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號稱大唐的政權,其中一個自稱大唐,一個是否正統呢?

我們今天說的大唐,往往指代的是從唐高祖李淵建國,到後梁皇帝朱溫終結,這麼一段歷史,然而歷史上,其實“大唐”一直存在到了宋初之時。

在朱溫滅掉大唐之後,還有兩個號稱唐朝的政權堅定地接過了唐朝的旗幟,只不過,他們表現出的這股唐風,效果有些尷尬。

這兩個政權一個是由沙陀人建立的,一個是由徐知誥建立的,為了便於區分,史書上將其分別稱作:

後唐、南唐

那麼這兩個都自稱“大唐”的政權,是不是繼承了大唐的衣缽,是不是正統呢?

實話實說,沙陀那個,勉強湊合,南唐這個,純粹是蹭流量,接下來,咱們分別來說。

後唐是怎麼來的?

後唐的建立,其實跟晚唐時期的唐懿宗關係很大,當年唐懿宗跟西南南詔死磕,國內兵力疲憊,碰巧遇到了龐勳起義,自己搞來搞去沒搞定,於是手下將領便放了個大招——請外援。

就這樣,沙陀部族大首領朱邪赤心進行了一波勞務輸出,而且這位領著沙陀騎兵所立功勞還挺大,本著有功必獎,同時人才難得的想法,唐懿宗做了一個,讓後世子孫很上火的決定。

烈考國昌,本名赤心,唐朔州刺史。鹹通中,討龐勳有功,入為金吾上將軍,賜姓李氏,名國昌,仍系鄭王房。

賜國姓,改名李國昌,本來賜名賜姓這套挺虛,但接下來將牒譜放到鄭王房底下,這拉攏可就真是下血本了。

甭管血緣如何,人家沙陀李家從法理上,就是正牌唐朝宗室皇族,日後也就有了繼承皇位的可能。

後來沙陀官二代李克用在代北殺官造反,跟著他爹一起作亂,使得原本打算留一個自己人鎮守代北的打算,頓時打臉,成為了留一個皇族,在代北造反的極大隱患。

這也是為啥唐僖宗放著南面黃巢不著急,也要不斷加碼去幹掉代北的沙陀叛軍原因,北面那爺倆,威脅太大了。

後來大唐沒落,朱溫奪了唐朝皇室神器,取代李唐,四方諸侯誰都沒吱聲,因為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但唯獨李克用選擇了死扛,自己堅持高舉大唐旗幟,沿用大唐天祐年號,誓死復唐。

因為他自己也明白,朱溫殺了所有的李唐皇室,自己跟他雖然有仇,但真是普通身份投降,也能活命,但身上這層皇室身份,註定了他必須跟大唐共存亡。

因此,李克用、李存勖這兩代爺倆,跟著南面後梁王朝血戰十數載,最終攻滅後梁,算是為大唐報仇,最終打得復唐旗號,也確實能為當時所有人接受。

俄而帝與大軍繼至,王瓚迎帝自大梁門入。梁朝文武官屬於馬前謁見,陳敘世代唐臣陷在偽廷,今日再睹中興,雖死無恨。帝諭之曰:“朕二十年血戰,蓋為卿等家門無足憂矣,各復乃位。”

因此,後唐還是勉強可以算得上是繼承了大唐的衣缽,但後唐走的是與前朝越來越疏遠的路子。

李存勖死後,李克用的乾兒子李嗣源即位,這關係就遠了些,後來李嗣源死後,自己的乾兒子李叢珂又造了自己兒子的反,李叢珂這時的後唐又跟先前大唐的關係,再次遠了一層。

關係淡了,國號也就是那麼回事罷了。

不過後唐的路子雖然疏遠,但也沒有南唐那麼扯,完全是生靠硬蹭流量。

南唐,我得好好挑個祖宗

南唐的開國皇帝徐知誥當年是跟楊吳政權腹黑權臣徐溫混的,從螟蛉之子做起,受盡了徐溫兒子們的猜忌和冷漠。

最終能夠殺出重圍、登上成功的巔峰,除了運氣,更多依靠的是實力。

本來南唐前面是楊吳政權,徐知誥新建王朝的話,可操作空間很大,但怎麼才能讓自己利益最大化呢?

南唐建立前一年,石敬瑭滅了後唐,這讓徐知誥看到了答案,北面的大唐被滅了,石敬瑭另起爐灶,建立了大晉。

那麼作為一個建國數百年的王朝,影響力、號召力這一塊,是不是可以利用起來呢?

徐知誥自己原本是跟李唐王朝搭不上邊的,但這並不妨礙徐知誥的努力,他讓下面的人幫忙查一查,自己到底是姓啥?

領導這麼一說,下面的能不秒懂?很快,徐知誥祖上的資料就被遞了上來,徐知誥一看,哦,鬧了半天,原來我姓李呀!

棨自雲唐明皇第六子永王璘之裔。唐天寶末,安祿山連陷兩京,明皇幸蜀,詔以璘為山南、嶺南、黔中、江南四道節度採訪等使,璘至廣陵,大募兵甲,有窺圖江左之志,後為官軍所敗,死於大庾嶺北,故棨指之以為遠祖。因還姓李氏,始改名棨,國號大唐,尊徐溫為義祖。

徐知誥找到的是當年唐明皇的兒子,那個李白曾經追隨的造反王爺——齊王李璘,當年安祿山造反,李璘到淮南募兵,這個地理位置對上了,然後花邊新聞一來,有個私生子,然後一代代傳下來,到了徐知誥這裡,其實人家姓李,是李唐宗室子弟。

這樣的話,他這邊接過大唐的旗幟,就變得義不容辭了。

徐知誥改唐有幾個好處,一來洗白自己的微末身份,徐溫養子這個身份,太Low。

其次,北面的大唐崩亡,大批唐臣倉皇奔亡,自己舉起大唐旗幟,正好吸納這些敵國的遺老們,為己所用。

最後,大唐威名,始終有著強大的向心力,以正統自居,也能為以後一統天下,產生先聲奪人之效。

因此,雖然南唐是個“李鬼”,但空手套白狼,收到的實惠卻也不少。

不過甭管是後唐還是南唐,這倆王朝,也只不過是照貓畫虎罷了,先前的大唐,最終遠去,誰也繼承不了其當年的風采。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