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的晶片代工廠,能夠實現28nm晶片量產?實際上並沒那麼簡單!

瞭解更多科技資訊盡在“圈聊科技”。

今天跟大家聊一聊:華為的晶片代工廠,能夠實現28nm晶片量產了?實際上並沒那麼簡單!

晶片的缺失,依然是華為目前面臨的最大困境,雖然高通的4G晶片已經逐步恢復供應了,但這對於5G技術的開創者華為來說,這是多麼諷刺的事情,在自家的手機上用不了麒麟晶片,還要被迫重新去恢復釋出4G手機,而這就是沒能掌握核心技術所帶來的後果。

在不斷升級的相關限制之下,自從去年麒麟晶片正式斷供以來,華為的新機發布計劃就一直被延遲,而華為最新的旗艦機P50也推遲了4個月才釋出,這款機型採用了三款晶片,分別為5G、4G版本的麒麟9000晶片,以及高通4G版本的驍龍888晶片。

華為的晶片代工廠,能夠實現28nm晶片量產?實際上並沒那麼簡單!

餘承東的無奈

但受到相關限制的影響,目前華為獲取不到5G訊號接收晶片,因此就算是搭載了5G版本的麒麟晶片,P50也暫時不支援5G網路,不過華為已經宣佈了,之後將會透過軟體更新的方式進行升級。

在釋出會上,餘承東對於P50的延遲釋出並沒有解釋,整個介紹過程也僅僅只用了20分鐘就講完了,對於此前引以為傲的麒麟晶片,此次也只是一筆帶過,還有就是先進的5G技術,這次餘承東也只是一筆帶過,充分體現了餘承東的無奈,相關限制對於華為的影響還是很大的。

華為的晶片代工廠,能夠實現28nm晶片量產?實際上並沒那麼簡單!

華為傳出28nm製程工藝

早就在去年的時候,華為就明確表態將開始走IDM模式,逐步開始自研自產晶片,很早之前就已經傳出了華為在武漢建設了40nm的圓晶廠訊息,但華為官方並沒有做出任何的迴應,但可以根據華為所招聘的人才上,可以看出一定的端倪,而近日又傳出了華為成功量產了28奈米的晶片。

那這樣的訊息是否屬實呢?是華為自主研發生產的,還是基於中芯國際技術製造的呢?近期有媒體爆料,華為的28奈米晶片已經開始量產,採用的正是DUV光刻機,如果華為能夠實現28奈米晶片的量產,已經可以滿足國內大部分的需求了。

雖然28nm晶片,和目前現有5nm、7nm亦或是14nm,都存在著很大的差別,這對於國內半導體行業來說,絕對算得上是一個好訊息,因為只要是華為官宣的技術,就一定是已經完全自主化了,不過最終爆料者表示,預計要到2023年才能實現全新的突破。

這句話也擁有著很多層的意思,究竟是28nm晶片的完全自主化,要到2023年才能實現,還是說更為先進的製程工藝呢?當然華為這條自研道路肯定是走得通的,畢竟華為一直都是實現技術“去美化”的主力軍,在晶片研發設計上就已經驗證了。

華為的晶片代工廠,能夠實現28nm晶片量產?實際上並沒那麼簡單!

實際上並沒有那麼簡單!

根據爆料的訊息,其中並沒有提及晶片的用處和代工,因此很有可能是華為此前就已經自研成功的OLED 驅動晶片,如果僅僅是28奈米的工藝的話,以中芯國際目前的實力來說是綽綽有餘的,所以很大可能其中所說的自研自產,就是華為配合中芯國際完成的。

畢竟此前華為新上線的Nova 8 SE,就是採用中芯國際代工的麒麟710A晶片,已經說明中芯國際能夠為華為代工非5G的晶片了,但要說到華為建立自己的晶片代工廠,目前還是面臨著很多嚴峻的問題。

華為的晶片代工廠,能夠實現28nm晶片量產?實際上並沒那麼簡單!

就單單說製程工藝的問題,和目前最為先進的5nm工藝,28nm晶片工藝差了將近十年的水平,在技術上已經相差了好幾代,而目前中芯國際能夠實現的14nm工藝,還要高度依賴於海外的技術和裝置,其中光刻機就是我們繞不開的坎。

但別看28nm晶片是一個“老古董”,但國內市場還真缺這一類的晶片,隨著華為佈局的萬物互聯時代逐步到來,我們日常說使用的家電也逐步智慧化,而這些利用28奈米的晶片足矣,而其應用範圍也將越來越廣泛,國內超過90%的晶片需求,14nm及以上就能夠滿足了。

華為的晶片代工廠,能夠實現28nm晶片量產?實際上並沒那麼簡單!

無論是國家還是人民,顯然都非常希望華為能夠自建晶片代工廠,華為在幾年的時間裡,為我們創造了太多的奇蹟了,如果華為能夠全面進入晶片領域,肯定可以很好的幫助中國半導體產業,實現更好的崛起,對此你們是怎麼看的呢?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