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數字人成為這幾年非常火爆的元宇宙應用方向數字人:光有“形態...

走進2022世界人工智慧大會(WAIC2022)現場,你會“巧遇”很多數字人。比如,WAIC2022的官宣數字人叫“威客兄弟”,中信集團釋出了數字人“小信”,而在展示大廳,有的數字人藉助語言互動和影象識別來表達溝通,有的則一絲不苟地解決工作難題,也有的虛擬偶像正在養成中……

當人工智慧(AI)不斷往前走,虛擬數字人成為這幾年非常火爆的一個應用方向,也被很多人認為是元宇宙世界中最基礎的互動單元。在不少分論壇上,很多專家也都不約而同地提到數字人,包括數字人的“形體”“感知”“大腦”,數字人的道德與倫理等,其背後都需要人工智慧技術再躍升一步。

數字人離不開個性化身份

如果說搭建元宇宙需要人、貨、場配合,那麼,數字人這條新賽道無疑是當下元宇宙最早落地的應用場景之一。

Unity中國總裁張俊波在網際網路及軟體行業有著20多年的從業經驗,在他看來,數字人技術還遠未達到元宇宙“千人千面”的個性化狀態,“如果要‘製造’一個虛擬偶像類的數字人,背後是動畫師們一幀一幀的精修渲染,或者依賴於動作捕捉,不僅成本非常高,且製作流程十分耗時;而如果要批次化生產數字人,虛擬形象則大同小異,可能顯得粗製濫造。從這樣的現狀出發,我認為元宇宙離我們還很遠。只有從根本上變革生產方式,才能夠大規模生產高質量的虛擬內容”。

張俊波以虛擬人的表情製作為例,展示了一段由加拿大虛擬角色軟體開發商Ziva Dynamics製作的數字人影片,影片中的數字人神態和形象已經可以媲美真人。透過人工智慧的計算,Ziva讓原本要耗時多日的角色臉部創作,濃縮成雲端的一次點選。如今,Ziva和Unity正在合作規劃開發路線,著重普及可負擔、可擴充套件的實時3D人臉技術,讓數字角色的製作無需昂貴的裝置即可完成。

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教授潘雲鶴認為,元宇宙一方面要模擬物理世界,另一方面要模擬人類社會,其中的難點是“數字人”。表面上,“數字人”是有數字化外形的虛擬人,不但要表現人的外形、動作和感知認知能力,而且還要表現人的個性化,“因此,數字人本質上是一個人的跨媒體知識表達”。

給數字人裝上“有趣的靈魂”

隨著技術的進步,數字人已越來越多走進應用場景。當他們“各司其職”時,不能“美則美矣,毫無靈魂”,賦予數字人“靈魂”的任務,則要交給人工智慧的另一分支——知識圖譜,讓數字人進化為數智人。

“數字人在場景中的互動與認知,很大程度上要看我們能不能構建出一個足夠豐富、足夠快速、能夠去支撐虛擬人產生靈魂的機會。”在海致集團總裁楊娟看來,知識圖譜在數字人的認知環節居於非常核心的位置,再往後更難的是認知推理。人腦是最大的圖譜,把整個神經元連線起來之後所能夠產生認知推理的模式,直到現在人們仍沒有完全掌握,但這也是未來知識圖譜這個領域存在的巨大潛力。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科技哲學研究室主任段偉文研究員則更加關注數字人的倫理問題,在他看來,“現在有很多虛擬影像人已能做到特別溫柔、特別符合受眾心理,未來甚至會影響我們的思考方式”。

他進而認為,元宇宙的誕生可能帶來技術陷阱,阿馬拉定律就是其中之一。阿馬拉定律,即人們總是高估一項技術所帶來的短期效果,卻又低估它的長期影響。他說:“元宇宙代表的數字化未來就可能產生這個問題,如果放大問題,則可能因為過度監管或社會輿論而扼殺創新。因此,如何超越短期危機而達到長期繁榮,如何讓創新成為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還需要更多探索。”(徐晶卉)

【來源:文匯報】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