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時空交流:解碼死海古卷

死海古卷以包含最古老的希伯來聖經(舊約)手稿和諸多神秘的古猶太文字而聞名於世。對科學家而言,完成卷軸抄錄工作的寫手是另一個巨大的謎團,因為這些抄寫員並未在古卷中署名。

跨時空交流:解碼死海古卷

在最新的識別研究中,研究人員使用碎片化字元形狀代替完整字元形狀,獲得了更精確的結果。

《PLoS ONE》雜誌當地時間4月21日報道,荷蘭格羅寧根大學的研究人員透過跨學科合作,破解了抄寫員之謎。

此前,有學者認為,根據字跡,部分手稿可能是由一名抄寫員完成的。格羅寧根大學教授Mladen Popovi?說:“他們希望從筆跡中找出確鑿證據,例如:從一封信中確定一個文員的具體字跡特徵。不過這種鑑定方式或多或少存在主觀性,因而經常引發激烈的學術爭論。”

在這項“聖經寫手”研究中,Popovi?與計算機科學與人工智慧教授Lambert Schomaker進行了合作。Schomaker長期致力於“讓電腦讀懂筆跡”的技術研究,還進行過一些生物力學特徵調查,比如握筆姿勢對筆跡的影響。他們與博士生Maruf Dhali特別關注了庫姆蘭1號洞穴的大以賽亞卷軸(1QIsaa)。雖然這幅卷軸上的筆跡似乎高度一致,但有人懷疑它是由筆跡相似的兩位抄寫員抄錄的。事情的真相究竟是什麼?

Schomaker說:“1QIsaa中包含至少5000個字母A。單憑肉眼是無法進行全面比對的。計算機非常適合分析大型資料集。數字成像使字元微觀層面(如曲率測量)的計算機分析具備了可行性。”

為了訓練演算法從背景(皮革或紙莎草)中分離文字(墨跡),Dhali開發了一種先進的人工神經網路。該網路將2000多年前古人留下的原始墨跡完好無損地儲存到了數字影象上。“這項工作非常重要。因為古代墨跡與一個人的肌肉運動直接相關,具有鮮明的個人特徵。”

第一次對1QIsaa的文字結構和句法特徵的分析表明,古卷中的54欄文字可分為兩類,它們的分佈並非隨機。由此,Dhali推測古卷的抄寫員可能不止一位。他將資料交給了Schomaker,由Schomaker使用字母碎片模式,重新計算了列間相似性。第二次分析證實了Dhali的推測。Schomaker說:“當我們在資料中新增額外噪音時,結果並沒有改變。我們還成功地證明,儘管兩位抄寫員的字跡非常相似,但第二位抄寫員在書寫時,表現出比第一位抄寫員更多的變化。”

在第三步測試中,Popovi?團隊首先製作了包含卷軸特定字元所有變體的熱圖,隨後分別為這個字元製作了前後27列的平均字元形態。比對結果顯示,二者有明顯區別。

部分學者指出,第27欄之後的內容是由另一位抄寫員完成的。這個觀點並沒有被普遍接受。

Popovi?說:“透過對筆跡的定量分析和統計學分析,我們證實了該觀點的正確性。這項研究開闢了用物理特徵分析庫姆蘭古卷的全新思路,它為研究人員打開了一扇瞭解古代世界的新視窗,揭示了製作卷軸的抄寫員之間更為複雜的聯絡。以1QIsaa為例,我們發現了兩位偉大的抄寫員有著非常相似的書寫風格,這表明他們或許接受過相同的訓練。下一步,我們還將對其他古卷展開類似分析。雖然我們可能永遠無法知道這些抄寫員的姓名,但透過筆跡鑑定,我們與他們完成了跨越時空的交流。”

科界原創

編譯:德克斯特

審稿:西莫

責編:陳之涵

期刊來源:《PLoS ONE》

期刊編號:1932-6203

原文連結:

https://phys。org/news/2021-04-code-dead-sea-scrolls。html

版權宣告:本文由科界平臺原創編譯,中文內容僅供參考,一切內容以英文原版為準。轉載請註明來源科技工作者之家—科界App。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