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家變大200%的密碼

本文作者:逯薇,原文標題:《小家大變局,人人能設計》,頭圖來自:視覺中國

5 月 25 日晚,逯薇在多個網路媒體平臺進行了一場主題為“小家變大 200% 的密碼”的直播課分享,觀看人次高達 260000 人。作為一位研究住宅設計的建築師,在地產一線工作近 20 年,同時還身兼居住科普作家身份,她被人問得最多的一個問題便是——

怎麼做才能夠讓家更顯大?

這似乎是屬於大多數中國人的居住難題。

在此次全網公開課中,她用 90 分鐘的時間回答了這個問題。

顯大密碼揭秘——初識紅藍尺

為什麼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小家更加顯大?

一方面,中國的人口規模和城市規模,決定了不可能每一個小家都擁有獨棟的大房子。

中國絕大多數城鎮居住者的住宅建築面積都在 60 ㎡~144 ㎡。

而這本來就不大的面積,還會被切分成 2 個、3 個、4 個,甚至是更多的房間。

另一方面,住宅是這個時代中國大部分家庭資產和社會關係的非常重要的折射,於情於理人們都希望本來面積不算很大的小家,比它的實際面積看上去更大一點、更敞亮一點、更體面一點,可以從小家顯大的結果中獲得更多的社會認同和自我認同。

因此,

小家顯大是這個時代每個中國普通小家的剛需。

如何在戶型圖中標記顯大密碼,僅僅用兩根不同顏色的筆就能輕鬆搞定。

(溫馨提示:全文中的戶型圖均為“上北下南左西右東”方向。)

小家變大200%的密碼

小家變大200%的密碼

拿出一張你家的戶型圖和一根紅筆、一根藍筆。

戶型圖的要求是必須能看清深色的承重牆和和淺色的非承重牆。

首先沿著戶型平行於窗戶的方向,在公共空間開間最寬的地方——一般情況下是客廳——從西牆到東牆,畫上一個紅色箭頭。然後在垂直於窗戶的方向,從客廳到餐廳,南牆到北牆,沿公共空間進深最大的地方,畫上一個藍色的箭 頭。

注意有三個空間不要畫進去,分別是:傳統封閉式廚房,開放陽臺,窄於 1。5米的走廊。

小家變大200%的密碼

到這裡,我們已經完成了小家顯大底層密碼的揭秘,這兩個藍色和紅色的箭頭,一個叫作紅尺,一個叫作藍尺。

紅尺的定義是面寬方向上人的最大視距,而藍尺的定義是進深方向上人的最大視距。紅尺和藍尺所界定的視覺範圍越大,這個小家就越顯大。

到這裡,底層密碼已經揭曉。你是不是認為:這不就是房子的客廳和餐廳的寬度和深度,不就是住宅的面寬和進深嗎?

彆著急,我們一起走進一個真實的小家。

小家顯大核心密碼:6m紅尺營造大宅錯覺

大約在 2017 年,逯薇曾到上海浦東拜訪一位可愛的小家女主人——林女士。

下圖是林小姐家初始收樓時的戶型圖。這個戶型看上去可以算得上是戶型方正,南北通透,規規整整,所有的功能分割槽,各方面也都很合理,南北雙陽 臺。但林小姐走進房子第一眼就覺得北邊的生活陽臺有點浪費,開始思考北陽臺能用來做什麼?她覺得這麼貴的房價,拿這麼大的一片面積承擔家務功能,有一點浪費,有一點可惜。

小家變大200%的密碼

以下是逯薇對林小姐家的改造描述及拜訪經過。 

林小姐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北陽臺的傳統晾曬功能,換成了一個洗衣機加一個乾衣機的洗烘套裝,然後將這個洗烘套裝透過戶型的小小改動,挪到了公共衛生間洗面幹區的對面,這樣做不僅洗衣服動線更加便捷,烘乾了之後收納和摺疊的這樣一個流程更加地快速。同時最重要的是原本只能夠作為家務使用的北陽臺,現在解放出來了。

小家變大200%的密碼

她是一個非常喜歡做飯的人,無論是中餐還是西餐,無論是大火爆炒,還是說烤小蛋糕,她都特別地喜愛和擅長,所以她選擇將被解放出來的北陽臺改成了中廚,用一個多扇摺疊的大的玻璃門把中廚和餐廳隔絕開來,又將原本的中廚能開啟的地方儘量都開啟,變成了一個開放式的西廚,同時擁有一個島臺,這個小家長成這個樣子是不是挺漂亮的?

