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讀】沈從文曾想要取取國立大學文憑,可一切並未想象中輕鬆順利

《增廣賢文》有云:“雪中送炭君子少,錦上添花小人多。”

人生得意時,多的是趨之若鶩的人前來添磚加瓦;可破敗危難時,卻無人問津,能出手幫助的更是寥寥無幾。

沈從文發跡前曾來到北京,想要求取國立大學的文憑,可一切並未他想象

輕鬆順利,面對重重坎坷,他不得不做起了“北漂”。清代黃景仁的《雜感》一詩中感慨到: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

肩不能抗手不能提的窮書生,如何在諾大的北京城內安身立命?想要立足在繁榮的北京城內又是怎樣的艱難?好在窮困潦倒之際,沈從文遇到了他的伯樂。

沈從文

沈從文出身於湖南一個不知名的小村莊,他自幼並未接受過什麼良好的教育,十五六歲就參了軍,做了一段時間游擊隊員,在部隊裡寫過一些簡單的文章。脫離軍隊後,他碌碌無為的過了兩三年,直到聽說了北京是個好地方,去那裡能找到出路。他想著北京有大學,憑藉自己的本事,說不定還能考上大學,在北京讀幾年書,謀得一份工作,以後還能有點指望。抱著這樣的想法,他帶著家裡所剩無幾的積蓄,踏上了前往北京的火車。

初入北京時,他曾立下豪言壯志“北京,我是來征服你的!”那個時候的他,還是個什麼也不懂的“鄉下人”。出門在外,需要花錢的地方有很多,北京這個物價昂貴的地方,根本不是沈從文一個“鄉下人”能消費的。他身上所剩無幾的積蓄,就連租一個月的房子都是問題。為了解決住宿問題,他迫不得已厚著臉皮尋求八竿子打不著的親戚借宿,這一住就是大半年。

在北京待的時間越久,沈從文越來越覺得自己曾經的想法異想天開,考大學根本就不是認識幾個字,會寫個簡單的小文章就可以的。他來到北京後就嘗試著參加了燕京大學的考試,可到了考場的他,連試卷的考試題目都讀不懂,這第一次考試便潦草的失利而歸了。遠方親戚原本以為他來北京考大學,肯定是個有學識的,未來說不定還有什麼地方可以指望他,才將他留宿在屋內。可沒想到他多次考試,卻屢屢失利,最後對他徹底沒有了耐心,在寒冬臘月之際,將他從屋裡趕了出來。沈從文幾經坎坷找了一間又破又小的隔斷間,為了能減少開支,他一天只吃一點饅頭和一點鹹菜,他常常泡在京師圖書館內,在圖書館一待就是一整天。可就算是減少開銷,他手裡的錢也捉襟見肘,沒有經濟來源,遲早會坐吃山空的。可是身為一個讀書人,他拉不下臉面去當馬伕車伕,可是他又沒有教書育人的本事和文憑,他就只能在京城混日子,甚至若是要回老家,他連路費都湊不齊。

好在沈從文在寫作上有一定的天賦,在圖書館裡泡了一年多之後,他對文學形式有了一定的瞭解,自此開始走上了文學之路。除了學習以外,他給各種雜誌報紙投稿,好一點的編輯部,在退稿時還會指出他稿子的問題和不足。沈從文就這樣艱難

地過

著北漂時的日子,可日子久了,他過得越來越艱難。身為一個南方人,他從不知道北方的冬天有多麼寒冷,用來禦寒的衣物甚至不夠。最艱難時沈從文三天沒吃飯,餓著肚子還要寫稿子,最後實在沒有辦法了,他只能寫信給當時那些北京的名流之輩,希望可以看在同為讀書人的份上,給他一線生機,這其中便有一封信寄往了郁達夫家中。郁達夫當時在北大授課,看似風光,每月卻只有300多的收入,可對沈從文而言,他的收入也是一筆鉅款,這也是他為何會提筆向郁達夫寫求助信。

他本以為郁達夫幫助他,不過是舉手之勞,可沒想到的是,郁達夫背後也有許多其他人不知道的苦楚。他每月幾百的收入,到手也只有1/10,30塊錢連家人都養活不起,他也不過是一個在溫飽線上掙扎的“貧苦人”。但郁達夫最終還是被沈從文的求生意識打動了,雖然自己並不富裕,但還能勉強溫飽,不幫他豈不是見死不救嗎?

按照信上的地址,郁達夫來到了沈從文的隔斷間,眼前這個可憐的年輕人被凍了一身的傷。郁達夫拿起來沈從文桌子上一摞被退回來稿子,他認為沈從文的文筆雖然稚嫩,但很有靈氣,日後必有出頭之日,更加堅定了幫助他的想法。那一天,郁達夫請他去小館吃了一頓飽飯,還給他講了許多道理,飯後還贈送了他三塊多的零錢,希望他堅持寫作,說不定未來的北京真的會被他征服。郁達夫對他的幫助被沈從文感激了一輩子。

結語:在郁達夫的幫助下,沈從文結識了徐志摩,他的文學作品最終被給予肯定,甚至可以出版。可那個年代兵荒馬亂,兩人最終失去了聯絡,郁達夫臨終前,希望沈從文可以照顧自己的孩子,可這個訊息一直未能發出去,心願未了他便去世了。

參考資料:

《增廣賢文》

《雜感》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