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合好散的捷克與斯洛伐克

現在60歲上下的人,對捷克斯洛伐克並不陌生,這個工業製造能力水平很高的國家,生產的拖拉機、輕機槍等給幾代人留下了抹不去的記憶。但是,對於捷克和斯洛伐克的歷史,或許真的有人還太清楚。而對捷克和斯洛伐克,在1918年10月28日合併,又於1992年12月31日分開,可能就更不甚了了了。

其實,捷克和斯洛伐克是世界上罕見的國與國好合好散的典型。它們攜手74年,在二戰後創造了經濟發展奇蹟,是東歐經濟最發達的國家。然而,卻在1993年1月1日宣佈和平友好分手,成為捷克和斯洛伐克兩個主權國家。如此,問題就來了,捷克和斯洛伐克當初為什麼走到一起?後來又為什麼和平分手?

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都源於西斯拉夫人。公元5世紀至6世紀,西斯拉夫人從自己的老家現在波蘭境內的維斯瓦河畔遷到了波西米亞地區和摩拉維亞,也就是今天的捷克和斯洛伐克地區。公元623年,在這一地區形成西斯拉夫部落聯盟薩摩公國。

9世紀初,大摩拉維亞帝國建立。但在建國之初就受到匈牙利人祖先馬扎爾人的威脅。為尋找優良牧場,生活在烏拉爾山一帶的遊牧民族馬扎爾人而西遷。此間,馬扎爾人同大摩拉維亞公國多有戰爭。

公元906年,匈牙利王國兼併斯洛伐克地區,大摩拉維亞國瓦解。10世紀上半葉,以布拉格為中心建立了捷克公國。公元1212年,捷克公國改為波西米亞王國。雖擋住了匈牙利人的入侵,但畢竟國小民弱終究還是被吞併數次。公元1526年,以德意志人為主的哈布斯堡王朝吞併了波西米亞王國和匈牙利王國。從此,捷克和斯洛伐克被哈布斯堡王朝殖民,喪失獨立。

19世紀,法國大革命自由平風潮席捲歐洲,反抗哈布斯堡王朝統治的聲浪一浪高過一浪。而這時的奧地利在對外戰爭中節節敗退,使境內的民族矛盾日益凸顯。特別是為緩解德意志人和第二大民族匈牙利人的矛盾,以及在普奧戰爭失敗被排除在德意志之外。1867年,奧地利和匈牙利貴族經談判達成一致,建立了由德意志人和匈牙利人主導的二元帝國。

所以,在奧匈帝國內部,包括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在內的少數民族,地位低下,倍受壓迫。為了擺脫和抵抗德意志人和匈牙利人的統治,都源自西斯拉夫人,語言相近、歷史境遇類同的捷克和斯洛伐克都感到勢單力薄,所以,抱團取暖反抗共同的敵人成為不二之選。

結果,奧匈帝國在一戰中的不佳表現,讓兩個民族更加堅定了建立統一的捷克斯洛伐克的信心。1918年5月30日,兩個族群的代表,在美國簽訂了《匹茨堡協定》。同意組建捷克斯洛伐克,徹底脫離奧匈帝國。

而法國和英國、美國等列強,為了儘快肢解奧匈帝國,在1918年的6月、8月相繼承認了捷克斯洛伐克。隨後,又有很多國家承認了捷克斯洛伐克。1918年10月18日,捷克斯洛伐克發表了《華盛頓宣言》,28日兩國走到一起,捷克斯洛伐克一個新的國家正式誕生。

祖先同為西斯拉夫人的捷克人與斯洛伐克人,雖然身居兩處,但並沒有影響在磨難中感情走近而結緣,所以,當他們在奧匈帝國時期,雙方抱團取暖一致對外。然而,由於歷史的原因,使他們身處兩個地區,久而久之就生分了。

而他們之間差距產生在14世紀至15世紀的“黑死病”和歐洲“大分流”時期。黑死病讓歐洲成為死亡陷阱,三分之一的生靈死於非命,造成勞動力奇缺。隨著大分流,讓都在捷克斯洛伐克地區的他們卻有著截然不同的命運,捷克受德意志的影響,城市經濟發達。而斯洛伐克受匈牙利的控制,則成為了農業地區。

