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熱門宜居城市TOP20出爐,你的城市上榜了嗎?

2022熱門宜居城市TOP20出爐,你的城市上榜了嗎?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DT財經(ID:DTcaijing),作者:鄭曉慧,編輯:唐也欽,資料:董道力,設計:鄭舒雅、戚桐琿,頭圖來自:《沒有工作的一年》

來到2022年,“理想城市是啥樣”依然是個重要議題,但它的內涵正在發生改變。

一個重要的原因是,00後和95後構成新的流動主體。跟90後相比,他們擁有不同的成長背景,對生活有著別樣的理解,於是對城市的期待也有差異。

DT財經聯合小紅書和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釋出這份《“蹲”個城市:年輕人選擇城市新需求洞察報告》,結合線上社交平臺趨勢和調研資料,看看這代年輕人對城市的需求發生了什麼變化?他們對理想的宜居城市有哪些新標準?以及我們可以從哪些角度來理解年輕人“選擇城市”的變化?

調研資料來自我們前些日子發起的“你的理想城市是啥樣”小調研,共有 2025位朋友貢獻了自己的答案,其中00後、95後和90後佔比接近9成(86。6%),超6成受訪者集中在一/二線城市。

以下為《“蹲”個城市:年輕人選擇城市新需求洞察報告》的內容。

現在年輕人流行“蹲城市”

現在有更多年輕人開始主動尋找宜居城市。

關鍵在於“主動尋找”。上一代流動的年輕人大多就兩種選擇,漂向大城市奮鬥,或回去建設家鄉。但如今的00後和95後更加自由,他們開始跳出上一輩所定義的城市流動邏輯,根據自己的生活需求劃定標準,去尋找一個為自己“量身定製”的城市。

2021年底起,小紅書上“宜居城市”的搜尋指數開始上升,到2022年4月上升至目前最高峰。2022年初以來,相關社群開始湧現“蹲一個宜居城市”、“求推薦一個宜居城市”等相關標題的筆記,相關筆記釋出量僅4月比3月增長了3倍。

不少年輕人開始在線上“蹲城市”。他們釋出一張備忘錄截圖,列舉自己的宜居城市條件,期待全國各地網友在評論區的專屬推薦。

2022熱門宜居城市TOP20出爐,你的城市上榜了嗎?

(圖片來源:小紅書)

這種新的城市流動並非小範圍個案。

從調研資料來看,超8成受訪者有想換個城市生活的想法。尤其是00後,近9成00後想過換個城市生活,35。7%的人“經常在想,會主動尋找備選城市”。

大家尋找宜居城市的TOP 3方式依次是四處旅遊、上網衝浪、看專業研究資料,分別對應自己親自看、透過他人的經驗來看、參考專業標準來看。

但各年齡段人群偏好的尋城方式有較大差別。越年輕,越傾向於透過他人的經驗來了解城市。85後、90後和95後受訪者選擇最多的是透過“四處旅遊,親自感受”,而00後透過“上網衝浪,廣納網友親身經驗”尋找宜居城市的比例最高,達到74%。

這可能也是新一代年輕人可以自由選擇城市的底氣。

靠已有認知能挑選的城市畢竟有限,而蹲守廣大網友的建議,可以用更低的成本快速瞭解大量備選城市,先篩出一波有效樣本,再去深度體驗和研究。

這種“眾籌居住經驗”的方式,相較於自己旅遊或查詢專業資料,也更容易看到一座城市各個角度的生活圖景。在線上“蹲城市”的 @神經蛙 就覺得網友的評論比較立體,“因為在這個城市居住過的人情況各不相同,有些人是工作,有些人是上學,也有些是本地人。同一個城市,評論中會從許多不同角度來評價它”。

“蹲城市”的年輕人對宜居城市有了新標準

與從前相比,現在有更多年輕人開始主動尋找宜居城市。

雖然大家在選擇城市時都有自己獨特的定製條件,但我們也從中發現一些共性的變化——與85後和90後相比,Z世代年輕人找城市的標準更豐富了。

拆解網友在線上“蹲”宜居城市的熱門筆記內容後,我們找到了最熱門的20個宜居城市需求關鍵詞。

城市的硬性發展指標這種常規考察條件依然重要,比如房價、收入這種經濟向條件,高鐵、機場、地鐵、教育和醫療資源等基礎設施,都會進入大家的“蹲城市”關鍵詞。但在常規標準外,現在的年輕人對生活細節提出了更多明確的要求。

在20個“蹲宜居城市”條件熱門關鍵詞中,有一半跟具體生活相關,很多人提出希望生活便利、當地人比較包容、語言方便溝通、氣候宜人、多點美食……

此外,一些年輕人還會根據個人愛好和期待的生活方式,提出個性化的條件,比如有人希望城市對寵物友好,有人希望有比較不錯的花鳥魚蟲市場和二手舊貨市場,還有人希望能找到一座水果城。

