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前中國孩子玩的都是洋玩具,背後問題發人深省,國貨差點崛起

抗戰前中國孩子玩的都是洋玩具,背後問題發人深省,國貨差點崛起

這幾年鴻星爾克、蜜雪冰城等國貨頻頻出圈,一時間網路上到處傳播著與其相關的段子。線下這些品牌的門店也人滿為患,國貨的崛起似乎進入了新的階段。但在100年前的中國,除了汽車、相機等高階產品被外國資本牢牢把握,就連家家戶戶孩童們手中的傳統玩具,都被外國產品所取代。面對價格更低,玩法更豐富的外國玩具,中國商家能完成反制將市場奪回嗎?

一、本土傳統玩具的衰落

大阿福是清代惠山地區流行的一種泥塑玩具。相傳原來惠山常有野獸出沒,殘害兒童。這時一個叫“沙孩兒”的小孩子挺身而出擊敗猛獸。百姓感念其行,便用惠山泥捏成了娃娃的形象,從此成為了孩子們手中的玩具和吉祥物。可就算大阿福有如此民俗背景,也逃不掉被洋娃娃取代的下場,正如時人點評的那樣:

“從大阿福之有生以來,不知幾千百年矣,然而至今仍面團團,不失其本來面目。”

在新時代浪潮下不變即是原罪。

抗戰前中國孩子玩的都是洋玩具,背後問題發人深省,國貨差點崛起

大阿福

大阿福玩具遭遇的困境,當時大多本土傳統玩具也都碰到過。這些玩具由民間匠人手工製作而成,在顏色上不會區分單純色與間色的區別,這讓玩具外觀難具美感。更重要的是製作者不具備科學知識,有的顏料含有有毒物質,且容易褪色。從玩具製作的材料上來看,根據1923年教育司釋出的《兒童玩具審查表報告表》顯示,當時的傳統玩具主要原料是粘土,其次是竹、紙、布帛、羽毛。用這些材料做出的玩具經不起孩子的磕碰,因此在耐用性上也遜色外國玩具不少。

抗戰前中國孩子玩的都是洋玩具,背後問題發人深省,國貨差點崛起

傳統的人偶玩具

反觀外國玩具,價效比極高。其使用原材料很多是回收的金屬製成,在機械大生產的加持下生產效率高、生產成本低。據統計,在20世紀20年代到30年代,中國百貨商店裡國外的模擬槍玩具最便宜的是6角,模擬小汽車和小飛機最低僅要1元。而“膚色粉嫩,美如玉琢,二眼能啟閉,四肢可移動”的洋娃娃也不過幾元就能買到。這些玩具價格低,質量也很好。德國工廠製作的玩具人偶關節處的橡皮紐,任憑孩子全力拉扯也不會損壞。不錯的價效比,讓這些洋貨迅速佔領了中國玩具市場。

抗戰前中國孩子玩的都是洋玩具,背後問題發人深省,國貨差點崛起

1902年,中國進口玩具的數額只有20萬元。29年後的1931年,中國的玩具進口額竟高達1522470元,增長了7倍有餘。其中日貨最受歡迎,一戰助推日本製造業急速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玩具製造國,到了20年代末,日本玩具幾乎壟斷了整個中國市場。小姑娘手裡把玩的,全是日產玩偶桃太郎。到了抗戰爆發前,中國從城市到農村,幾乎到處都是日本玩具。

二、如何振興國產玩具業

面對中國本土玩具節節敗退的現狀,丁錫綸、徐亞生、王國元等有識之士在反思之餘,結合國外玩具成功的案例,為國產玩具的崛起提出了建議。

曾擔任過小學校長的丁錫綸敏銳察覺到國外出產的玩具符合孩童心理學,且具有一定教育意義。他認為這和製造者的文化水平有關。國內手工匠人大多目不識丁,而國外玩具的研發者不少都有從事教育行業的背景。因此玩具產業應當引進高學歷人才,不能再將玩具視為“微末技巧”。

法學家徐亞生認為,要想搞好中國玩具產業,一定要做好資訊調查。比如舉辦全國兒童玩具博覽會,讓全國各地的玩具廠商都來參加,互相交流,達到取長補短的目的。

王國元作為民國時期有名的教育家曾出過《玩具教育》一書,他提出教育界要增強玩具在教育中的地位,在社會上聘請相關專家進行知識普及性演講,開辦玩具雜誌。學校中師範類學校應增加有關玩具教學的科目課程,甚至是創辦玩具專門學校。