就是到了奧地利帝國和奧匈帝國統治時,這種差別沒有得到任何改變。在奧地利的捷克,因礦產資源豐富,是帝國不可缺少的工業基地。當時帝國的工業產品有八成產自捷克。所以捷克富得流油。

而在匈牙利的斯洛伐克就沒跟捷克比了。在帝國的農業區,大部分斯洛伐克人成為封建農奴,被匈牙利貴族困在土地上,不僅無權受教育,而且倍受奴役、壓迫和歧視。結果人口不過300萬的斯洛伐克,因不堪忍受匈牙利的壓迫,在1914年前就有近50萬人逃往美國。可見當時的斯洛伐克悲催到了極點。

這樣,身在奧地利的捷克人與身在匈牙利的斯洛伐克人,在經濟、文化等諸方面都出現較大的差距。

也就是說,捷克和斯洛伐克在面對氣勢洶洶共同的敵人奧匈帝國時,這個差距成為次要矛盾而被淹沒在合作結緣之中。但是,當共同的敵人消失了,這個差距又成為主要矛盾凸顯出來。

作為一戰戰敗國的奧匈帝國遭到協約國嚴懲而分崩離析,境內出現了眾多民族國家。而在這當中,因奧匈帝國解體就使大量德意志人和匈牙利人,成為了一些國家的少數民族。

這時的捷克斯洛伐克境內,還有不少德意志人和匈牙利人。其中,絕大部分的德意志人生活在蘇臺德地區,因為他們想要回到德國,這樣蘇臺德問題成為了德國和捷克斯洛伐克不可調和的矛盾,當然也為希特勒入侵捷克斯洛伐克提供了理由。

二戰後,捷克斯洛伐克的民族成分發生了重大變化。因為德意志人被驅離出境,加上匈牙利人和斯洛伐克人進行了族群交換,這使捷克斯洛伐克由一個多民族國家變成了以捷克和斯洛伐克兩個民族為主體的國家。

而且經濟發展迅猛,70年代曾創造年均兩位數的增速,是東歐經濟最發達的國家。然而,歷史上捷克始終以工業見長,經濟發展水平一直高於斯洛伐克。但聯邦政府為平衡發展,一直採取傾斜斯洛伐克的政策,大力投資搞建設,使斯洛伐克經濟發展速度大大超過了捷克。

1970年後的15年,捷克斯洛伐克的國民收入增速超過80%,而斯洛伐克地區增速卻是捷克的近四倍。這讓富裕的捷克人心裡極不平衡,認為這太不公平了。而聯邦政府的好心,斯洛伐克人也並不領情。因為他們認為聯邦政府把汙染重的企業都弄到斯洛伐克。

還有因歷史的原因,斯洛伐克人的文化水平遠遠不如捷克人。所以,在捷克斯洛伐克成立後,斯洛伐克地區的社會公職人員幾乎都是捷克人。而掌握聯邦政權也主要捷克人。斯洛伐克認為這跟匈牙利統治時區別不大,獨立的呼聲越來越高。

到了20世紀80年代,包括捷克斯洛伐克在內的東歐國家,經濟停滯,內部矛盾爆發。在東歐劇變的衝擊下,1989年11月,天鵝絨革命推翻了捷克斯洛伐克聯邦現政府,新政府則決定實施自由化放開物價、大幅削減或停止國家補貼的“休克療法”來拯救瀕臨崩潰的經濟。結果,斯洛伐克的經濟反而遭到重創,失業率飆升,1992年,斯洛伐克的失業率差不多是捷克的5倍。

“休克療法”不但沒有拯救國家經濟,反而使經濟政治危機加劇,加上歷史上沉澱的差距難以擺平,致使捷克和斯洛伐克只有選擇分手。

經多次磋商,於1992年捷克和斯洛伐克最終友好分手。在1993年1月1日,捷克和斯洛伐克同時成為主權國家。

由此可見,捷克和斯洛伐克的合與分,均無歷史恩怨和人口、領土糾紛。好合好散的經歷,成為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的美好回憶。所以,分手後的兩國一直交好。時至現在,兩國始終不忘過去的緣分,延續著兩國總統任期內出訪的第一個和最後一個國家都是對方傳統。這無疑是對過去好合好散的珍重。

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