小家變大200%的密碼

我當時去參觀的時候,也非常著迷於家裡極好的餐廚氛圍。在這張大長桌上我們一起聊天,一起喝茶,同時林小姐在西廚的部分忙活著,為我們烤著好吃的披薩。那它的客廳又是什麼樣的呢?她將原本的南邊的陽臺在物業允許的範圍內也封了進來,將她女兒練琴的地方放在了客廳南側的位置。

小家變大200%的密碼

在陽光好的時候,週末的情況下,她在這裡喝茶聆聽女兒練琴,這是一個很美麗的小家,我當時去參觀的時候也為之著迷。

小家變大200%的密碼

參觀完這個家之後,我回來寫文章,寫了一篇林小姐家的“逯薇來我家”特稿,在特稿中我寫了這 4 個方面:

我寫了空間效率,現在空間效率變得比之前要強多了;我寫了懶人家政,如何才能夠用電器化的方式替代過去水系化的一套洗衣和晾曬的過程;我寫了她家廚房那令人陶醉的交流氛圍;關於廚房,我還寫了在家的 LDK 空間中,她一家人相聚融融的畫面。這篇文章我寫完了也覺得很得意,也得到了網路上 10 萬加的點選量,這件事情就這麼放下了。

小家變大200%的密碼

但是當時林小姐有一句話,我無意中聽在耳朵裡,又無意中在腦海中間存了好幾年,當時她跟我說:

“薇姐你知道嗎?我們樓下的鄰居在我家裝修完之後,第一次上來我家參觀, 開門的那一瞬間鄰居嚇了一大跳,脫口而出:天哪,你們家是 200 平方米嗎? 跟我們的戶型為什麼完全不一樣?”

小家變大200%的密碼

住在一模一樣戶型裡的鄰居,為什麼在開門的那一剎那,對於原本和自己家完全相同的戶型,產生了強烈的顯大錯覺呢?這個錯覺是從何而來?這平白多出來的大幾十平方米的放大感,又是從何而來的呢?

她用了淺色的地板,用了通道的隔斷,用了無主燈,用了低矮的細腿沙發,她沒有怎麼做吊頂,打通了陽臺,做了開放式廚房,但是隻靠這些就能夠產生這麼強烈的顯大錯覺嗎?

不,這些只是顯大最終的表現,而顯大最底層的密碼,在時隔 2~3 年,我發現了紅尺和藍尺這個簡單至極卻又非常有價值的工具之後,我再回來看這個小家,一瞬間我就明白了。

下圖為林小姐家改造前的佈局,當我們平行於她的客廳陽臺窗戶方向,畫出最寬的部分,紅尺位於客廳,尺寸是 4 米,而藍尺則相當於客廳加餐廳的總深度,尺寸是 7。6 米。

小家變大200%的密碼

那麼改造之後,紅尺作為小家面寬方向上的最大視距,出現在了北側。現在這個小家面寬方向上平行於窗戶最寬的地方是過去的中廚,也即是現在的西廚, 再加上餐廳,紅尺從南側移動到了北側,尺寸也從 4 米變成了 5。6 米。

小家變大200%的密碼

南側的這根紅尺其實還在,只是從原本的第一紅尺讓位成為第二紅尺。這個小家的藍尺現在因為打通了南北陽臺,所以也從過去的 7 米多變到了 10。8 米,這是第一籃尺。

與此同時,由於打開了廚房,形成了現在的西廚,它過去狹窄的餐廳和西廚之間的關聯變得更加緊密,原本幽暗的中部走廊和西廚、中廚之間的關係也變得更加緊密,在這裡出現了第二藍尺,尺寸達到了 4。05 米,所以林小姐家那位鄰居在開啟這個小家戶門的第一瞬間,他看到的空間是右圖這個樣子的,而她鄰居自己家實際是左圖這個樣子的。

(下圖)

二者之間的視線有 175% 的差距,所以她的鄰居在那一瞬間勢必產生了強烈的大宅錯覺,脫口而出,“你們家是 200 平米嗎?為什麼比我們的房子顯大那麼多?”

