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冷思考(3):“懂行的”不如“懂方法的”及配稱(Fit)問題

編輯導語:PMF即產品市場匹配度,而影響產品與市場匹配度的關鍵因素,可以歸納為“配稱”問題,比如人和產品需求解決之間的“配稱”、產品需求和市場需求之間的“配稱”,等等。本篇文章裡,作者就針對“配稱”問題做了解讀,一起來看。

產品冷思考(3):“懂行的”不如“懂方法的”及配稱(Fit)問題

《產品冷思考(2):模式重要,但解決關鍵問題更重要》主要討論了商業模式中的一些問題,模式非常重要,這是以終為始的藍圖。

但是隻談模式,而不解決關鍵問題,再好的模式都是空中樓閣,所以找到關鍵問題並思考如何解決它,比一直討論模式更加重要。一切產品的問題我認為都可以抽象為配稱的問題,能不能找對做產品的人,能否做好PMF都尤為的重要。

該篇文章我們進行配稱(Fit)相關的冷思考。

一、“懂行的”不如“懂方法的”

周鴻禕曾說:

很多CEO喜歡找“懂行”的人來做產品經理,以為熟悉業務就能聚焦使用者需求,從而做出更好的產品。問題是他們也許懂行,但是他們之前根本沒有用產品經理的邏輯和方法論看待過他們所從事的行業,所以,很多CEO又在抱怨他們的產品經理總是無法聚焦使用者的需求。

從這段話我們參悟到的邏輯是:

“懂行的”不如“懂方法的”!

“懂行”就是熟悉或者精通某個領域的業務,瞭解客戶的需求,在產品的初期這類人對於產品0-1的過程的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他能讓產品一下子找到業務的切入點。

但是產品的發展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存在著外部環境的變化、使用者需求的延伸、以及內部業務的調整,它是一個複雜的系統,一個持續管理的工程。只有懂業務是遠遠不夠的,走的越久遠,越需要方法的加持,越需要邏輯的支撐。只懂業務而不懂產品邏輯,是很難做好產品的。

劉潤在文章《不要和沒有邏輯的人討論業務》中也強調了思維邏輯對於人的重要性。

不要和沒有邏輯的人討論業務!話說半天,一句都說不到點子上,根本不知道在表達什麼,浪費時間。沒有邏輯,雜亂無章,很多工作也沒法落地執行,特別耽誤事兒。

你的周圍是不是也存在談業務口若懸河,從屁大點的需求到虛無縹緲的頂層設計,聽起來很高深、很豐富,聽完又不知所云的人呢?

我們以為我們知道,其實我們不知道。熟悉不等於知道!這便是知識的錯覺帶給我們的陷阱。

我們的客戶、行業專家、資深的使用者甚至使用產品的一般使用者,都是“懂行”的人,但他們不一定成為產品經理,他們是產品經理最重要的需求來源和業務指導。

產品經理一定是懂方法的一群人,因為產品經理不僅僅是理解業務需求,滿足業務需求,站在產品全生命週期管理的過程中,對於產品經理的素質要求太多了。而且產品經理對於推進產品程序必須有一套清晰的邏輯和方法,否則就可能造成虎頭蛇尾的情況。

產品冷思考(3):“懂行的”不如“懂方法的”及配稱(Fit)問題

二、一切產品問題的抽象:配稱

我們經常聽到各種抱怨:

銷售抱怨產品不好,無法滿足客戶的期望;產品抱怨市場定位不對,誤導了產品的方向;市場抱怨銷售不行,反饋的都不是目標客戶的需求。

有時候這些抱怨、甩鍋就像貪吃蛇,好像大家都有問題,卻又不知道到底誰有問題,問題在哪裡?

邁克爾·波特曾經在他的《什麼是戰略》一文中向我們闡述了戰略的定義,波特把戰略分為三個層次:

第一是定位(戰略就是創造一種獨特、有利的定位,涉及各種不同的運營活動)。

第二是取捨(戰略就是在競爭中做出取捨,其實質就是選擇不做哪些事情)。

第三是配稱(在企業的各項運營活動之間建立一種配稱)。

其實這個理論用在產品策略上依然是成立的,因為產品是支撐企業戰略的核心載體。產品定位決定了產品要去哪(Where),取捨決定了產品的邊界範圍,做哪些不做哪些(What),而配稱是產品執行過程中怎麼做(How)的關鍵!很多時候我們產品上的問題基本上都逃不脫這三個層次。

本章節主要分析為什麼配稱(英文:Fit)是我們解決問題最重要的因素。雖然定位非常的重要,正所謂“方向不對,努力白費”,但是定位作為長期堅持的戰略方向,不可能經常去改變它,因為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嘛。

而取捨是和定位緊密相關的,符合定位的“取”,不符合定位的“舍”。

另外取捨也是考驗一個組織的心性和定力的,是對慾望的控制。而只有配稱才是我們在執行過程中經常要檢驗並調整的,配稱做好了,我們就能做對What,走對Where。配稱不好,就會讓目標和行動錯位,讓方向和過程不一致。

