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動設計中的四大策略(三):隱藏

互動設計中的四大策略(三):隱藏

最常用的功能可以進行組織或者刪除,但是如果不想改變原有的位置或者去掉原有的功能,可以考慮將之隱藏。

部分功能是一種低成本的方案。把常用或重要功能進行暴露,將不常用的功能進行隱藏。只要不讓人找很久或者很長的路徑,隱藏就是有效的。

隱藏比組織有一個好處:使用者不會因為太多的功能分散注意力。人天生充滿好奇心,多並不是一件好事。

隱藏比刪除有一個好處:並沒有拋棄該功能的價值,但是這意味著在使用者和功能之間搭建了阻礙。

因為小白使用者進入系統或者程式的第一件事就是快速掃描,端詳介面各個區域找到合適的位置開始自己的任務。從全域性到區域性,目光才會聚焦。當遇到問題時,使用者都會過度關心自己遇到問題的區域,而不是找到解決問題的區域。

為了不給使用者造成不必要的疑惑,我們必須權衡到底哪些內容可以被隱藏?有以下幾種常見的場景。

一、不常用但是不能少的內容

隱藏精確控制選項,但是專家使用者必須能夠讓這些選項始終保持可見。

部分客戶的特殊需求,個性設定不會經常改變,非常適合隱藏。這些內容經常放置在系統的【設定】模組,遠離了使用者的主視角。比如在知乎上設定是否支援檢視通訊錄好友、是否無圖模式等。

設定與不常用的任務有區別,設定是為了更方便使用者使用軟體,而不常用的任務則可能涉及到外界的目標。比如清除系統的儲存空間,這不是經常用但是必不可少的。

互動設計中的四大策略(三):隱藏

二、自定義的內容

每個產品都有主流使用者和專家使用者。一項功能會包含少數核心的供主流使用者使用的控制部件,另有一些為專家使用者準備的拓展性的精確的控制軟體。

一般來講不應該讓使用者自定義功能,但是部分主流使用者確實想自定義自己的設定去體現不一樣。不可強迫或寄希望於主流使用者使用自定義功能,不過可以為專家使用者提供。

展示通用控制元件隱藏精確控制元件是保持簡單設計的一種方式。如果主流使用者很少使用,但自身偶爾會需要的功能通常是選擇隱藏。比如在手機進行VPN或相機的引數設定。

互動設計中的四大策略(三):隱藏

互動設計中的四大策略(三):隱藏

三、自動定製的內容

現在講究千人前面和使用者喜好,部分軟體會模仿新聞軟體預設和自動展示常用的功能。比如20個應用,程式根據今日點選數或瀏覽頻率等指標調整位置,自動顯示和隱藏某些功能。

這種方式其實並不友好,因為可能不小心點選就會導致習慣被改變,使用者在每次進入時都需要認真檢視選單才能知道系統的功能排布,花費的時間拉長。人本身是懶惰的,原本想縮短時間但並不湊效。

可以選擇固定排版的順序,預設將某些欄位進行隱藏,可以支援使用者選擇哪些欄位隱藏和展示,而不是主動為它完成這件事。否則,使用者其實根本不知道哪裡去找到自己想用的命令,因為這些命令是隨時會改變。

比如客服使用的工單系統,填寫一張工單有很多的欄位,如果支援全部欄位的篩選和展示其實沒有意義。程式會預設展示部分常用且必要的欄位,其他的欄位進行隱藏。

互動設計中的四大策略(三):隱藏

四、階段展示的內容

漸進展示是為了區分通用與精確,還有一種階段式隱藏,隨著使用者逐步深入而展示介面。這種通常的場景在遊戲介面,當你完成一個關卡時,下一關的規則和操作介面會展示出來。

如果說將所有的關卡和規則全部暴露給使用者,大部分會失去好奇和趣味性。盲盒經濟的一部分大多是巧合使用者的不滿足的心智。

還有一種常見的場景是新人引導指南,會讓使用者跟隨介面進行一步步操作。這不僅降低了使用者的理解成本,也以操作故事的方式走完整個流程。

在每一步都是符合使用者心理預期的情況下,階段展示是最好的。一旦搞錯或者太複雜,使用者的心態將會是崩潰的,因為她在系統中無法得到任何的幫助與鼓勵。

互動設計中的四大策略(三):隱藏

五、適時出現的內容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