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王帝辛傾盡全力消滅的東夷,怎麼反而幫助武庚復辟呢

商王帝辛傾盡全力消滅的東夷,怎麼反而幫助武庚復辟呢?

字數 2255——閱讀約5分鐘

周王朝成立之初,天下之勢方成定局。被分封在邶的商王遺孤武庚,帶領著“殷頑”繼續在商朝故地生活。包圍他們的,是用於監視他們的周王宗親。管叔、蔡叔、霍叔,分別封國在商都朝歌的東、北、南三方。

不過,周武王卻在伐商成功後的第三年逝世,繼位的周成王誦少不更事,只能靠周公旦處理國事。沒想到此舉卻間接影響了整個周朝,管叔遂聯合蔡叔、霍叔,與商王遺孤武庚一同起兵叛變。於是,三監之亂爆發,隨之而來的便是周公東征。

但三監之亂中,不只是周人與商人參與的戰事,位於東面的東夷,也參與了此次叛亂。根據史料記載,位於東方的蒲姑國、奄國、徐國都參與了戰爭。也因此,周公在消滅了宗室逆賊之後,並沒有鳴金收兵,而是繼續向山東半島與江淮一帶進發。

商王帝辛傾盡全力消滅的東夷,怎麼反而幫助武庚復辟呢

說來奇怪,五年前,商朝之所以滅亡,正是因為花費了太大的力氣攻打東夷。

《左轉。昭公十二年》:“紂克東夷而隕其身。”

就連《左傳》都記載了,商紂王之所以亡國,是因為傾盡全力攻伐東夷而導致國內空虛,進而被周武王得手。但是,商王朝被周人消滅之後,這些東夷方國怎麼又反過來參與商王子武庚的叛亂呢?這聽來相當神奇,不過,其實早在商朝早期,商朝與東夷是彼此相當和睦的,甚至於,商王朝本就是所謂“東夷”的一支。

商王帝辛傾盡全力消滅的東夷,怎麼反而幫助武庚復辟呢

傳說,早在四千年前,帝嚳的次妃簡狄,因吃玄鳥而生閼伯。而這個閼伯,便是商人的始祖。

《詩經商頌》:“天命玄鳥,降而生商。”

帝嚳(kù)建立的都城名亳(bò),位於今日河南商丘。在整個中原地理位置看來,商朝的起源正源於東方,被後世稱為“東夷”也是很合理的。只不過,東夷的名稱是直到周人擁有天下以後才有的華夷之分,在夏商兩代是沒有這個觀念的。

也正是因為同源於東方,商人部落與人方、奄人都是相當融洽的。甚至於,商湯伐夏桀,也是得力於東夷部落聯盟的努力。但是,到了中商時期,商朝與東面方國開始交惡,後來更是與人方打得不可開交,也因此成為了亡國的禍根。儘管後來成為了敵人,但是周王朝是位於更西面的部落,再怎麼說,還是同源的玄鳥氏來得親近。也或許是這個原因,蒲姑國、奄國、徐國都參與了三監之亂。

商王帝辛傾盡全力消滅的東夷,怎麼反而幫助武庚復辟呢

▲蒲姑城遺址

那麼,這三個東夷方國,都是何許人也呢?

蒲姑國又稱為亳姑國,位於今山東博興縣湖濱鎮寨卞村西北。目前得知的記載並不多,推測正是因為參與了武庚的復辟戰爭,因此被周公征伐。在被消滅後,蒲姑國原本的土地,被賜給姜尚,封為齊。

而奄國就比較有意思了,奄國至夏朝開始,就是一個強大的方國。奄國的首都位於今日曲阜舊城東面。奄國與商人關係匪淺,在商代,商王曾多次遷徙,所謂“殷人多遷,前八後五”。商王就曾經遷都至奄國都城。根據《古本竹書紀年》的記載,商王南庚將商都從庇遷到奄,之後盤庚再從奄遷到殷。在兩位商王之間,還有一位商王陽甲。也就是奄作為商朝國都共經歷三位商王,時長約四十年。