同時對於配稱的檢驗也是我們修正方向和範圍邊界的一種手段。而且定位和取捨也是配稱的一種,定位是方向和路線的配稱,取捨是事情和能力的配稱。所以配稱是一切問題的抽象。

前文中提到的“懂行的”不如“懂方法的”,其實是說的產品經理的配稱問題,讓合適的人做適合的事,則能順水推舟,成功的機率會更高。

我們今年增加了醫療器械相關的產品,但是我們承擔的銷售團隊依然是資訊化專案的銷售團隊,資訊化和醫療器械可以說兩個不同的領域,需要的專業能力、客戶資源乃至思維模式都不一樣,銷售不好也許不是他們不努力,可能是他們並不適合,這同樣也是配稱的問題。

產品賣不出去,除了組織崗位、投入資源的不配稱之外,其實最核心的就是產品和市場的不配稱。

PMF(產品市場匹配度)這個概念最早由曾經的網景創始人 Marc Andreesen 在 2007 年提出,PMF 可能是決定一款產品(創業公司)是否能夠存活唯一重要的事情。前文在關於模式那部分中,我提到了決定業務能否成功的因素不僅僅是商業模式是否成立,還要看能否解決關鍵問題,而影響PMF的問題往往都是關鍵問題,需要我們重視。

產品冷思考(3):“懂行的”不如“懂方法的”及配稱(Fit)問題

產品是滿足需求的載體,而需求是市場化的基礎。產品如何做才能夠滿足市場需求,來實現價值呢?簡單總結三種實現PMF的途徑:

一,更好。

在一個成熟市場,一個已經被滿足的需求裡,如何讓產品匹配市場需求從而得到發展,那就是透過比別人提供“

更好

”的產品功能、服務以及體驗,同時還要提供更低的價格,從而爭奪使用者的青睞,獲得更好的發展。

比如資訊閱讀的需求,不論是網際網路之前的報紙雜誌,還是Web1。0時期的入口網站,甚至是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新聞APP,其實獲取資訊的需求都被不斷的滿足,為什麼今日頭條還能夠殺出一條血路,成為今天的佼佼者,恰恰是它透過智慧化的推薦技術讓產品做得更好,讓推薦的資訊更準確,更滿足使用者真實的需求。

二,差異。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AppStore裡都幾百萬個APP了,這個時代不缺產品,使用者選擇的產品憑什麼是你呢?所以要創造差異化讓你更有特點,而這個特點恰恰有惺惺相惜,志同道合的人與你共鳴。

不要做一個完美的人,情人眼裡出西施,用你獨特的特點找到鍾情你的人,是這個時代產品競爭的主要策略。

三,新生。

如果你有一雙敏銳的眼睛發現那些未曾被滿足的

好需求

,並提供相應的產品,那你就太棒了。何謂

“好需求”

,好需求就是使用者一邊罵你一邊還離不開你。比如最開始的iPhone,使用者一邊罵它電池太不抗用了,一邊繼續充電用,因為它太好玩了,以前沒有見過手機還可以這麼玩。

不論用那種方式,只要實現了PMF,就實現了產品0-1的過程,如何檢驗PMF是否真正實現了呢?簡單點三個字:快、來、錢。

產品冷思考(3):“懂行的”不如“懂方法的”及配稱(Fit)問題

任何事情都不要追求完美,做產品更是如此,也許我們還處在產品0-1的煎熬之中,也許我們還遲遲不能迎來產品爆發的時刻,也許我們面對產品的問題而百思不得其解。但是,

“萬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

不要放棄希望,光明的前夜總是至暗時刻,只要我們保持清晰的頭腦,找到正確的分析方法,我相信始終都有解決方案。

最後讓我們再回顧一下這幾篇產品冷思考的主要內容吧。

第一篇:關於功能。到底是選擇大而全還是小而美的產品策略,取決與產品發展的階段,作者分析了APP採用一個還是多個,以及產品矩陣的組合實現的形態。

第二篇:關於模式。其真實模式很重要,這是以終為始的藍圖。但是隻談模式,而不解決關鍵問題,再好的模式都是空中樓閣,所以找到關鍵問題並思考如何解決它,並一直討論模式更加重要。作者針對B2B2C模式的關鍵問題:如何轉化私域流量進行了簡單的分析。

第三篇:關於配稱。其實不論是產品,世間所有的事情大部分都可以抽象成為配稱的中間問題。不能知人善任是配稱問題,產品不滿足市場需求是配稱問題。作者粗略地介紹了PMF的實現方式以及評價標準。

#專欄作家#

菜根老譚,微信公眾號:CGLT_TAN,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經歷程式設計師、技術Leader、產品經理、研發Leader等多種崗位。現負責某科技公司整體產品研發,擅長企業IT架構及網際網路產品架構。

本文原創釋出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