小家變大200%的密碼

而在林小姐家的這兩根紅尺和兩根藍尺中間,最重要的是這一根,是在北側接近 6 米的第一紅尺。

小家變大200%的密碼

因為在中國傳統的中小戶型設計,尤其是以豎廳作為最核心空間形態的公共空間設計中,一般來說按小戶型、中戶型、大戶型決定資源差異,決定它的面寬,尤其是客廳面寬。

傳統而言,小戶型紅尺即面寬尺寸是 3 米到 4 米,中戶型 4 米到 5 米,唯有大的戶型空間才能夠做到 6 米甚至更大的紅尺。

小家變大200%的密碼

但是如果我們觀察這個梯隊,會發現有一個很有價值的技巧,就是假如我們能在中小戶型中間實現一根接近 6 米的紅尺,我們的眼睛和我們的空間感就會產生一種強烈的超預期的大宅錯覺。所以小家顯大的密碼中間,最核心最底層的就是這根超過 6 米的紅尺。

小家變大200%的密碼

以下分享了幾個小家的案例,分析如何才能在中小戶型中間創造超過 6 米的紅尺,創造更大的藍尺,讓小家放大 200%。

6。4m紅尺的誕生

小家初始情況:

面積:70 平方米, 戶型:兩房,

初始紅尺:客廳,3。3 米;

初始藍尺:客廳+餐廳,6。0 米。

小家變大200%的密碼

餐廳和廚房之間這段牆大部分是白色的,所以它的紅尺有機會變成 5。5 米。

小家變大200%的密碼

衛生間和餐廳之間的這道牆只有一段是承重牆,所以如果把衛生間做兩分離設計乾溼分割槽,把洗面盆單獨解放出來,這根紅尺就可以繼續向房子的深處去拓展,達到 6。4 米。而藍尺則始終沒有變化,依然是客廳加上餐廳。

小家變大200%的密碼

最終設計出來時可能會是這樣:一根 6。4 米,貫穿客廳、餐廳和廚房的大紅尺。

小家變大200%的密碼

在設計過程中,紅尺藍尺幫助你把所有細節視為整體去統籌。這個小家會顯大,是因為原本被實體的隔牆所切開的一個又一個的小空間,客廳、餐廳、廚房、乾溼分割槽的衛生間,現在被整合成了一個視覺整體,所以小家發生了大變局。

小家變大200%的密碼

紅尺從 3 米多變為接近 6 米,而我們的整個視線範圍擴大了 160%,小家自然會顯大。

小家變大200%的密碼

紅藍尺畫出交流感

小家初始情況:

面積:85 平方米戶型:兩房

原始紅尺:客廳,3。5 米

初始藍尺:餐廳+客廳,7。2 米

這是一個非常方正、分割槽很清晰的經典格局,在中國有著非常廣泛的分佈。

小家變大200%的密碼

客廳和主臥之間是不能拆除的結構牆,紅尺沒有辦法直接拓展。但是稍微往北一點,餐廳和第二間房之間是可以拆除的非承重牆,所以這個小家的紅尺有機會從南邊變到中部。

除了 7。1 米的第一紅尺之外,還有機會在這根紅尺稍北側,玄關、廚房再加上原本的生活陽臺,創造 5。7 米的第二紅尺。

如果把原本的封閉式廚房和開放式陽臺全部包起來,這個小家的藍尺也將從 7 米左右拓展到將近 11 米。

小家變大200%的密碼

兩個均為上圖戶型的家庭,有著同樣的目標,他們的處理手法卻有很微妙的差別。

第一個小家是一對小夫婦。因為他們的父母就住在附近,所以將來有了小孩, 也不見得有增加房間數的剛性需求。因此他們選擇把書房的入口從原本對著主臥室變成了對著餐廳;第二間房兼書房兼次臥,和公共空間之間有一個更開放的關係;把廚房和陽臺之間原本的鋁合金推拉窗打掉,有了一個更加開放的島形的廚房關係;而中廚和第二間房,都使用了可以完全收進去的隱形門,來保證這兩個空間與公共空間之間可分可合。

小家變大200%的密碼

第二個小家是一個三口之家,一對夫婦和一個上小學二年級的女兒。他們則是女兒房和餐廳之間開了一扇大大的、頗有浪漫公主風的固定窗。使用了雙層中空玻璃,保證隔聲效果。同時在中空玻璃之間加上了一扇可以用磁吸來調控的百葉:百葉收起來,視線通透,房間半開放的感覺就出現了;當女兒需要私密的時候再按下百葉,這扇窗就變得跟牆沒有什麼區別了。

小家變大200%的密碼

這個戶型在此之前是 6 個碎片化的圖形,被一道又一道牆、一扇又一扇封閉式的門給隔開了。但是現在它們聚在了一起,由碎片整合成了一個大的共享交流空間。

小家變大200%的密碼

這個小家變得比之前更加地融合、開放、親密、顯大。顯大了 220%!

