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獨家 | 「英矽智慧」獲6000萬美元D輪融資,推進自研管線及自動化...

36氪獲悉,由端到端人工智慧驅動的臨床階段生物醫藥公司英矽智慧(Insilico Medicine)已完成6000萬美元D輪融資,本輪融資新加入的投資方包括美國西海岸一家大型多元化資產管理公司和渤海華美(上海)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等,現有投資方包括華平投資、波士頓投資、啟明創投、BOLD Capital Partners、Deerfield Management和蘭亭投資等繼續跟投。值得一提的是,英矽智慧創始人兼執行長Alex Zhavoronkov博士也親自參投本輪融資。

本輪所募集資金將用於穩固英矽智慧在動盪市場環境中的財務狀況,並推動其研發管線,包括進展最快的處於1期臨床的肺纖維化專案及其人工智慧平臺Pharma。AI的持續開發;另外也將用於推進全自動化的智慧機器人藥物研發實驗室和機器人生物資料工廠的建設,以不斷補充英矽智慧的資料資源。

英矽智慧曾於去年6月官宣獲得2。55億美元C輪融資。反常的是,相較於上一輪融資,這次的融資規模大幅縮減。對此,Alex向36氪解釋到,“不是這一輪縮減,而是上一輪規模非常大。”首先,上一輪融資已讓公司有足夠的現金儲備,以確保在公司擁有多項步入臨床前後期階段和臨床階段的可授權資產之前不會出現現金流吃緊,為避免風險和不確定性因素,公司在資金的使用方面也非常謹慎;其次,從去年11月納斯達克生物醫藥指數震盪以來,市場逐漸步入 “生物技術的冬天”,而這也是一個行業洗牌的機會。

英矽智慧是36氪持續關注的一家公司,自2014年起公司已經建立起三款人工智慧平臺,分別聚焦於藥物研發的三大痛點:靶點識別(PandaOmics平臺)、化合物設計(Chemistry42平臺)和臨床2-3期實驗結果預測(InClinico平臺);自2021年2月起,公司已在前沿領域建立起相應的產品組合,目前近30條內部在研管線,覆蓋腫瘤、纖維化、免疫和CNS領域,其中8個專案提名了臨床前候選化合物;此外,還與多家大型製藥公司建立了合作關係——全球前20大製藥公司中有9家授權引進其人工智慧藥物研發平臺。

現階段,英矽智慧值得關注的業務進展在於,今年3月,英矽智慧AI藥物發現平臺生成(AIDD)的首個抗肺纖維化小分子抑制劑已獲批進入臨床試驗,現已成功完成了0期微劑量組試驗,目前正在中國和紐西蘭兩地針對健康志願者中進行1期臨床試驗。

據Alex介紹,上述抗纖維化專案候選藥物不僅是基於AI設計的全新化合物,連靶點也是由AI識別和發現的,充分驗證了AIDD的重要潛力;公司與復星醫藥在QPCTL專案上的合作也取得了首個里程碑進展——-發現了靶向QPCTL的臨床前候選藥物,用於創新的腫瘤免疫治療,有望成為“first-in-class”;此外,其內部在研專案中有7個專案進入IND-enabling階段,包括一款用於COVID-19治療的新型3CL蛋白酶抑制劑臨床前候選藥物,及兩款分別靶向MAT2A和USP1的“合成致死”抗腫瘤療法。

綜合來看,英矽智慧如今的業務矩陣除了有3個AI平臺來服務行業客戶外,也有自研創新藥管線。那麼,它究竟是AI版CRO還是原研藥Biotech?這成為受行業關注的爭議點。

對此,Alex表示,英矽智慧是一家AI驅動的Biotech公司,人工智慧和藥物研發是公司的 “陰”和“陽”。“從服務層面來看,我們並不是一個CRO,因為CRO一般只有一些基於學習和風險分擔成分的合作;而我們的合作往往是當我們完成了立項且有一個苗頭化合物開始就與一家制藥公司合作;或是至少有一部分交易。這樣能確保在雙方的合作中我們能夠不斷交付成功的專案,而所合作公司也有信心並願意繼續投資於AIDD賽道,此後我們也可以以里程碑付款或共同開發的形式進一步加深合作。”

Alex告訴36氪,接下來,公司在AI方面也將擴大平臺能力,推出新的人工智慧軟體解決方案;並推出自己的“機器人+人工智慧實驗室”,將產生大量的新資料。特別是我們非常需要的動物疾病模型資料,以提高專案成功機率;在藥物發現方面,則要提供更多的臨床前候選藥物,以便被最好的生物技術公司選中進一步開發到臨床,並推進自研管線。

“機器人+人工智慧實驗室”即是英矽智慧正在搭建的全自動化智慧機器人藥物研發實驗室,位於蘇州生物醫藥產業園BioBAY。Alex介紹到,現在要做的就是把上述經過驗證的人工智慧平臺應用於機器人實驗室場景,進一步自動化公司的藥物發現能力。

“我們希望走得更遠,不止於人。我們想先做動物實驗,對動物細胞、動物組織進行剖析,從而深入瞭解人類生物學,並學習如何從動物組織、動物細胞中識別靶點、進行驗證並將其與人類聯絡起來。這是因為生物製藥行業最大的問題之一就是轉化,我們想要確保動物和人類資料完全匹配。”

據悉,該智慧機器人實驗室專案將涵蓋人工智慧與自動化兩大模組組成,由四種不同型別的機器人負責實驗室的日常運轉,滿足7*24小時的高通量篩選、高內涵篩選、生化分析和細胞分析等工作;同時,在底層架構支援下,實現全方面閉環的資料收集、分析和再利用,形成藥物研發和演算法最佳化間的迴圈迭代。

其實,公司大約在2年前就開始有這個想法,團隊越來越多意識到除了公開資料之外,自有資料將對訓練迭代人工智慧演算法意義匪淺,進而能幫助公司拓展內部自研管線。而建立這樣一個智慧機器人實驗室和資料工廠任務也非常艱鉅。為此,英矽智慧為這個實驗室規劃了三個方向:

首先,海量資料收集的全面自動化,實驗室會透過感測器以及大量裝置來採集研發過程中各個維度的資料;

其次,資料處理的全面自動化,實驗室裡會利用最新的IT架構來處理海量的影象及測序資料,並及時分析展示;

第三,試驗決策的全面智慧化,實驗室將公司最新的AI模型和機器人控制結合在一起,讓實驗員解放人手去做更有意義的藥物發現,讓製藥研發的過程向“無人化”邁進。

據Alex介紹,目前智慧機器人實驗室僅連結了公司早期藥物發現的人工智慧模組,即靶點識別平臺PandaOmics和化學合成平臺Chemistry42,預計今年第三或第四季度可以看到實驗室投入運營。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