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優惠券“陷阱”下 誰薅了誰的羊毛?

外賣優惠券“陷阱”下 誰薅了誰的羊毛?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丨熊出墨請注意,作者丨彬彬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彆著急,領個優惠券再試試?

稍有留心的話,你可能已經發現,最近網上越來越多人在科普點外賣的正確姿勢。而且是那種100塊錢吃一個月,1塊錢喝星巴克的終極

漏洞方案

外賣優惠券“陷阱”下 誰薅了誰的羊毛?

抖音、快手、皮皮蝦等短影片的評論區,知乎首頁推薦的資訊流,微信公眾號的底部廣告……外賣達人見縫插針,無處不在。看到他們亮出的低價外賣訂單和大額紅包截圖,不少人都會懷疑人生:這麼多年的外賣白點了,幾十斤肉白長了。

可冷靜下來想一想,素未蒙面的網友,為什麼要費盡心思地叫你薅羊毛、請你吃飯?

果不其然,當我們接近這些外賣達人之後便會意識到,領券點外賣這件小事還真不是表面看起來那麼簡單。

在其背後,藏著一個可以讓人每月“躺賺”萬元的隱秘產業。

白嫖外賣靠不靠譜?

“有哪些優惠券公眾號牌你後悔知道的太遲了?”

“有什麼靠譜的領取外賣優惠券平臺推薦一下?”

“點五年外賣才發現,原來能省這麼多錢!”

……

類似的標題雖有直鉤釣魚的誇大嫌疑,但耐不住好奇心的驅使,小手一抖點了進去。不出所料,又是熟悉的味道,“給公眾號、小程式引流的”,被外賣優惠券套路了N次的Lily,現在已經對這些內容免疫,“開啟知乎首頁全是說外賣的,懶得看了。”

當然,不止知乎,其他多個平臺也已經“淪陷”。

例如刷短影片的時候,評論區裡某些評論看似正常,卻@了一個ID相當具有誘惑性的賬號,@一元也可以吃外賣、@1塊錢喝星巴克等等,殊途同歸,終點站都是引導使用者關注公眾號、領券下單。

自古深情留不住,總是套路得人心。

“如果真有比較實惠的券也行,關注了你就知道了,能領到的都是兩塊錢、三塊錢的,平臺官方發的券都比這大多了。偶爾運氣好有個大額的,但使用門檻可能要到70塊。”Lily吐槽道。

外賣優惠券“陷阱”下 誰薅了誰的羊毛?

以名為“外賣**券”的公眾號為例,其引流文案為“66元神券”,筆者關注後系統自動彈出優惠券領取連結,跳轉頁面顯示“點選可領取幸運紅包15元”,

而實際領取到賬僅為3.5元。

作為對比,外賣平臺每天隨機發放的優惠券一般在5元以上。

那麼問題來了,

誰在四處散播外賣漏洞的“虛假廣告”?

熊出墨找到了相關公眾號的運營者風哥,“業內把這個叫做外賣CPS,簡單來說就是幫外賣平臺推廣優惠券。使用者領你的紅包下單,你就可以獲得佣金。和淘客一樣,這是一個三贏的專案,

外賣平臺獲得訂單,使用者享受了優惠,我們得到了佣金。

行業資料顯示,2016年至2018年我國外賣使用者從2。09億人增至4。06億,2019年、2020年使用者規模分別為3。98億、4。19億。

市場整體使用者規模增速已經放緩,CPS可以作為外賣平臺拉新的一種手段。

然而,如前文所講,站在使用者的角度,大家從類似公眾號領取的優惠券多是與宣傳不符。以極端個例做引流的外賣CPS,真正吸引來的更多還是普通使用者,自然就達不到傳說中的漏洞價格。

“紅包力度和使用門檻是平臺決定的,運營者無法控制。那些大額優惠券不是不存在,而是針對新使用者或者特殊使用者。你如果很長一段時間都沒點過外賣了,也有機會領取大額券的。”風哥認為,“嚴格來說,算不上虛假廣告。”

