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神童謝彥波11歲入中科大,最可能諾貝爾獎得主為何突然隕落

上帝從來公平,上帝公平的表現之一是:他在創造天才時,特意留了幾處裂縫。

最終,能補全這幾處裂縫的天才,都實現他們的天才屬性,併成了人間最閃亮的星;可未補全者,則會因為這幾處裂縫最終“泯然眾人”甚至走向毀滅。

生於1966年的謝彥波是中國第一代被冠以“天才”的神童,80年代初,他還曾被預言:是中國最有望奪取諾貝爾獎的存在。

謝彥波自小智商過人,他是科學技術大學78級第一期少年班學生,也是唯一直接跳過整個中學直接上大學的孩子。11歲這年,當其他孩子尚在小學階段時,他成了科大的大學生。

四年後,15歲的謝彥波上科學院理論物理所讀碩士,18歲這年,謝彥波師從中科院副院長周光召院士開始攻讀博士。隨後,他進入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師從諾貝爾獎獲得者安德森做固體物理理論工作。

天才神童謝彥波11歲入中科大,最可能諾貝爾獎得主為何突然隕落

按照這個學習進度,謝彥波是很有可能會成為諾貝爾獎得主的。

可偏偏在所有人都仰望著謝彥波時,他突然在普林斯頓大學受了挫,這個“挫”非來自學術研究或者學習,而是來自於與人的相處,沒錯,在普林斯頓,謝彥波與導師的關係並不好。

謝彥波處理不好與導師的關係顯然與智商無關,甚至也與情商無關。在很大程度上,他處理人際關係的失敗在於:他鑽牛角尖!而鑽牛角尖則多與過於自我的個性有關。

根據後來的相關調查資料可以發現,謝彥波的被迫離開普林斯頓是因為他與導師產生了劇烈的爭執。而爭執的起因,則與他的博士畢業論文有關。

天才的自我總是被開發得很好,這也是他們天賦異於常人的原因,但也正因此,他們個性中的“自我”也遠比常人更甚。

所以,當他的論文被導師宣佈不能透過時,他的自我便飛快地竄到了頂點:什麼,我的成果竟然不能被透過?這可是我辛辛苦苦整出來的,這不可能,我的世界裡不可能有‘通不過’這三個字。

天才神童謝彥波11歲入中科大,最可能諾貝爾獎得主為何突然隕落

劣勢與優勢往往能互相轉換,到此時,謝彥波前半生的“一帆風順”反而成了阻礙他成長的負擔了。因為前半生太順,且一直被國人寄予厚望,他的抗挫能力幾乎為零。

隨即,謝彥波開始與導師各種探討爭論,他的目的只是為了證明“自己是對的”。當天才陷入一種“我永遠不會錯”的執念中時,他便已不再能看到事物本身而只會進入“證明自己是對的”的執念中。

這種執念強到一定程度時,人就到了鑽牛角尖的地步了。何況物理這個東西,本來就不像數學可以透過精密的計算證偽。所以,從事物理研究倘還鑽牛角尖,是絕對出不來的,因為即便是最權威的科學家,也無法明確地推翻某些關於物理的錯誤理論。

而謝彥波博士論文的相關,也恰是這種存在。如果此時,他能再換一個論題,或者換一種溝通方式與導師溝通,那麼結果很可能會不一樣。

鑽牛角尖的人的最大毛病是思維“不會轉彎”,他們的不會轉彎從來因為思維定式,可怕之處在於他們從不認為這種狹隘的思維有任何問題。

這也是天才的統一特徵,他們太過聰明,以致於希望用一種解法搞定天下間的一切。這便很有點像今天執著在某本書或者某個學說的一類人了,你無論和他談什麼最終他都會把你帶回到他想談的那本書和那個學說。

天才神童謝彥波11歲入中科大,最可能諾貝爾獎得主為何突然隕落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他狹隘地覺得這本書或者這個學說足夠他解決世間的所有問題。如果他偶然發現有這本書和這類學說解不了的,那麼他並不會覺得這本書和這個學說有問題,而只會覺得是其他方面出了問題。

很快,被駁回的謝彥波也走進了這樣的死衚衕,他開始覺得:他的論文不被透過是因為這群人搞關係,甚至針對他。這個想法,在其他導師也不認同他課題時被他“佐證了”。

被遣送回國後,謝彥波的行李都是後來被打包送回的。

之所以如此匆忙地被送回,是因為當時發生了轟動一時的北大留學生殺死美國教授事件。普林斯頓的教授們認為,與導師激烈爭執且深夜到訪導師家的謝彥波存在傷害教授的危險。

回國後,謝彥波始終未從昔日美國的挫敗中走出來。他一直在琢磨當時的一切,以至於數年後有人採訪他時,他還在絮叨著:

“也許,老外和中古偶人有點不一樣,抱團厲害些,得罪了安德森(導師),其他人就都自動不會給發(論文)”。

“他們有另外的目的在,只不過不告訴我!”

天才神童謝彥波11歲入中科大,最可能諾貝爾獎得主為何突然隕落

經過幾十年的思考,謝彥波還得出了一個驚人的結論,他認為:整個科學體系都是“神仙(科學家)”們編造的,他現在在試圖查詢漏洞,進而證明科學本身就是一個錯誤……

到謝彥波的這話出口時,在心理學上,他便已經可以被確診為有嚴重心理問題了。

當一個人開始否定這個世界時,便也意味著他開始無法真正適應世界。某種程度上而言,這便也是謝彥波進一步證明天才永遠不會錯的方式:他劃了一個世界,這個世界裡只有他自己一人,如此,便也永遠不會有人能反對自己了。

而通往那個普羅大眾世界的鑰匙,他或許早就扔了,畢竟,對於天才來說這個自己一個人的世界,才是他認為最適合他的存在。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