,防止被母貓撕咬。

或許我們會覺得貓的交配方式太過奇特,也並不理解其中的緣由。其實,貓之所以這樣做,是為了

提高受孕效率,確保成功受孕。

對於貓來說,大多數貓都是長期處於飢餓條件下的,而交配則是一件非常消耗體力和能量又十分危險的活動,因為不確保何時會受到其他動物的攻擊。

所以,

公貓與母貓就在集中的一個時間節點完成交配、排卵、受孕的過程,這樣一來,不但大大提高了受孕效率,還沒有浪費自身的能量。

豹子、獅子等貓科動物的交配方式也和貓是類似的。而人類大多都是一夫一妻組建家庭,絕大多數動物卻不是。在動物世界裡,交配過的雌性與雄性並不長期生活在一起。雄性也不會去和雌性共同養育自己的幼崽。

即使是群居生活在一起的動物,雌性和雄性也只有在發情期才待在一起,而一旦交配完成,雄性就不會再與雌性親近,它們之間並不具有長期穩定的關係。

在這樣一個族群中,雄性則並不知曉究竟哪一個才是自己的孩子,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有幾個孩子。

或許在它們看來,與其花時間照顧一個,不如去和更多的雌性在一起繼續繁衍更多的後代。

這對於人類來說可能是奇怪的,由於長期的演化,人類已經變成了能夠直立行走的動物。

而伴隨而來的是人的腦容量變大,各個身體的部位特徵也發生了變化。女性的臀部比進化之前明顯變窄,導致產道寬度有限。這就致使人類可能會產生困難,在其他動物身上是完全不存在的。

一旦一個物種產生了生育困難,那麼這個物種的繁衍就會受到威脅,甚至走向滅絕。

為什麼人類沒有走向滅絕呢?這是因為人類腦容量的提升,

使人類想盡各種辦法彌補了生育的缺陷。

迫於這樣的壓力,便衍生出了人類獨特的兩性關係。基於人類獨特的生理特徵,人類的胎兒在子宮內還沒有完全發育成熟之時他就已經降生。

人們常說十月懷胎,可是這十個月還不足以完全支撐胎兒發育成熟,

所以和動物相比,人類的胎兒都是早產兒。

這也不難理解,我們可以看到,小狗、小馬、等動物在剛出生後不久就可以站立起來,圍著母親打轉,慢慢地它們也會自己覓食。

而人類出生後需要數月的時間才會行走,需要數年才會自行覓食。

對比之下,揭示的就是這一道理。

由於人類的“早產”,所以他需要父母雙方的細心照顧,並幫助其成長。

如果男人都像雄性動物一樣棄孩子而遠去,那自己的孩子就很難長大。他對於自己的基因投資就是失敗的。

所以與動物相反,專注於自己的基因投資,與伴侶長相廝守照顧自己的骨肉才是人類最正確的選擇。

除此之外,與動物相比,人類的排卵為隱形排卵,這也就影響了受孕率。那麼,為了提高受孕率,男性就會和女性長期待在一起,維持著一種長期穩定的關係,久而久之,就衍生出了由男女共同組成的家庭。

人類或許認為動物的繁殖方式是奇怪的,可是也許在動物眼中,人類才是奇怪的那一個。

但是,無論是哪種方式,無論它奇怪與否,都是自然選擇演變後的結果。其根本目的,都是為了自己的種族更好地繁衍下去,綿延不絕。

參考資料:

《晉書·阮籍傳》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