抗戰前中國孩子玩的都是洋玩具,背後問題發人深省,國貨差點崛起

民國時期國外產的玩具汽車

這些建議和理論有些部分很快得到了實踐。比如1928年,姜俊彥等人集資數萬銀元,在上海成立了大中華賽璐珞公司。經過4年的發展,坐擁工人400多名,廠內機器動力550匹,年產高達100萬。公司產品甚至出口到印度、南洋。賽璐珞公司的成功得益於生產技術上的先進。所謂賽璐珞就是最初的合成塑膠。他們用硝酸、鹽酸將纖維質變為硝化纖維,然後經過多道工序處理,最終制作成統一尺寸的合成塑膠原料板。賽璐珞材質做出來的玩具輕巧耐用,而且孩童長時間和玩具接觸也不會侵蝕幼嫩的面板,就算不小心放入口中也沒有任何毒性。因此賽璐珞玩具可謂當時玩具產業的“國貨之光”

抗戰前中國孩子玩的都是洋玩具,背後問題發人深省,國貨差點崛起

賽璐珞材料做出的麻將

三、國產玩具的發展策略和短暫興盛

觀念上的轉變和技術上的跟進仍然難以動搖已成氣候的國外玩具廠商。商人景本白本著“養成愛國思想”宗旨創立的中華玩具公司,短短一年就因為生產效率低、成本過高,導致商品很難售出,最終公司倒閉。 這說明在資本和運營上中國玩具廠商與國外相比還有不小差距。因此需要動用一些“特別手段”。

1928年,愛國玩具廠、振藝玩具廠、模範工廠等國產玩具公司聯合發表宣告:

“通告各埠國貨團體外,特此宣告,凡愛用國貨者,請認明敝廠等商標為幸。”

並且這些廠商還會特意將中華、中國印在包裝表面,透過民眾的愛國情懷來增加銷量。

優質的宣傳能大大提高消費者對產品的信心。因此民族資本還發揮地頭蛇的優勢,請來大佬站臺宣傳。其中資本最為雄厚的康元制罐廠請來孔祥熙題字“精益求精”,李濟深題字“包羅永珍”,李宗仁題字“富國利民”,並經常在《申報》上釋出新品和促銷廣告。

抗戰前中國孩子玩的都是洋玩具,背後問題發人深省,國貨差點崛起

國產的國防玩具在當時很受歡迎

在銷售策略和民眾支援下,國產玩具很快迎來了春天。九一八事變爆發後,民間組織起了國貨年運動,這讓國產玩具銷量暴漲,也引來更多的民族資本入駐玩具業。1938年7月,馮仰山等人於上海北浙江路建立起慈聯民眾工業合作社玩具部,高薪聘請美國業內人士擔任技術人員,該廠出品的教育玩具很受國內外消費者的歡迎。年初開廠到年末11月,將產品擴充到37種,各個生產線夜以繼日的開工仍然處於供不應求狀態。

抗戰前中國孩子玩的都是洋玩具,背後問題發人深省,國貨差點崛起

民國時期工廠內部照

可惜好景不長。隨著美國對日宣戰,其國內市場對玩具需求減少,中國對美出口玩具的數量因此斷崖式下降。國內長時間的戰爭,也讓不少玩具工廠慘遭轟炸。一時間國內玩具產業進入寒冬。1941年到1945年,全國僅有3家新開的玩具公司。不少老牌公司也終究沒能撐到戰爭結束,紛紛清算資產,關門倒閉。

文史君說

民國時期中國的玩具市場先是被德、美霸佔,而後又因為地緣經濟影響讓日本壟斷了去。小小玩具的背後體現的是製造廠商所屬國的化工實力和產品理念。雖然在發展過程中國產玩具歷經坎坷,但還好在在有識之士的建議和實幹企業家的努力下,最終得以修成半個正果。這為我國玩具製造業沉澱了技術和寶貴的行業發展理念。如今,各種國貨在不同領域取得頗多可喜的成就,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已經足夠成熟。對待這些民族品牌,我們不妨多一點耐心和支援,少一些浮躁和吹捧。也許這樣才能打造出真正強大的民族品牌。

參考文獻

陳茶麗:《民國時期兒童玩具業研究》,湖南師範大學2016年碩士論文。

劉利:《民國時期兒童玩具與兒童教育初探》,湖南師範大學2015年碩士論文。

(作者:浩然文史·天上白玉京)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註明外均來自網路搜尋,如有侵權煩請聯絡作者刪除,謝謝!

浩然文史是全博士團隊文史科普自媒體,全網主流平臺文史類優質作者。

讓專業的歷史更有趣,讓有趣的內容更有深度。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