本質是流量變現

“公眾號、小程式搭建好,引流工作跟上,月入過萬不是難事。”

小鑫分享了自己做外賣CPS一個多月以來的戰績,美團外賣、美團分銷、餓了麼淘寶聯盟加上餓了麼推薦賞金,

四個分銷推廣連結總收益超過5100元。

需要注意的是,月入過萬並不意味著“躺賺”,小鑫目前也並沒有真正賺錢,僅是初步實現了收支平衡。

為了引流,他已經在微信公眾號、知乎等平臺陸陸續續投放了近4000元的廣告。

“行業其實有很多不用投入金錢成本的方法,網上也有很多大牛分享教程。比如守在微博蹲熱點,最近全網都在吃瓜、看奧運,那就可以找找相關的話題,評論、發博裡夾帶私貨,引導大家去公眾號下單。”

錢是省下來了,但是蹭熱點、地推、拉群等等免費操作無一不是費心費力。思考再三,小鑫選擇了簡單粗暴的砸錢,可選的推廣方式也更多,以淘寶店鋪為銷售陣地的話可以投放直通車,微信公眾號的文末廣告和文章廣告也可以投,還有知乎、頭條等平臺的資訊流廣告也是業內較為常見的選擇。

據悉,

現階段行業最傾向的投放方案就是資訊流買量,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知乎首頁推薦中多半都是外賣公眾號的廣告。

外賣優惠券“陷阱”下 誰薅了誰的羊毛?

想盡各種辦法引流之後,

每成交一筆訂單,推廣者能夠拿到的佣金平均在4-6個點之間

。比如餓了麼淘寶聯盟微信推廣紅包的佣金比率的為6%,使用者領取3。5元紅包,下單外賣金額為25元,對應佣金即為1。5元。

積少成多,最終實現每月“躺賺”萬元。所以,

外賣CPS的本質可以理解為流量變現。

這就引出了外賣CPS從業者裡的絕對主力——淘客。小鑫表示,“像我這樣半路殺出來的網賺小白在圈子裡只是少數,外賣CPS更多是那些老淘客在做,他們有穩定的社群流量,訂單來得更容易。”

前面說到的風哥就是淘客兼做外賣CPS,根據他對行業的瞭解,某些大團隊的外賣CPS業務年收入規模可以做到上億,公眾號粉絲起來之後的廣告刊例也能賺上一筆。“

對於有流量基礎的淘客來說,外賣CPS就是名副其實的‘躺賺’。

而且邊際成本可以忽略不計,每天一百筆訂單和一千筆訂單,成本沒有區別。”

舉個離大眾更近的例子,某些KOL、大V已經在透過外賣CPS進行流量變現,比如B站坐擁383。5萬粉絲的影視UP主“電影最TOP”近期就釋出了一條鼓動粉絲“領大紅包”的動態,引得評論區掀起了一場關於“騙人”、“恰飯”的論戰。

綜上,

“躺賺”的誘惑下,越來越多入局者把外賣CPS做成了網賺江湖裡炙手可熱的專案。意識到流量是變現的核心資源後,眾人便開始了對流量的瘋狂追逐。

而這,也為後續的同質化競爭、收益不理想埋下了伏筆。

“躺賺”路上挑戰重重

“躺賺”了一個月的小鑫,已經意識到:

外賣CPS專案很難成為財富密碼。

一方面,

佣金低的情況下只能寄希望於走量,可實際上,處在白熱化且同質化的競爭之中,成交量只能靠砸錢續命。

據瞭解,淘客的佣金比例可達30%,甚至更高。與之相比,外賣CPS的4-6個點佣金比率差距明顯。而且,該比率還存在進一步降低的風險。以美團外賣的返傭為例,官方營銷平臺美團聯盟此前外賣佣金比率為6%,6月1日起統一下調為3%。

外賣優惠券“陷阱”下 誰薅了誰的羊毛?

