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風流瀟灑,留下不少情債,他的妻子許氏和他的兒子劉氏誰更狠?

不像杜甫和妻子楊氏一生一代一雙人,李白這一生風流瀟灑,留下了不少情債。

根據史書記載,李白有記可考的女人大概有4個,結髮妻子許氏,情人劉氏,不知姓名的魯地婦人,以及陪他到最後的宗氏。

他的第一任妻子和最後一任妻子都是宰相之後,知書達理,和李白頗為般配。

而第二、第三任都算是半路夫妻吧,李白與她們的感情並不深。

尤其是第二任劉氏。

有人說劉氏是李白明媒正娶的妻子,也有人說她只是李白的一個情人。

這個劉氏和李白其他女人不同的是,她不懂李白的浪漫,覺得李白就是個只會作詩飲酒,一無是處的浪蕩書生,最後甚至棄他而去。

劉氏一直看不起李白,這讓李白覺得頗為壓抑,所以在他奉詔入京時,才會寫下“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激情洋溢,頗有一種揚眉吐氣的感覺。

這兩句出自

《南陵別兒童入京》

,全詩如下:

白酒新熟山中歸,黃雞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雞酌白酒,兒女嬉笑牽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爭光輝。

遊說萬乘苦不早,著鞭跨馬涉遠道。

會稽愚婦輕買臣,餘亦辭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李白胸懷抱負,志向高遠,只是一直沒有機會一展抱負。

公元742年,已經42歲的李白終於收到朝廷的詔書,他欣喜若狂,立刻回到南陵家中,和兒女道別後便直奔長安,還寫下了這首豪放的狂詩,驚豔了千年。

詩歌開頭兩句便描繪了一派豐收景象,喜悅之情洋溢其中,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調。

白酒剛剛釀好,黃雞啄著穀粒,長得正肥壯,而他在這個時候帶著詔書回到家中。

豐收的歡樂加上仕途有望的喜悅,李白的心情高興到了極致。

接著的四句是是他回到家中後特意擷取的幾個鏡頭,充分地渲染了他的愉悅之情。

他呼童喚僕為他燉黃雞,並滿上白酒,兒女們彷彿也被他的情緒所感染,圍繞著他,嬉笑著牽著他的衣角。

他一邊高歌一邊痛飲,只為表達這難以抑制的快樂之情,在落日的餘暉下,他揮劍而舞,閃閃的劍光似乎要和那餘暉一爭高下。

烹雞酌酒,兒女嬉笑,高歌痛飲,醉後起舞,看似普通的幾個場景,卻將李白的興奮之情描寫的活靈活現,令人讀後也是深受感染。

接下來的七八句真實地反映了詩人的複雜心情。

後悔沒有在更早的時候面見皇帝,表達自己的政治主張,如今只能快馬加鞭,希望還來得及。

這兩句看似在抱怨自己,其實更多的是一種“時不與我”的抑鬱不得志之情。

皇帝豈是你想見就能見的?即使滿懷抱負,卻因無人提攜而得不到皇帝的賞識,到了不惑之年才盼到這樣的機會,所以說李白此時的心情是很複雜的,驚喜肯定有,但也免不了一種懷才不遇的憤懣。

而最後四句則是全詩的高潮部分,尤其是末尾兩句,自信狂放,大概也就李白能寫出這樣的詩句了。

前兩句是運用典故,表達了一種當初被輕視,如今將要青雲直上的得意之情。

當年會稽有個愚蠢的婦人看不起貧窮的朱買臣,如今我也辭家西入秦,將會向他一樣平步青雲。

這裡的會稽愚婦指的是朱買臣的妻子。

朱買臣的西漢的大臣,位列九卿,然而他是典型的大器晚成,直到五十多歲才當上官。

早年的他十分貧窮,他的妻子在他四十多歲的時候棄他而去,另嫁他人。

很多人認為李白用朱買臣的典故是有特殊意義的,因為當時他的妻子劉氏也是如此,嫌棄李白一事無成,離他而去。

這裡的李白和當時的朱買臣算是同病相憐吧,所以他才會仰天大笑出門去,高呼“我輩豈是蓬蒿人”。

這最後兩句是對看不起他的世人的反擊,他始終相信自己非池中之物,這樣的自信狂傲,驚豔了千年。

全詩猶如狂放的奔馬,磅礴的江水,充滿了一種慷慨激昂,豪邁樂觀的向上之情,令人讀後也是心潮澎湃,豪情萬丈。

不知你是否也被李白的豪邁狂放所折服呢?

- END -

作者:凱紫

看完的讀者,記得給凱哥點個贊哦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刪)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