目前尚不清楚商朝與東方各方國的關係,為何商王會將都城設定在方國境內,也不甚清楚。不過,可以知道的是,商人與奄人的交情頗深,否則不會有如此頻繁的交流。三監之亂平定後,周公繼續東征,他意欲先取東方大國,也就是奄國。反叛勢力絕大部分都居於此地,一舉攻滅便可永絕後患。

商王帝辛傾盡全力消滅的東夷,怎麼反而幫助武庚復辟呢

但是儘管周人兵強馬壯,士氣正盛。要攻滅一個大國豈能輕而易舉,自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於是,大臣辛甲提議“服眾小以劫大”。周公同意後,便一路南進,先將江淮一帶的徐國等小國消滅,最後再北返攻滅奄國。

一切果然如周公的計劃進行。在攻克了南方小國之後,周人先征服了奄國臨邊的小國。被孤立的奄國,只得兵敗投降。敗逃的奄人四散,有的往北有的往南,還有渡海東逃至日本的。目前認為南奔的奄人,後來在江蘇常州建立了淹城。而現今發掘出土的春秋淹城遺址,便是奄國後人建立的國家。古字“淹”與“奄”相同,因此有人推測逃至江南的奄國子民繼續以奄之名存續。

商王帝辛傾盡全力消滅的東夷,怎麼反而幫助武庚復辟呢

淹城遺址是目前發現儲存最好的春秋都城遺址,由子城、子城河、內城、內城河、外城、外城河三城三河相套組成。城址東西長850米,南北寬750米,與《孟子》中記載:“三里之城,七里之廓”相吻合,是一座符合文獻記載都城規格的古都。淹國一直持續到吳國興盛之後,才被吳國併吞。

《吳地記》:“毗鄰縣南城,故淹君臣子女冢也。去縣十八里,吳所葬。”

那麼,在周公攻滅奄國之前,先征伐的徐國,又是怎麼樣的一個國家呢?

雖然徐國先亡於奄,但並非毫無抵抗力的弱小國家。徐國與奄國一樣,早在夏朝就已經是個強盛的國家了。但徐國的歷史並非像商人一般源於某種鳥獸,而是與大禹治水有關。傳說,伯益曾經幫助大禹一同治水,因此,他的兒子若木便受封於今日山東郯城一帶,封為徐國。徐國自夏朝開始便是有力的方國,一直到周初,商王子武庚意圖復辟,徐國也加入的戰局。當時,自稱為徐駒王的領袖帶領徐人對抗周公的軍隊。

商王帝辛傾盡全力消滅的東夷,怎麼反而幫助武庚復辟呢

▲徐國 (夏朝至西周時期諸侯國)

《禮記·檀弓下》:“昔我先君駒王西討濟於河,無所不用斯言也。”

徐國非但不畏懼周公的軍隊,反而逆向西討周人,並將周人攻至黃河邊上。也因此,後世的徐人都以此自豪。在周成王之後,一直到康王時期,徐國與周人的戰事不斷。甚至於在周人成功討伐奄國後,新封的魯國,也因為與徐國相鄰,不斷被徐國騷擾。

《尚書·費誓》:魯侯伯禽宅曲阜,徐、夷並興,東郊不開。

魯國懼怕徐國到什麼程度呢?一直興盛於魯國東南的徐國,使得魯王如坐針氈,就連東面的城門都不敢開啟,足見當時徐國有多麼強大。但這還不是徐國最興盛之時,徐國傳位至徐偃王時,才是徐國霸業的開始。

作為東夷諸國,徐國可以算是其中的翹楚。歷史記載的周公東征中,也巧妙的避開了周與徐的征討。只說周公先是征討了淮泗一帶的九夷,才北征奄國。至於周公是否被徐兵一路逼退至黃河邊,也沒有其他的記載了。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