調研資料也進一步佐證,這代年輕人的擇城標準明顯偏向生活化。

從所有受訪者的答案來看,大家在選擇未來居住和工作城市時最重視的城市特點依次是:①生活價效比、②居住便利度、③工作機會、④交通樞紐度、⑤交友氛圍、⑥文化娛樂活力、⑦商業發達度、⑧生活新鮮感。

具體來看,大家最重視的TOP2城市特點是“在收入尚可的同時又有一定時間可以更多享受生活”,“生活方便,公共交通觸達全城,便利店遍佈城市角落,美食與生鮮觸手可及”,都指向不花哨但更有質感的生活。

使用者 @阿biu和二佳 也跟我們提到,生活的質感“不是儀式感、不需要偽精緻,而是更追求自己內心深處的狀態。只要過得開心、健康,跟天氣、環境、整個人群生活融入到非常舒服的一種狀態,就非常好”。

不過,在整體的生活化擇城偏好下,00後相對更在意城市生活的豐富度和氛圍感。

各個年齡段受訪者對城市特點的重要程度打分,在文化娛樂活力和交友氛圍這兩項上差距最大。

一座更具文化娛樂活力的城市,有逛不完的文化藝術展館和書店,時常會有大型演出和文化活動。85後中認為這一點非常重要的比例僅為19。9%,而00後中這一數字達到40。7%。另外,00後(36。7%)認為城市交友氛圍非常重要的比例也明顯比85後(25%)更高。

00後向往的理想城市,能過上勞動與享受平衡的有質量的生活,這種質量不僅在於衣食住行的方便與豐富,還有精神生活的充盈——能參加興趣所向的文化活動,也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夥伴,共享文化和生活趣味。

“蹲”城指南:那些熱門的宜居城市

年輕人帶著新標準在線上“蹲”宜居城市,也引來了評論區各地網友的大力薦城。宜居標準的定製化問答下,大家的互動重塑了許多城市的形象名片。

對於許多想要尋找城市的年輕人來說,評論區彙總起來,就是一本野生民選版熱門宜居城市指南。我們嘗試彙總呈現這份指南,從“宜居城市”熱門筆記下的評論裡,找到了被推薦最多的熱門城市。

在民選熱門宜居城市中,除了大家熟悉的長沙、成都、重慶、西安、廈門等榜單人氣常客,還有昆明、珠海、南寧、大連、無錫、貴陽等日常不那麼顯眼的城市。

這份野生民選指南,豐富了許多年輕人選擇的邊界。那些因為發展規模等種種原因,在常規指標化評選中很難排進前列的城市,在這樣一種分享生活體驗而非比較指標的選拔中,會被人們真情實感地推選出來。

比如 @大風今天發財了嗎 釋出“蹲城市”筆記後,網友們的建議讓他對無錫和寧波產生了興趣。“這兩個城市都因為我個人的一些偏見,沒有考慮。既然他們都這麼推薦,而且有理有據,我以後會去看看”。

大家在評論區的推薦裡,一一列舉出這些城市滿足“宜居城市”的細節:長沙、成都、重慶、瀋陽房價低、美食多,昆明、珠海、大連氣候宜人,青島、蘇州、南寧、珠海生活節奏慢以及風景怡人……

以大連為例,就有網友從氣候、商業、教育等方面按點羅列,認真安利:

“大連天氣四季分明,夏天30度頂天了,跟南方空氣溼熱不一樣,大連屬於在樹蔭下就涼快,空氣也好,唯一缺點就是風大,而且春天沒有柳絮,商業繁華程度,羅森300多家,教育資源本市有985、211、行業內有名雙非。”

當然,薦城也不全是條理清晰的正經分析,很多人在評論區分享自己關於城市的些許印象、玩笑、感受,扔出城市的微小切片,讓人透過這塊切片感受城市的風格。

比如 @6個面-元素 推薦昆明的理由是,“鮮花過敏就不要出街了,因為最近天天大路都是花,相信全國人民都羨慕昆明一街的各色月季了吧”。篇幅不長,讓人看到了滿城的花,也感受到了來自這座城市的貼心。

我們如何理解年輕人“蹲城市”的行為?

