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了磁鐵的危險,但是磁鐵的危險並不在於其本身,而是

科學家發現了磁鐵的危險,但是磁鐵的危險並不在於其本身,而是

核磁共振儀的危險並不在於其本身,而是在於強大磁場,對周圍物體的吸引,造成的附帶傷害。自從1944年前蘇聯發明核磁共振儀以來,由核磁共振儀引起的醫療事故,層出不窮,上述兩例僅是見於公開報道中的個別案例。

科學家發現了磁鐵的危險,但是磁鐵的危險並不在於其本身,而是

人體裡含有大量水分,一個水分子由一個氧原子和2個氫原子組成。

氫原子的原子核是一個質子。根據量子力學,質子帶一個正電荷,而且還有自旋和角動量。一個帶電的旋轉的粒子,必然產生磁場。量子力學用來描述這種微觀粒子磁場的專業術語叫做磁矩。

科學家發現了磁鐵的危險,但是磁鐵的危險並不在於其本身,而是

眾所周知,兩塊磁鐵是會相互吸引的。核磁共振儀就是這樣一個大磁鐵。在這個大磁鐵形成的磁場裡,只要磁場超過一定的強度,人體內的氫原子核,會朝向一個方向偏轉一個角度,形成整齊排列的陣列。

科學家發現了磁鐵的危險,但是磁鐵的危險並不在於其本身,而是

然後,核磁共振儀,朝這個氫原子陣列發出400兆赫茲的電磁波。這個電磁波大概在我們手機2g頻率的範圍內。但是它的強度很弱,所以一般對人體沒有損害。

氫原子核陣列的質子,吸收了電磁波以後,就會處於激發態。這個電磁波消失以後,氫原子會從激發態跳回原來的狀態(在量子力學裡面,這種回跳的狀態有專門術語,叫做遷躍),這個時候,每個氫原子核會發出方向性高度一致的電磁波。

科學家發現了磁鐵的危險,但是磁鐵的危險並不在於其本身,而是

病人在做核磁共振儀的時候,聽到的嗡嗡聲,是高頻電流切換髮出的聲音和其他機械的噪聲。

科學家發現了磁鐵的危險,但是磁鐵的危險並不在於其本身,而是

因為核磁共振儀的磁場強度非常高,它的開機勵磁過程也很長。所以,做核磁共振之前,要等待一段時間。即使把核磁共振已完全關掉,它的磁性褪去也要有七八個小時。

醫用核磁共振儀的磁場強度,一般在0。5特斯拉到2特斯拉之間。0。75特斯拉的核磁共振儀對一公斤的鐵塊可以產生強達300公斤的吸引力。所以在核磁共振儀旁邊使用鐵製器具是致命的。

下面這個影片,是美國遊手好閒人士,用淘汰的核磁共振儀,測試磁場強度的實驗。試驗中顯示,一個金屬質的轉椅,被磁場吸引時產生了1。2噸的拉力。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