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是武則天,您會把帝位傳姓李的還是傳姓武的武則天愁死了

和其他皇帝相比,武則天有一個致命的死結。

那就是——自己蹬腿之後,該由誰來繼承帝位?

如果您是武則天,您會把帝位傳姓李的還是傳姓武的武則天愁死了

一方面,她是一個人盡皆知的篡位者,為了做上帝王,她把自己的兒子全都推向了對立面,四個兒子,殺死了兩個,貶謫了一個,還剩一個,冷藏在宮中;另一方面,對孃家的武承嗣、武三思等人,她也是心存忌諱的,畢竟,這兩位侄子的父親都是她整死的。

選誰做接班人呢?

為這個問題,武則天想得腦袋都快爆炸了。

是,她是可以從丈夫手中要來了權力,從兒子那裡奪來了帝位,並且透過“造神運動”把自己塑造成天命所歸的帝王。但,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擺在她面前,即,這個社會仍舊是以男性為主導的社會,這是她無法從根本上改變的。事實上,她自己的內心深處也無法擺脫得了傳統的男權影響。她不是非常寵愛女兒太平公主嗎?但太平公主絕不是帝位的繼承人,絕不是。這個帝位只能姓武或姓李,如果把帝位傳給了太平公主,就不知道是會成為姓什麼的了,這個社會也就更加混亂了。

所以,無論如何糾結,帝位的歸屬只在武則天的侄子與武則天的兒子間選擇。

中國歷史上的女性專權,都或多或少地要依靠孃家人的幫助。

武則天也不例外。

武承嗣和武三思等人都在武則天“造神運動”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武則天稱帝后,第一等大事,就是大封武氏家人為王:立武承嗣為魏王,武三思為梁王,武攸寧為建昌王,武攸歸、武重規、武載德、武攸暨、武懿宗、武嗣宗、武攸宜、武攸望、武攸緒、武攸止等都被封為郡王,諸姑姊均被封為長公主。

由此,武氏的勢力空前強大、權傾朝野。武承嗣謀取太子的願望也就變得異常迫切了。

武則天雖然將兒子李旦定為皇嗣,居住在東宮,並賜姓為武,實際上,還是將兒子劃在李家後代的範疇,心思已不在李旦身上了,而是根據形勢的需要,傾向於改立武承嗣為太子。為此,她不惜將反對立武承嗣為太子的宰相岑長倩、格輔元誅殺。

長壽二年(公元693年),永珍神宮完工,武則天親自譜曲,舉行了盛大典禮,九百多人一起載歌載舞。獻祭之時,武則天首獻,武承嗣亞獻,武三思終獻。

不要小看這個亞獻和終獻。

在這兒,武則天釋放了一個這樣的訊號:武承嗣有望立為皇太子。

因為,按照慣例,皇帝首獻,做亞獻的就是皇太子。

得了便宜的武承嗣自然更加賣力地賣乖。為了早日坐上太子的位子,他拉幫結派,多方謀劃,進行了孜孜不倦的陰謀籌劃。

永昌二年(690年)年底,武承嗣暗中指使王慶之等數百人上表,向武則天請立自己為皇太子。

王慶之見到了武則天,毫不掩飾地提出了改立武承嗣為皇嗣的請求。

雖說在理智上武則天是千不願萬不願由李旦作為皇嗣的,但,從情感上說,那到底是自己的親生兒子啊。

在矛盾的煎熬中,她幽幽地嘆了口氣,說:“皇嗣是我的親生兒子,好端端的,沒有任何過錯,怎麼忍心廢除了他?”

王慶之按照武承嗣預先演練好的臺詞,說:“俗話說,‘神不歆非類,民不祀非族’,就算是神靈,也不高興異族人前來供奉,百姓也不會去祭祀異姓的祖先,武家的天下怎麼能讓李家的人去繼承呢?!”

武則天難以定奪,只是揮揮手,讓王慶之出去。

哪料,王慶之竟表現得極其大膽,其伏地不起,以死泣請,死活不肯離開。

一向以陰狠毒辣、殺伐決斷著稱的武則天顯得優柔寡斷了,猶豫了半晌,將一張印紙拋給王慶之,不置可否地說了說:“你先出去,以後想見我時,以此出示門者。”

王慶之以為武則天的防線已松,便以退為進,暫時退去。

接下來幾天,憑著那張印紙,他屢次闖宮,乘勝追擊,要武則天儘快定下改立皇嗣之事。

這下弄巧成拙了,武則天對王慶之這種咄咄逼人的派頭很是惱怒,肚中的火氣沒壓住,兇性大發,命鳳閣侍郎李昭德杖打王慶之。

李昭德早就看武承嗣一夥不順眼了。

早在他擔任夏官侍郎時就曾提醒武則天防備武承嗣,勸武則天適當削減武承嗣的權力,他說:“魏王武承嗣的權勢太重了!”當時的武則天漫不經心地說:“他是我的侄兒,故委以腹心。”李昭德當即應道:“侄之於姑,其親何如子之於父?子尚且有篡弒其父者,何況侄兒!如今武承嗣既陛下之侄,為親王,又為宰相,權勢與君主等同,臣恐陛下不得久安天子之位也!”一席話,說得武則天冷汗直冒,連連說:“朕未之思,朕未之思。”

現在,心繫唐室的李昭德立刻命將王慶之拖出光政門外,對文武百官說:“這貨要廢掉我們李唐皇嗣,改立武承嗣!該死!該死!”命侍衛狠命撲打,竟將王慶之活活打死。

武則天本來只想教訓一下王慶之,沒想到李昭德這麼絕,竟將王慶之打死,也有些歉疚,嘆了口氣說:“其實王慶之說的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武家的天下就應該由武家人來繼承啊。”

李昭德搖頭說:“不是這樣的,高宗皇帝,是陛下的丈夫,皇嗣,是陛下的兒子,陛下身有天下,就應當傳給子孫萬代,怎麼能傳給侄子?按照宗法制度,一個人只能祭祀他的父系祖先以及父系祖先的配偶,沒有侄子祭祀姑姑的道理。想想看,自古以來,有沒有侄子做上了天子而為姑母立廟的?即使陛下的侄子因為感激肯祭祀你,那他也不可能祭祀高宗皇帝,可憐高宗皇帝將天下託付給了陛下,卻因為陛下的緣故,卻將永遠地失去了祭祀的資格!”

武則天聽了,更加躊躇不安了。

想想吧,自己創立的武氏王朝本來就獲之於唐朝,自己的帝位本來就獲之於兒子,自己的夫君就是唐高宗,自己在供奉武氏神廟的同時,偏偏又不得不供奉李氏皇族。而且,自古以來,哪有帝位不傳兒子傳侄子的道理,哪有侄子當了皇帝而為姑姑立廟供奉的?

對武承嗣,武則天的興趣更加淡薄了。

可是,武承嗣之外,還有一個武三思。

武三思看到武承嗣求立太子失敗,誤以為只是武承嗣的人品問題,覺得自己的機會來了,也就產生了爭當太子的想法,整天攛掇武則天,要她立武家人為太子,他的理由是“自古天子未有以異姓為嗣者”,明確表示,如果以李氏子弟為太子,將會導致武周政權終結,李唐王朝恢復。

武三思的話,讓武則天的思想搖擺得更加激烈了。是啊,帝位一旦傳位給兒子,那不就意味著自己辛辛苦苦建立的大周王朝就這樣一代而亡了?這是萬萬不能接受的!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