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工人搗毀機器,竟為保住飯碗?機器吃人,並不只是賽博朋克

英國工人搗毀機器,竟為保住飯碗?機器吃人,並不只是賽博朋克

光怪陸離的賽博世界

人類與機器人的衝突始終是科幻作品一個廣受青睞的主題,比如大名鼎鼎的《終結者》系列就表達了對科技發展的擔憂,這幾年流行的賽博朋克,更是把人類被機器異化的未來展現的淋漓盡致。然而,人和機器的矛盾並不是幾十年才出現的,英國的工人們早在200年前就掀起了一場反對機器的運動,而這些工人們反對機器的原因與其說是表達對科技發展的擔憂,不如說是對現實生活表達不滿。

一、第一次工業革命

提起人和機器的矛盾,就不得不先談談改變世介面貌的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一次工業革命於1760年代興起於英國,一直持續到19世紀中葉。工業革命是一場機器取代人力、畜力的革命,大規模工廠生產取代手工小作坊生產的革命,深刻地改變了歷史的程序。

英國工人搗毀機器,竟為保住飯碗?機器吃人,並不只是賽博朋克

第一次工業革命後的工廠

第一次工業革命首先發生於手工業最為發達的棉紡織業,由於棉紡品在市場上十分受歡迎,所以如何提高生產效率、增加市場供給就成了生產者們優先考慮的問題。這種需求催生了一系列新發明,如凱伊在1733年發明了提高織布速度的飛梭,哈格里夫斯在1765年發明了革命性的珍妮紡織機。珍妮紡織機的問世直接揭開了工業革命的序幕,之後機器不僅出現在棉紡織業中,冶煉、採礦等各工業部門也都開始使用機器。

英國工人搗毀機器,竟為保住飯碗?機器吃人,並不只是賽博朋克

機器生產

在工業中投入使用機器,這一方面極大地提高了生產效率,但是也產生了傳統動力(如人力、畜力、水力、風力)無法滿足工業生產需要的問題。1785年,瓦特改良了蒸汽機,這極大地解放了生產力,機器也得到進一步推廣,人類從此進入了“蒸汽時代”。

英國工人搗毀機器,竟為保住飯碗?機器吃人,並不只是賽博朋克

瓦特改良的蒸汽機

二、盧德運動

第一次工業革命不僅極大地提高了生產力,而且還催生了一種新型的生產組織形式——工廠的出現。資本家們建造廠房,僱傭工人使用機器集中生產,這在有效提高生產效率的同時,也極大地激化了工人和機器之間的矛盾,原本為了幫助提高工人生產效率而發明的工具,逐漸成為了幫助資本家剝削工人勞動力的“吃人工具”,19世紀在工人群體中也就爆發了專門破壞機器的盧德運動。

其實人和機器之間的矛盾早在工業革命發生後不久就出現了苗頭。1779年,英國萊斯特附近一位名叫內德·盧德的紡織工人毀掉了兩臺紡織機,這使得他成了人反抗機器生產的先驅,19世紀的盧德運動也因此而得名,甚至盧德這個名字還以訛傳訛成了傳說中的將軍或國王。

英國工人搗毀機器,竟為保住飯碗?機器吃人,並不只是賽博朋克

19世紀盧德運動的爆發有著深刻的現實背景。19世紀初,拿破崙戰爭席捲了整個歐洲,位於海峽對岸的英國雖然本土免遭戰火的侵擾,但在其他方面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尤其是拿破崙實行的大陸封鎖政策對英國經濟打擊很大。大陸封鎖政策是拿破崙為了搞垮英國經濟採取的手段,主要內容就是限制向英國出口原材料以及從英國進口工業品。盧德運動正是在拿破崙戰爭造成的惡劣經濟環境中誕生的產物,因此有些學者指出工人們毀壞機器並不完全是出於敵意,而是將其作為一種向資本家抗議、削弱低薪工人競爭的策略。

機器在工業生產中的普及對那些技能嫻熟的工人們影響最大,因為資本家們可以僱傭許多廉價的工人來操縱機器進行生產,佣金昂貴的熟練工們自然就面臨著失業的風險,1810年代的英國失業率也的確居高不下。在這種情況下,社會矛盾不斷激化,失業工人們迫於生計壓力,自發集結起來進行反抗,他們在晚上集結在城鎮附近的荒野中,為反抗運動做演練和準備。

1811年3月11日,盧德運動在諾丁漢爆發。在接下來的兩年裡,盧德運動蔓延至整個英格蘭,工人們摧毀了工坊和工廠中的生產機器,這嚴重違反了1788年推出的《紡織機保護法》。整體來看,盧德運動並沒有什麼政治目的,也並不是一場有組織的全國性運動,只是失業工人們為表達對現實生活的不滿而展開的自發性活動。

英國工人搗毀機器,竟為保住飯碗?機器吃人,並不只是賽博朋克

盧德派工人破壞機器

面對盧德運動,英國政府也沒有置之不理,甚至出動軍隊前去鎮壓,軍隊數量一度比曾經在伊比利亞半島與拿破崙作戰的軍隊數量還多。英國有些人很同情廣大失業工人的遭遇,拜倫便是其中一位。1812年,他就英國政府出兵鎮壓盧德運動評論道:“

我還從來沒有見過英國這般的民生疾苦……即便是邪惡的異教徒政府治下也未曾出現這樣可怕的事。

英國工人搗毀機器,竟為保住飯碗?機器吃人,並不只是賽博朋克

詩人拜倫

1813年,英國政府在約克郡對盧德運動的“參與者”進行了大規模審判,在受審者中有一部分的確是盧德派,但還有一部分人是無辜的。審判結束後,有30人宣佈無罪,剩下的人被判有罪,部分被處死、部分被流放。這次的審判主要是為了殺雞給猴看,目的是威懾其他盧德派成員。在這之後,盧德運動的確慢慢平息了。1817年,諾丁漢郡一位失業工人(他很可能也是一名盧德主義者)布蘭德雷斯領導的彭特里奇起義被很多人視作最後一次盧德運動。

英國工人搗毀機器,竟為保住飯碗?機器吃人,並不只是賽博朋克

英軍鎮壓盧德運動

盧德運動讓英國政府看到了工人的力量,但英國政府對運動持強硬的、堅決的反對態度,工人們的反抗也並沒有促使政府制定保障工人權益的政策。失業、貧窮引發的社會矛盾依舊存在,而且在不斷積蓄,等待著下一次的爆發。

文史君說:

發生在19世紀的盧德運動雖然外在表現形式是工人對機器的攻擊和破壞,但是不能將其簡單的視作人和機器的矛盾,更不能將其視作人對新科技的牴觸,其本質上是失業工人與資本家之間的矛盾。但此時的資本主義尚處於上升階段,工人的力量也還相對弱小,工人們站出來爭取自己合法權益的時機還尚未成熟。

參考文獻

1、錢乘旦:《英國通史》,上海社會科學出版社,2019年。

2、[英]阿什頓:《工業革命1760—1830》,上海人民出版社,2020年。

(作者:浩然文史·ABC之友)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註明外均來自網路搜尋,如有侵權煩請聯絡作者刪除,謝謝!

浩然文史是全博士團隊文史科普自媒體,全網主流平臺文史類優質作者。

讓專業的歷史更有趣,讓有趣的內容更有深度。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