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勞的中國人,卻在把老外“逼瘋”?諾獎得主科斯:他們令人恐懼

勤勞,是指一個人持之以恆完成一件事,不停歇的探索。在一個民族就是集體行動的意願,參與勞動的人數,歷代相傳並且堅持的意志力。這在中國人身上體現得最明顯。

單單從歷史的記錄來說,中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在歷史的記錄上稱得上第一人。幾千年的歷史記載,這在只有文字記錄的年代並不容易,並且需要有人堅持,當然記錄歷史的原因多種多樣,出於對文明的記載,對文化和技術的傳播,或者是統治者的私心。但不論原因是什麼,歷史之所以成為歷史,是在於每一代人對他的解讀,以史為鑑,知興替,看古今。

從參與勞動的人數的來說,中國人幾乎是一直在解釋“勤勞”這個詞。農業古國,以家庭為基礎的農業經濟,曾經一度維持著中國社會的穩定。每個人都有從事的社會活動,這已經成為中國人刻在骨子裡的習慣。

諾貝爾獎的得主科斯曾說:“他們令人恐懼”。中國人的勤勞,正在把老外逼瘋嗎?

勤勞的中國人,卻在把老外“逼瘋”?諾獎得主科斯:他們令人恐懼

勤勞的傳統

勤勞一直的中華民族的美德,不管是何時都是為人稱讚的道德標準。西方對於中國人的瞭解最早應該是來自於《馬可波羅記》,直到後來,在近代的歷程中,逐漸有了更深層次的瞭解。

不管那時西方看待中國的眼光如何,中國人勤勞的特性已經深深地印在了西方人的腦中。

在過去,自產自足的農業經濟,就決定絕大多數的中國人每天都要工作,春種秋收,觀察氣候時節,勤勞已經成為一種習慣,與生存息息相關。勤勞的傳統在幾千年就已經刻在骨子裡。

勤勞的中國人,卻在把老外“逼瘋”?諾獎得主科斯:他們令人恐懼

不僅僅是農民,自隋朝科舉制創立以來,貧苦人家的子弟也可以透過不斷地努力學習,走上仕途。所以就開始有了“頭懸樑,錐刺股”的故事,讀書人的勤奮也是代代相傳。

其實從上至下,不管是農民還是古時的統治者,勤勞已經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清朝的皇帝雍正,在位時每天大部分時間都在批閱奏摺,封建社會里的制度,即使是統治者,也要勤勞地幹好自己的工作。

社會制度或者是生存問題都讓勤勞變成了中國社會的習慣。

勤勞的中國人,卻在把老外“逼瘋”?諾獎得主科斯:他們令人恐懼

勞動率

從1996年開始,中國佔成人勞動力的女性比率為45。0%。從國際上看,中國已經超過世界平均水平的34。5%,保持著非常高的水平,而且就業特點是不分年齡段保持著非常高的就業率。

建國後,進行社會主義建設需要大量的勞動力,女性因此也走向社會參加勞動。現在的中國家庭基本上是男女雙方都工作。

還有勞動條件迅速改善。透過一系列的方式進行了勞動時間的縮短、工資的上調、僱傭的穩定以及健全勞動環境,在短時間內完成了各種變革。

勤勞的中國人,卻在把老外“逼瘋”?諾獎得主科斯:他們令人恐懼

女性的高就業率都讓參加勞動的人口有了一個很大程度的提升。女性就業者總人口從建國初期的7。5%,直到1999年,佔全體就業比率為46。5%。

女性走上工作崗位,是一個變革,也是使勞動人口大幅增長的契機。而且現代社會,對於文化的需求、教育崗位的需求、人口的增長來說,增加了更多的就業崗位。是整個社會發展和建設的需要,讓中國人參加勞動的人口變多。

中國製造業的發展也是勞動人口增多的一個很好的證明,隨處可見的“made in china”。作為發展中國家,初期承擔製造業也是經濟發展的模式。

勤勞的中國人,卻在把老外“逼瘋”?諾獎得主科斯:他們令人恐懼

思想觀念

中國人的觀念裡,人是一定要工作的,即使你很有錢。平常百姓,工作當然是理所應當,需要工作來維持生活。

但是你會發現,即使經濟無憂的人,也會從事工作,甚至工作的強度並不小。在外國人看來,這很奇怪,明明已經經濟自由,為什麼還要工作。

但對中國人來說,這很好理解。簡單來說是就是危機意識比較強,最明顯的就是我們的父母這輩人,都想有一個穩定的工作,不在乎收入多少,最重要的是穩定。

勤勞的中國人,卻在把老外“逼瘋”?諾獎得主科斯:他們令人恐懼

當然,這種觀念已經不適用於現代社會,現在,由於社會發展,有更多的崗位存在,穩定的工作並不是唯一的追求。

但從父母親追求穩定就可以看出,至少過去的時代裡,工作在傳統觀念裡是一件需要長久從事的事情,不論收入多少,你始終都要在賽道上。

勤勞的中國人,卻在把老外“逼瘋”?諾獎得主科斯:他們令人恐懼

即使現在,我們不再追求穩定,但仍然在工作的路上,只有勞動才能生存。社會的壓力、生存的壓力,中國人一直在創造勞動價值的路上前行著。

中國人的勤勞,一度使外國人驚訝,甚至諾貝爾獎的得主都要感嘆一句:“他們令人恐懼”。在國外這種對比更明顯。節假日,多數中國人的餐館是在營業的,超市也是如此,給人的感覺就好像他們一直不休息一樣。

人類是生活在社會里的,所以勞動的傾向一直都有。但在這方面,中國人尤為明顯,這可能跟一個民族的性格有關係,堅韌不拔。歷史程序可以說明這個問題。幾千年歷史中的創造,朝代更迭,各種文化和技術的發展,從古至今,生生不息。

勤勞的中國人,卻在把老外“逼瘋”?諾獎得主科斯:他們令人恐懼

小結:

作為人口大國,中國參加勞動的人數在世界也是顯著。社會發展的需要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中國人的勤勞和韌性。

有時候感覺中國人就像一顆非常易活的草一般,紮根到哪都可以生存下去。可能是我們追求實際,或者是像父輩一樣,想要穩定,不管是哪種因素,都促使中國人在任何時代、任何地方,頑強地活了下去。

可能是歷史農業經濟的影響,就連在月球上,中國人都會關心能不能種菜。更深層次來看,中國人關心的的確是生存大事,民以食為天,無論到哪,溫飽是首先要解決的。像“種菜”一樣問題才是中國人勤勞的根源。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