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不玩朋友圈的人,和愛玩朋友圈的人,差距特別大

生活中,不玩朋友圈的人,和愛玩朋友圈的人,差距特別大

01

近幾年來,微信朋友圈一直是我們所關注的重點。甚至有人提出,寧可不吃飯,也不能不玩朋友圈。

當然,這只是一個笑話而已。不過,它也從側面說明了這麼一點,微信朋友圈跟我們的生活存在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有些人一大早起床,就是為了在朋友圈打卡,或者瀏覽朋友圈,看看朋友們都做了什麼事兒,有怎樣的生活體會。

有些人下班沒事做,就到處去遊玩,到處發朋友圈。在他們看來,唯有參與到朋友圈的交流中,才能不掉隊,不落伍。

當我們受到了“羊群效應”和“習慣性效應”的影響之後,那我們就會逐漸成為朋友圈中的一員,甚至對它無比依賴。

你覺得自己依賴朋友圈嗎?你覺得自己喜歡在朋友圈中亮相嗎?你覺得朋友圈中的生活適合你嗎?

其實,每個人對於朋友圈的態度都是不一樣的。因為人之性格和經歷不同,人之行為做法也就有差別。

在生活中,不玩朋友圈的人,和愛玩朋友圈的人,差別特別大。

生活中,不玩朋友圈的人,和愛玩朋友圈的人,差距特別大

02

愛玩朋友圈的人特別合群,不玩朋友圈的人不習慣被控制。

人們為什麼喜歡玩朋友圈呢?很現實地說,這關係到一個人到底“合不合群”。而人類,就是一種對“合群”特別執著的生物。

他看到別人在朋友圈中曬美食,曬美景,曬自拍,那他就會產生“跟風”的心理,認為如果不跟風,自己就會被人甩在後頭。

尤其是職場中的人們,他們看到同事發朋友圈,上司發朋友圈,前輩發朋友圈,那他們也就會逼迫自己發朋友圈。

在他們眼中,別人都這麼做,為何自己非要成為異類呢?

相反,那些不愛玩朋友圈的人,他們不想參與到任何的圈子當中,也不想自己的生活受到朋友圈的影響。

在他們看來,別人曬美食,那是別人的事兒。別人秀恩愛,也是別人的選擇。而自己想怎麼做,要有自己的主見。

特別是那些有原則的人,他們不會在乎合不合群,他們只在乎自己的追求和性子。

生活中,不玩朋友圈的人,和愛玩朋友圈的人,差距特別大

03

愛玩朋友圈的人在乎別人的看法,不玩朋友圈的人瀟灑自如。

無論在什麼時候,人們都渴望得到別人的認同。就像是取得好成績的學生,他們希望自己可以得到老師父母的認同一般。

有許多的年輕人,他們喜歡在微信朋友圈中發自拍,在朋友圈中曬出自己的成就和工作業績。原因很簡單,因為每個人都有一種“獲得認同感”的追求和心理。

曾遇到這麼一件事,有位朋友獲得了一個獎項,他特別高興,不僅發了朋友圈,還讓我去點贊捧場。我滿足了他的要求後,他愈發高興,激動之情油然而生。

為何這位朋友主動要求別人捧場呢?因為他自己想收穫到面子和榮譽感。

而那些不愛發朋友圈,甚至不玩朋友圈的人,他們與前者性格相反。在他們眼中,做人不需要在乎別人的眼光,還是自由瀟灑一點最好。

太在乎別人的眼光,自己就容易活在別人的“控制”當中,根本無法活得自由。唯有隨心而活,方能身心自由。

生活中,不玩朋友圈的人,和愛玩朋友圈的人,差距特別大

04

愛玩朋友圈的人都習慣於高調,不玩朋友圈的人較為低調。

有心理學家覺得,每個人都有自身的需求。當需求得到了滿足,甚至有所提高之後,那這個人就會顯擺自己。

顯擺的本身,就是高調。比如說你在市中心的西餐廳吃了一頓飯,比如說你的孩子獲得了班級的第一名,這都是你可以高調的資本。

高調,其實是人類的天性。試想,又有誰不想自己被人重視,又有誰不想被人讚許呢?

只要是人,就會有面子上的追求。

但是,越是高調的人,越容易碰釘子。所謂“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尤其在人情社會當中,誰高調,誰就是眾矢之的。

一般來說,越是有所經歷的人,越是很少發朋友圈。因為經歷讓他們明白,做人低調一點,終究有利無害。

槍打出頭鳥,而不會打潛水的魚。這個時候,人們就傾向於成為潛水的魚,而不願成為出頭鳥。

生活中,不玩朋友圈的人,和愛玩朋友圈的人,差距特別大

05

寫到最後

關於朋友圈這個問題,其實它不過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資訊空間而已。只要我們想要上傳自己的圖片和想法,那我們隨時都能做到。

只不過,以往的朋友圈是單純的朋友圈。而如今的朋友圈,不過是爾虞我詐,誰也見不得誰好的修羅場而已。當中很少存在真朋友,而多了虛偽的感情。

為何在網路上,我們總是看到人們說“不發朋友圈”呢?就是因為這些人明白,浪費時間在無意義的朋友圈上,根本不值得。

但是,還是要說,發不發朋友圈,這是人之選擇和喜好而已,並沒有好壞之分。僅此而已。

文/舒山有鹿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