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麗莎白一世是都鐸王朝的最後一位君主,她在任期間被稱為英國的

資本主義萌芽的十六世紀,世界局勢發生了劇烈變化。一個國家以不可思議的速度迅速崛起,從歐洲的一個島嶼起步,最終擴張成為“日不落帝國”。英國的轉變與都鐸王朝最後一位女王伊麗莎白一世有著分不開的關係。伊麗莎白一世是都譯王朝的最後一位君主,她在任期間被稱為英國的“黃金時期”,和中國以戰爭方式完成朝代更迭所不同的是,絕嗣是英國王朝終結最常見的原因。

伊麗莎白於1533年9月7日出生在倫敦的普萊斯提亞宮,她是英格蘭國王亨利八世和他的第二個王后安妮·博林唯一倖存的孩子。雖然身為王室中人,伊麗莎白的童年是很不幸的。伊麗莎白三歲時,她的母親安妮·博林被判叛逆罪處死。伊麗莎白被宣佈為私生女,從“伊麗莎白公主”變成了“伊麗莎白·都鐸小姐”。後來亨利八世與第三任妻子珍·西摩生下了愛德華六世,伊麗莎白和她的姐姐瑪麗在名義上都成了愛德華的傭人。

1547年,亨利八世去世,愛德華六世繼位。然而愛德華六世只活到16歲就去世了。臨終前,愛德華六世任命他的表親珍·格蕾(簡·格雷)為王位繼承人。然而伊麗莎白的姐姐瑪麗公主可不是一個普通角色,她後來得到了一個外號叫“血腥瑪麗”,光聽這個名號就能猜到她的鐵腕手段了。在愛德華六世死後,瑪麗立即拉攏一群支持者發動政變,廢黜並處死了繼任的簡·格雷,並宣佈自己加冕成為英格蘭女王,是為瑪麗一世。

瑪麗一世對政敵打擊毫不留情,對身邊的人也非常苛刻,甚至連親妹妹伊麗莎白都信不過,一度將她軟禁起來。然而瑪麗一世婚後長期無子,而她自己的健康情況也越來越不容樂觀。無奈之下,她只好宣佈伊麗莎白為自己的合法繼承人。1558年11月17日,瑪麗一世逝世,伊麗莎白繼位,是為伊麗莎白一世。

伊麗莎白一世加冕之初,英格蘭內部宗教衝突十分尖銳。她採取了對天主教和新教相容的政策,緩和了宗教矛盾併成功維持住英格蘭的統一。在伊麗莎白一世統治期間出現了很多航海家,其中包括弗朗西斯·德雷克、沃爾特·雷利和漢弗萊·吉爾伯特。伊麗莎白一世對航海活動的大力支援使得英國的國力日漸強盛,在北美洲建立了殖民地。

伊麗莎白一世有著敏銳的政治直覺,下重大決定之前會仔細分析可能導致的後果。她的座右銘是“我觀看,而且我沉默”。為了將權力集中在自己手中,避免大臣之間權力鬥爭,伊麗莎白一世非常謹慎於榮譽的頒發和顯職的授予。在將近四十五年裡,英格蘭只授予八個貴族頭銜:一個伯爵爵位、七個男爵爵位;在愛爾蘭只授予一個男爵爵位。她還將樞密院的成員由三十九人降至十九人,後來再降至十四人。

伊麗莎白一世在位期間,英國議會曾多次懇求女王儘早擇婿,期望她為王室生養繼承人。但女王始終沒有答應,她說:“如果她選擇了外國王子,他會讓英國無法保持中立的外交政策(如姐姐瑪麗一世和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的婚姻);如果嫁給一個英國人會加劇宮廷內的宗派鬥爭。”直到伊麗莎白一世不得不確立繼承人時,她越來越傾向於她的侄孫,但她從未正式確立他的繼承人身份。

伊麗莎白一世統治時期,英國經濟的蓬勃發展促進了社會形態的轉變,封建經濟形態中萌生出了資本主義的幼芽。在經濟方面,伊麗莎白一世實行重商主義政策,保護和發展本國毛紡織和其他新興產業,再加上當時的殖民掠奪及黑奴貿易,英國經實力走向了上升的快車道,後世將這一時期稱為“黃金時代”。

為了維護統治階層利益,伊麗莎白一世也頒佈了一些嚴重損害底層人民利益的法令。不過這些都是當時統治者的通行做法,因此苛責她迫害人民也有點不客觀。

縱觀伊麗莎白一世的一生,可以說她是一個頗有文治武功的統治者,也是一個善於把握機遇的統治者。她是清醒的,她為了國家的強盛拒絕婚姻。她也是鎮定的,剛上臺就面臨國家分裂的危機能夠鎮定自若地穩定局勢。

1603年3月24日,伊麗莎白一世死於倫敦的里士滿王宮。由於伊麗莎白從未結婚,她的死也是都鐸王朝終結的標誌。伊麗莎白一世被安葬在威斯敏斯特教堂的右面。她的繼承人是詹姆士一世。自此,都鐸王朝被斯圖亞特王朝所取代。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