熱鬧的“蹲城市”背後,我們能看到這屆年輕人擇城的三個變化:

他們跳出了原本的城市流動框架,不再將自己侷限在大城市和老家的二選一難題裡,廣闊天地處處可去;他們打破了他人定義的優秀城市標準模板,按照自己的需求來設定理想目標;他們變被動為主動,網上衝浪打撈尋找適合自己的落腳點。

總地來說,在選擇城市這件事上,新一代的年輕人更加自由,更加向內關注自我,更加主動。

在回答“你想換個城市的最大理由是什麼?”時,這種自由、自我、主動的變化,也體現在各代際年輕人的答案中。00後想換個城市是為了更多的可能性和更好的生活,選擇不願意安定下來(38。5%)和對現在城市不滿意(35。1%)的比例最高;95後和90後則有更高比例的人是因為現實問題在現在的城市無法紮根。

對城市的理解有差異,本質上是兩代年輕人對生活的理解發生了變化。

這當然跟所處的人生階段有關,90後要考慮成家立業,00後剛開始探索人生可能,包袱更少、自由空間更大。但拋開人生階段的影響,他們亦是不同的。

00後和95後成長於經濟高速增長、網際網路快速發展的時代,這樣的背景讓他們成為獨特的寬裕世代、網際網路世代、個性世代、生活方式社交世代……

美國社會學家羅納德·英格爾哈特曾用“後物質主義”來總結髮達國家發展到一定階段後的價值觀,大家在物質層次需要得到滿足以後,開始追求更高層次的精神需求。這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總結這代年輕人的價值觀轉向。

對他們來說,人生的價值不再是“求生存”,而是更多的注重追求“美好生活”。與之相伴,他們對宜居城市的定義也發生了變化:從注重城市提供的謀生和發展條件,到需要城市滿足他們的個性化需求和高質量生活;對於宜居城市的理解也從外在評價轉向內在體驗,希望根據個人的喜好作出主動的選擇。

但需要注意的是,“後物質主義”選擇不等於“脫物質主義”,更有別於年長世代理解的“躺平”。“蹲城市”的青年並不是盲目的,恰恰相反,他們十分理性。我們分析相關的資料可以看到,“蹲城市”的年輕人並不是不關心就業,發展機會或者待遇仍是他們最關心的因素之一。

調研資料也顯示,在對理想生活的想象中,00後和95後相對更在意生活的成長性和價值感,也有更高比例的人希望有能力享受更豐富的物質生活——也就是說,Z世代的理想生活不是隻有自由浪漫和進步,還有具體地享受當下的現實。

對生活的不同理解,促使更多年輕人主動去“蹲”個適合自己的城市,但要讓“蹲個城市搬過去”成為可行的現實,是更加完備的客觀條件。

線下交通快速流動的條件和許多城市的戶籍政策放開,降低了城市遷移的門檻。諸如社交軟體等生活方式類社交工具也為年輕人分享生活提供了平臺,消弭了“網路鴻溝”,使年輕人即便到三、四線城市也能享受到跟一線城市一樣的生活方式。這些基礎設施,都為年輕人“蹲個城市”提供了現實支撐。同時,他們的遷移也會為更多城市甚至是縣域的發展注入新的動力和活力。

寫在最後

常有人用 “內卷”或“躺平”來簡單概括年輕人在城市間的流動,在這樣粗糙的標籤下,年輕人似乎只有兩類,選擇大城市就是為了奮鬥,回到小城市就是放棄發展。而根據此次的調研內容,我們能發現,這種“打標”是對年輕人的誤解。

年輕人根據自己的需求去“蹲一個宜居城市”,是在當下社會結構中做出的合理化生活選擇,也是這一群體理性、務實的體現。正是這種由年輕人群體創造、傳播、認同、踐行的青年文化,為社會帶來了多元的色彩。

多元本就是城市的本色,就像劉易斯·芒福德在《城市發展史》中描述的雅典城市生活:“這樣充實而富有活力,如此豐富多彩而又健康有益,工作與閒暇,理論與實踐,私人生活與公共生活,都很有節奏地交替著;藝術、體育、音樂、交談、思索、政治、情愛、冒險,打開了生活的每一個方面。”

我們真誠地希望,社會可以有更加積極的態度和更加包容的心態,支援年輕人探索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城市;也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能“蹲”到自己的宜居城市,盡情享受理想的城市生活。

附:研究樣本說明

(1)2025份樣本中,00後、95後和90後佔比接近9成(86。6%),一定程度上代表現在年輕人對理想城市的需求和想法;

(2)從城市來看,超6成受訪者集中在一/二線城市;從性別來看,男女比例接近4:6;

(3)從最高學歷來看,58。9%受訪者為本科生,33%為碩士;從感情狀態來看,受訪者中單身的佔比最高,達到56。8%。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DT財經(ID:DTcaijing),作者:鄭曉慧,編輯:唐也欽,資料:董道力,設計:鄭舒雅、戚桐琿

如對本稿件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絡tougao@huxiu。com

End

想漲知識 關注虎嗅影片號!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