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我離婚了,能不能搬回家住”“我得先問問你嫂子”

分享最溫暖、最能引起你共鳴的故事

前言:“媽,我離婚了,能不能搬回家住?”“我得先問問你嫂子”。

父母與子女的關係不會永遠親密,尤其是當子女擁有了自己的小家庭以後,雙方可能會因為疏於來往而導致感情變淡。

在當今社會中,女性群體對這件事的感受尤為強烈,結婚以前尚且可以像個小公主一樣賴在爸媽的身邊,可結婚以後,自己作為妻子以及母親,卻只能承擔起相應的責任和義務,並且竭力的讓自己成長。

可是生活很難稱心如意,兩個人過日子免不了遇到磕磕絆絆,將這些事情傾訴給朋友似乎不太恰當,只有家人才是最值得信任的。

“媽,我離婚了,能不能搬回家住”“我得先問問你嫂子”

琳琳家共有兩個孩子,她排老二,上面還有一個大三歲的哥哥,早在前幾年這對兄妹就已經各自成家立業,擁有了自己的小家庭。

然而就在最近,琳琳的婚姻出現了嚴峻的狀況,由於夫妻雙方的矛盾太大,他們兩個已經達到了每天都要吵架的地步,琳琳覺得自己很難和丈夫繼續生活下去了,多待一天都是煎熬。

琳琳迫不及待地想和丈夫離婚,但在此之前她需要先找一個居住的地方。

她想過投奔父母,可是大哥結婚後並沒有另買房子,而是和爸媽住在一起,她就算是想回家,也得先考慮一下嫂子的感受。

於是,她把自己的婚姻狀況向母親傾訴了,希望母親能給出合理的解決辦法。

琳琳曾試探性地問過母親:“媽,我離婚了,能搬回來住嗎?”

“媽,我離婚了,能不能搬回家住”“我得先問問你嫂子”

可是母親並沒有正面回答,而是說:“我得先問問你嫂子的意見。”

琳琳毫不意外母親的這個回答,因為在結婚之前她就已經被教導過,女兒出嫁以後就不再是家裡人了,而是客人。從前的她心中還有些不滿,認為自己永遠是父母的乖女兒,可是直到這一刻,她才真正明白了這句話的內在含義。

自己如今的境遇不恰如母親從前說過的那般?即便不想承認,也不得不承認,她的確變成了孃家人的客人。

琳琳剛結婚的時候曾和丈夫有過一段蜜裡調油的日子,可是隨著相處的深入,他們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多。

再加上婆婆不斷干預小兩口的日子,琳琳的不滿情緒更是逐日增加。

“媽,我離婚了,能不能搬回家住”“我得先問問你嫂子”

丈夫本應該作為中間人調和婆媳的矛盾,可是他卻只顧著幫助母親說話,絲毫不考慮妻子的感受,久而久之,琳琳也就對他越來越失望,以至於對這段婚姻都充滿了絕望感。

在婚姻裡得不到關愛和照顧,在孃家也得不到任何的幫助,琳琳此前從未發覺,自己竟是如此孤獨。

正因為婆媳之間的矛盾很深,所以她格外關心母親和嫂子之間的相處狀況,從母親的口中她瞭解到嫂子是一個脾氣不錯的人,每次過年回家的時候嫂子都熱情地招待她。

嫂子知道琳琳惦記父母,還特意囑咐她不用太擔心,她會替琳琳照顧好二老的。

琳琳最初聽到這番話的時候內心十分溫暖,她覺得嫂子是個非常不錯的人,可是過了幾年以後再聽到這番話,她只覺得內心冰涼,自己似乎真的被當成了一個外人。

“媽,我離婚了,能不能搬回家住”“我得先問問你嫂子”

家中的擺設逐漸陌生,琳琳也愈發拘謹,從前的鬆弛感消失不見,剩下的只有無邊無際的疏離。一邊是產生了矛盾且無法調和的婚姻,另一邊則是漸行漸遠的家人,無論選擇哪一面,大概都不會讓人滿意。

後來的琳琳和丈夫大吵了一架,甚至提出了離婚,而丈夫並沒有反對,也沒有任何的挽回舉措,或許這段婚姻真的即將結束。

嫂子是個通情達理的人,她聽說琳琳的遭遇後立刻同意讓她搬回孃家,還表現得十分熱情。

後來母親告訴琳琳,她之所以這麼做,主要是考慮到了兒媳婦的心情,要知道兒媳婦作為家中的一份子,有權利去決定家中大事,如果不管不顧的把女兒接回家住,兒媳婦和女兒說不定還會生出矛盾,這是她最不想見到的事情。

“媽,我離婚了,能不能搬回家住”“我得先問問你嫂子”

這位母親的做法給每一位婆婆都提了個醒,縱使女兒和自己有血緣關係,但兒媳婦作為家中的成員,她理應受到尊重。只有考慮到了彼此的心意,才能讓家庭的氛圍更加美好且和諧。

女兒離婚後想回孃家,這位母親的做法,給所有婆婆提了醒。不知道你們是如何看待這位母親的做法呢?如果有什麼不同想法的話,一起在評論區下方共同探討一下吧。

編輯/月亮感謝您的閱讀,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