小家變大200%的密碼

顯大其實只是手段,最終的目的是希望住在這個家裡的人,在公共居住空間中有更好的融合場景,更加其樂融融的家庭關係。

多看一眼,給小家一個天生顯大的機會

紅尺藍尺不同於房子的面寬和進深。

面寬和進深是用來描述房間本身的,是針對房的,但紅尺和藍尺是人的視覺距離,是用來描述人的主觀感受,

所以人的視線伴隨著紅尺的展開、藍尺的展開而展開,在心理上會將被紅尺和藍尺貫穿的空間視為一個整體,視為一個大局。

最初畫在戶型圖上的紅色和藍色的箭頭,將幫助你建立起對於這個家的大局觀,而不是掉進一個又一個的細節窠臼中。

但是,

如果家裡的戶型全部都是承重牆怎麼辦?

 

小家變大200%的密碼

確實,沒辦法。如果一個家的牆都是承重牆,尤其是公共空間周圍全部都是承重牆,那真的沒辦法。

我自己家就是一個這樣被承重牆包圍的公共空間,我自己也沒辦法,這是我家的戶型圖,我們一眼就能夠看出這個小家的紅尺幾乎已經沒有機會再變大了。

小家變大200%的密碼

我固然可以把廚房做成可分可合的交流廚房,把陽臺包進來來加長我家的藍尺,但是紅尺已經永遠的被限定在這兩道黑色的結構牆中間,再也沒有機會擴大。

以 70 年的建築產權而言,在這 70 年之間,除非發生了巨大的,對於結構進行特殊加固的技術,它再也沒有機會以擴充套件紅尺的方法實現更顯大。

我作為一個專業的居住研究者,當然希望自己本來就不大的房子看上去更顯大,我努力地採用了各種各樣讓它顯大的手法,但是那些手法都比不上最初的辦法

,最大的機會在我買房的那一剎那已經消失了。

小家變大200%的密碼

所以我提醒大家,買房的時候一定要多看一眼,你一定要看一看你過去可能從來沒有注意過的

結構

在那個你從未關注過的黑色牆和白色牆之間,隱藏著這個小家顯大的初始機會和最大的機會,這一眼很重要,這一眼會讓你得到或者失去這個先天的機會。

居住,營造一個家,從來都是很貴重的,“多看一眼”的機會很值錢,不僅僅是因為你需要付出鉅額的資金,揹負 30 年的貸款來獲得這個機會,更重要的是, 在你一生中,它很可能是你少數幾次營造一個家的機會之一,這次的機會浪費掉,等到下一次機會到來,或許你需要等待 10 年。

所以我希望大家都能夠重視這個機會,而不是在一開始無意之中就失去了它。

每個人能都實現夢想佈局的小家是什麼樣的?

下圖這套房子是一個主流戶型,很常見,兩邊通透,結構方正,所有的一切看上去都不稀奇。但如果把這個小家的結構畫出來,即便你是一個沒有任何專業知識的普通居住者,看完以上分享,再看到這張圖,也會明白在這個結構中間蘊含著巨大的機會。

小家變大200%的密碼

無論是一位單身人士,是一對丁克夫婦,是一個帶著孩子的三口之家,還是一個空巢家庭,或者是一個老年之家,你都有機會在這個中間只有一根柱子的戶型上實現自己夢想中的小家佈局,你有很多的機會,你有一塊近乎於空白的畫布,你可以畫出所有自己希望的家的模樣。

這個看上去很平淡,核心卻很驚豔的戶型設計,是 2014 年中國第一個百年住宅示範專案。百年住宅,是要住 100 年的房子。

住宅是要長期居住的,不是一天、兩天,不是一年、兩年,要住 10 年、20 年,甚至於這套房子要佇立在大地上,長達 70 年甚至 100 年。

如果在最初它已經被牆體切成了沒有辦法再去改動的固定的佈局,那麼你如何保證在這漫長的時間軸中,它可以被每一個不同的小家住成夢想中的模樣。百年住宅是一個很複雜的技術體系,想要完全達到很難,但是如果只是去學習和參考其中靈活結構的這一部分的話,那麼這倒並不是很難。

小家需要變化,佈局需要自由

回顧中國在過去 40 年間的小家佈局變遷史。2022 年,我們每一個人,每一個小家是否有資格,是否有權利,是否有願望去獲得更大的佈局自由了?