然而,更低的門檻和每月“躺賺”的誘惑,使得賽道愈發擁擠。而且,

幾乎所有的公眾號、小程式都是一樣的功能,引流的廣告文案也是複製貼上般雷同,毫無差異化可言。

小鑫表示:“我最擔心的就是後面的訂單量怎樣維續,資訊流買量也已經非常飽和了,最近一週在知乎投放的收效就明顯變低。領券的玩法又太過侷限,同質化就沒辦法形成忠誠度,可能使用者碰巧看到了。雖然現在公眾號積累了800多粉絲,但其中一大部分可能都是試一單之後發現紅包太小就流失了,根本不存在復購的可能。”

他把這一個月來的收支平衡歸結於自己肯下本錢砸錢買量,“

一旦停止投放,佣金估計就會直線下滑。

另一方面,

玩家規模急劇膨脹和引流內容的刷屏,實際上在加速行業由盛向衰的轉折。

當菜市場大媽都在討論股票時,股市就危險了。同理,外賣CPS專案被越來越多人注意到,而相關的自律和約束未能及時到位,市場便會被野蠻生長而破壞,繼而影響整體發展。

就拿引流內容刷屏這件事來說,一來過於誇大的內容大機率會讓客戶產生被騙的反感,二來過度的刷屏易引起厭煩情緒。久而久之,如果大家對外賣優惠券形成了集體免疫,對所有玩家來說,這顯然都不是什麼好現象。

至此,在看到所謂的“躺賺”月入過萬,相信大家心中就有了自己的判斷。

這筆看上去很美的生意,錢並不是那麼好賺。

平臺為何不出手?

分析外賣CPS的興起,切勿忽略了一個重要的角色——平臺。

自始至終,外賣達人的狂歡,都離不開平臺的“支援”。

無論抖音、快手、皮皮蝦,還是微博、知乎、小紅書,平臺,可以明確的一點是,外賣公眾號運營者釋出的引流內容已經影響到了部分使用者的正常使用體驗。尤其是在知乎等平臺形成刷屏“盛況”,影響更為嚴重。

既然如此,為何不見平臺著手治理?回答這個問題,需要釐清平臺對待相關內容的兩種態度。

其一,治理進行中,但工作的開展並不順利。

此前熊出墨寫過低俗內容與抖音平臺的鬥智鬥勇,經過一番觀察,外賣CPS引流內容的套路也基本與之一致。比如與平臺玩文字遊戲,“公眾號”替換成“公主號”,透過圖片代替文字等以矇混過關。

這些善於偽裝的引流資訊對內容生態造成侵蝕之後,即便平臺著手治理,也難免存在漏網之魚。

外賣優惠券“陷阱”下 誰薅了誰的羊毛?

其二,部分平臺對引流內容的虛假誇大心照不宣,甚至在助推其刷屏、氾濫。

知乎上有這樣一條提問,“為什麼知乎上有那麼多釋出外賣紅包的廣告居然還舉報不了?”下方回答中,多位使用者表示舉報“包含垃圾廣告和營銷資訊”之後,平臺卻對如此顯而易見的事實判定為“暫未違規”。

且不說平臺的推送背後是否存在真金白銀的投放,單就內容而言,平臺的心照不宣就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釋。

100塊錢吃一個月外賣、1塊錢喝星巴克這些噱頭,恰好戳中使用者的薅羊毛心理,繼而勾起使用者的點選慾望。

外賣CPS玩家需要這樣的內容,揹著KPI指標的平臺,又何嘗不是喜聞樂見?

事實上,先利用後治理向來是網際網路行業的潛規則。各大交友APP,軟色情資訊長期打著擦邊球。內容社群,低俗內容一直是吸睛大戶。短影片平臺,無下限的土味、整活掀起了一次又一次流量的狂歡。

至此,領張優惠券再點外賣,看似一件小事,拆解開來,卻牽扯到了多方的利益糾葛。

身處局中的使用者,若未能明辨,很可能就會成為唯一的“受害者”:想薅羊毛不成,反成了幫別人賺錢的工具人;想看影片或者文章娛樂、學習一下,卻被垃圾廣告打斷,應有的使用體驗被破壞。

一切又落到那句樸素的傳世真理: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