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獨家 | 蔚來自動駕駛老將章健勇將離職,近400人團隊面臨整合

36氪從多位知情人士處獲悉,蔚來自動駕駛老將章健勇,在蔚來度過7年職業生涯後,將於近期離職。章健勇是蔚來的自動駕駛助理副總裁,負責自動駕駛系統和整合落地,向蔚來董事長兼CEO李斌直接彙報。

章健勇自2015年加入蔚來,經歷了蔚來自動駕駛研發體系從0到1的搭建,以及一代和二代自動駕駛平臺交付。在此之前,章健勇任職上汽,參與了上汽自動駕駛開發工作。

訊息人士透露,對於老將章健勇的離開,李斌也親自主持了部門員工會,對章健勇在蔚來的付出表示感謝。而章健勇離開蔚來後,打算參與一個晶片專案創業,李斌也表達了明確的投資意向。

據36氪瞭解,章健勇治下的自動駕駛系統團隊有將近400人的規模,其離開後,也將引發蔚來整個自動駕駛團隊的重新整合。

蔚來的自動駕駛業務有四個團隊,分別是硬體團隊,由副總裁白劍負責,作業系統和資料安全團隊,由副總裁王啟研負責,以及任少卿負責的演算法團隊(AA),和章健勇負責的系統工程團隊(AS)。這四個團隊的負責人都直接向CEO李斌彙報。

章健勇離開後,蔚來似乎不打算繼續保留自動駕駛系統負責人的崗位,而是將其負責的業務打散,整合進其他自動駕駛業務線。

訊息人士告訴36氪,章健勇的自動駕駛系統團隊內部名稱是AS,包括了系統整合、攝像頭等感測器開發、自動駕駛車隊運營、模擬平臺、演算法等業務,初步的整合方案是“感測器和底層軟體等硬體相關業務會進入白博(硬體副總裁白劍)的團隊,運營業務暫時獨立,其餘業務都會整合進AA團隊(自動駕駛演算法)。”

但蔚來自動駕駛演算法團隊同樣龐大。訊息人士透露,演算法團隊也有超400人的規模,加上硬體團隊,這將是一場涉及近千人的業務整合。而目前蔚來給出的一些整合方式,也在內部引發爭議。

例如,自動駕駛系統團隊合併進自動駕駛演算法團隊後,不少人面臨降級。“AS的L2(蔚來內部職級,對應總監)過去,要向AA的L2彙報。”上述知情人士告訴36氪,“有些人會覺得憋屈。”據透露,已經有蔚來自動駕駛員工發出了farewell(離職前對同事的感謝信)。

就上述資訊,36氪向蔚來進行求證,截至發稿,未獲迴應。

蔚來2014年成立至今,自動駕駛業務調整不斷,其最早面臨的選擇是自研,還是和博世等供應商合作開發。確定自研路線之後,蔚來將研發重心設在北美,但到了2019年,因難以承受資源投入之重,蔚來開始收縮北美團隊,將研發重心收回國內。2020年,蔚來業務面好轉,獲得大量資本輸血,開始轉向全面自研,涉及演算法、硬體、晶片以及作業系統等等。

蔚來自動駕駛團隊歷次更迭,臺前人物不斷輪換,章健勇更多時間都在幕後。2016年,蔚來從蘋果泰坦專案招募Jamie Carlson擔任自動駕駛副總裁,坐鎮矽谷,2020年,Jamie Carlson離開,迴歸蘋果。而接棒Jamie Carlson這個角色的則是前Momenta的演算法負責人任少卿。

任少卿加入蔚來後,在北京中關村搭建演算法團隊,和上海的章健勇分別負責自動駕駛演算法(AA)和自動駕駛系統(AS)業務。此後,小米澎湃晶片總經理白劍加入蔚來,成立硬體團隊,蔚來的自動駕駛業務進一步模組化。

這種以業務屬性劃分的小單元作戰方式,是李斌從2018年底開始推行的管理策略。在此之前,蔚來北美分公司謀求獨立上市,攜資源自重,導致蔚來中美兩地團隊溝通不暢,自動駕駛和座艙功能交付進度受阻。此後,李斌開始逐步打散大的研發叢集,推行更扁平化的組織架構。例如,2020年,電動力高階副總裁黃晨東離職後,其下轄業務就一分為三,分別進入整車、電機、電池等不同研發業務線。而2021年,採購高階副總裁鍾萬里離任後,其業務同樣被拆分。

有蔚來員工告訴36氪,雖然章健勇的團隊分工是系統工程,但因為經歷了蔚來自動駕駛業務的各個時期,其團隊業務實際上比較複雜,不光做系統整合,還有專案、運營、攝像頭等感測器的硬體研發、演算法等等,以及2021年從英偉達招募技術大牛Steve謝來負責模擬業務。

“光AS團隊就有快10個L2(蔚來內部職級,對應總監)。”訊息人士告訴36氪,而每一個L2就負責一個小業務組。

這就意味著,蔚來在梳理架構,推行模組化作戰方式時,章健勇“雜而全”的團隊難免受到衝擊。有蔚來人士透露,2021年,主陣地在北京的演算法團隊,開始快速擴張,與上海的系統團隊就發生了資源衝突。參加過蔚來自動駕駛招聘的人員告訴36氪,“同時面了上海和北京的團隊,崗位都是一樣的。”

到去年下半年,不少AS團隊員工明顯感到業務被擠壓,即選擇離開,加入同城的極氪汽車等造車公司。

而在當時,就有章健勇離開蔚來的訊息傳出,但李斌很快出面否認。訊息人士透露,今年3月末,蔚來轎跑ET7和自動駕駛系統NAD順利交付之後,不少投資人開始接觸章健勇,這再次促成了後者離開。

有蔚來員工向36氪表示,站在全域性的角度,章健勇離開,AS、AA以及硬體等團隊進行重整,“不見得是壞事,用一個團隊來主導自動駕駛研發,肯定是效率最高的。”

自動駕駛已經被新造車行業視為核心競爭力,小鵬汽車依靠在自動駕駛和數字座艙領域的持續投入,支撐其樹立起科技形象,主力車型P7今年3月的銷量突破9000輛。

理想汽車和蔚來在資本市場獲得充裕資金後,也都開始投入自動駕駛自研。理想汽車從2021年初確立自研方向,如今已經交付高速領航功能NOA,追上小鵬汽車同類功能NGP。而在今年,理想汽車又開始宣講其自研AEB(前向緊急制動)功能。

一向在新技術領域搶跑的蔚來,也在去年初,推出了二代自動駕駛平臺NAD,這在蔚來內部被稱作“自動駕駛的航空母艦”,搭載4塊英偉達Orin晶片,算力達到1016TOPS,同時配備等效500線鐳射雷達、800萬畫素攝像頭等硬體。

而為了追趕自動駕駛研發進度,李斌親自帶隊4個自動駕駛研發業務VP,“一週有一半時間都花在研發上”。

自動駕駛領域快節奏的比拼,不光引發了高價搶人大戰,也對團隊架構和效率提出挑戰。小鵬汽車就在去年中,對自動駕駛團隊進行了重新梳理,國內的自動駕駛系統總監肖志光因此離任,產品總監黃鑫也在同時期離職,不久後加入蔚來。

今年初,承接理想汽車智慧化研發重任的CTO王凱也宣告離職,總工程師馬東輝總攬理想汽車研發大權。

作為汽車行業一個新的研發體系,自動駕駛在車企的角色應該如何定位,組織架構如何搭建才能效率最優?這估計會成為造車公司掌舵人長期思考的話題,而相應的團隊迭代和調整顯然也不會間斷。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