1982 年,那個時候中國的大部分的住宅都是紅磚砌築的磚混結構,佈局幾乎是完全不自由的,絕大部分牆都不能改動。到今天市場上還有這樣的住宅,有些大城市的居住者可能考慮小孩教育的問題,不得不去買了那些學區房,“老破小”,要去改造的時候,實在是太為難了。

小家變大200%的密碼

 

從 2002 年開始,以剪力牆作為基礎結構的建築體系,在中國的大地上開始成為主流結構形式,住宅也從低層變到了中高層,越來越高,100 米成為一個非常常見的主流高度。

在剪力牆佈局體系之下,我們擁有了小區域性的自由,就像前面看到的那些住宅案例。

從現在再往後回望,到未來 20 年後,2042 年,我相信剛剛看到的那樣的大跨度自由結構體系,必將成為屆時中國住宅的絕對主流。我們每一個普通小家到那時候都可以擁有一個更全面的佈局自由,但是為了到達明天,我們必須先從今天起步。

這很難。因為在中國建造一個住宅,它是由上下游產業鏈,很多人一起努力的結果。而在這樣一個系統中間,就像剛剛大家看到的那些碎片式的空間一樣, 決定一個家最終長成什麼樣子。它也是被切成一個又一個的碎片,被分散在開發商那裡、設計院那裡、建築師那裡、結構工程師那裡,總之它是切碎的,而這個切碎最終導致了你的家有佈局自由或者無佈局自由很可能是一個隨機的結果。

我作為一個前地產人,作為一個建築師,作為中國小家的研究者,也作為這件事情懷著最樸素願望的中國居住者,我

呼籲行業的各位能夠給我們大家更大的佈局自由。

小家變大200%的密碼

中國作為全世界建造量最大的國家,在過去很多年間,我們的建造量都佔到了全世界的一半,每年高達 20 億平方米,這 20 億平方米中有 2/3 都是住宅,而這 2/3 中間有一半的結構形式都是很古板的、很傳統的,可能甚至根本沒有考慮過普通人今後是否有機會讓小家顯大的。而為了這個房子,我們家家戶戶都要揹負 30 年的貸款去購買它。買的是什麼?買的是一個只有一次性佈局機會, 幾乎已經固化的佈局。

這樣的房子,小家伴隨著其中的居住者成長的機會是很小的。在居住過程中, 我們的家庭結構會變化,我們的人生在成長,可是我們的家卻在最初的那一瞬間,就已經失去了跟隨我們一起前行的佈局機會。這就是我們現在的現實,這就是這個行業的現實,這就是我們這個時代不得不去解決的問題。

解決這一問題,不是一家一戶的小事,是千家萬戶的大事,它也不僅僅只是簡單的畫在平面圖上的 1~2 條黑色的承重牆,在這其中是中國千千萬萬的小家, 其中有你家,也有我家。

理想和現實之間的落差,呼喚著我們小家的大變局,想要實現這個大變局,就必須將我剛剛已經說過的這些曾經被切成碎片的力量聚在一起,變成完整的、被凝聚的,在這其中我們才能夠實現中國這個居住大時代的我們大家的小家大變局。

小家變大200%的密碼

小家大變局,有我也有你

以 2021 年為分水嶺,中國人的居住面臨著三大宏觀變數的挑戰,這三個大變數對於未來的時代而言,充滿了不可預見性和變化,中國的城市化率未來將逐漸趨緩,中國的生育率現在亟待拉昇,中國的老齡化率大浪將至,這宏觀的數字,每一個最終都會投射在這個大時代,也最終都會投射在我們的小家裡。

小家變大200%的密碼

我希望將自己過去將近 20 年,對於居住這件事情,對於小家佈局的理解,從專業人士才能明白的複雜技法,轉化成每個普通人都能聽懂,每個小家都可以輕鬆運用的密碼語言,我希望能夠達成自己心中的目標——

小家大變局,人人能設計。

這並不是一個複雜的願望,但是這需要每一位居住者把自己作為小家的主人。

我希望能夠透過

《小家大變局》

這本書的內容,讓大時代的每一個居住者都有平等的權利去學習如何把房子住成家,如何讓房子和人生一起在漫長的歲月裡得到成長,得到進步。我希望這本書不只是教會大家小家的知識,更能夠幫助這個時代所有與居住相關的從業者和居住者,讓大家形成更廣泛的共識。

中國作為世界上住宅建造量最大的國家,我們需要大家的共識。這本書中描繪了中國普通居住者的群像,我在這幅群像中看到了我自己小家的縮影,你是否也看到了自己小家的寫照呢?小家大變局,有我也有你,祝願每一箇中國小家都能夠越住越大,祝願每一箇中國小家都能夠擁抱自己夢想中的大變局。

小家變大200%的密碼

作者: 逯薇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團

出品方: 中信·24HOURS

出版年: 2022-5

本文作者:逯薇(中國居住領域作家,居住研究學者,建築師,“住商”理念提出者,家的容器工作室創始人,微信公眾號“家的容器”主理人。)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