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掉大西洋,飄了133天,救援隊見他是中國人,直接離去,後怎樣

古時,人類無法理解自然災難,因此將洪水和地震一系列的災難事故,當成神靈的“旨意”,但隨著科學的發展,人類總以為能夠征服大自然,可都面對大自然時,才知道一個人是多麼的渺小。

他掉大西洋,飄了133天,救援隊見他是中國人,直接離去,後怎樣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海子的詩充滿著意境,不過等你落到海洋中央,你面對的同樣是一望無際的大海,那時候只有深深的絕望,不過他在大西洋獨自漂流了133天,在這種絕望當中,他挺了過來。

他就是潘濂,潘濂,1918年出生在海南,父親是走村串鎮收徒傳藝的武師,他從小也在父親嚴格教導下習武,從而養成了堅韌的性格,1936年,18歲的潘濂第一次外出闖蕩,他在輪船上當學徒,3年後,潘濂跟英國船隻“貝洛蒙”簽約。

他掉大西洋,飄了133天,救援隊見他是中國人,直接離去,後怎樣

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後,貝洛蒙負責物資運輸任務,1942年11月23日,貝洛蒙在經過亞馬遜河口750英里處被德軍U-172潛艇的兩枚魚雷擊中,貝洛蒙逐漸下沉,英國指揮官讓全體人員放置救生筏進行逃生。

潘濂穿上救生衣,跳下了貝洛蒙號,就在他下潛不久,船體爆炸,船上的55名船員,只有6個人倖存了下來,6個人被大海衝散,潘濂在海上漂了兩個小時,偶然發現一艘救生筏。

他掉大西洋,飄了133天,救援隊見他是中國人,直接離去,後怎樣

這是一個“井”字的救生筏,兩頭都有金屬箱,潘濂在其中一個金屬箱內,發現了140升的淡水,還有罐頭、巧克力、餅乾、訊號彈和手電筒,雖然食物不是很多,但足夠讓他維持一段時間了,他或許能夠撐到英國救援船的到來。

潘濂用帆布搭乘頂棚,夜間會有短暫的降雨,帆布既可擋雨,也可以讓他收集雨水,食物好淡水是生存下來的第一要素,他每天都會蹲守在木筏上,等著魚群爭食生長在木筏上的甲殼動物。

他掉大西洋,飄了133天,救援隊見他是中國人,直接離去,後怎樣

但小魚群能夠提供的營養太少,他就用改用大鉤釣魚,他找到一根纜繩,將它拆成一股一股,在搓成小的魚線,用手電筒的彈簧做成魚鉤,又將救生筏上的釘子掰彎做成鉤子,潘濂第一次就釣到了一條扁體魚。

他迫不及待將切出來的魚片塞進嘴中,但魚腥味太重,為了去腥,他就魚片進行風乾,以備不時之需,但大海是無情的,一次海洋風暴中,木筏差點被撕碎,雖然挺了過來,但淡水和食物損失嚴重。

他掉大西洋,飄了133天,救援隊見他是中國人,直接離去,後怎樣

在這場風暴當中,不僅僅是他遭了難,一大群海鳥也遇到了風暴,潘濂在風暴過後,為了應對食物短缺,就抓到了一隻海鳥,喝鳥血來解渴,為了節省時間,他用海鳥充當誘餌,釣到了一條小鯊魚。

潘濂在這種極端的環境下掙扎求生,實際上,潘濂也曾遇到過兩次可以逃生的機會,第一次是一艘貨輪,潘濂說船上的人已經看到他了,但由於他是中國人,並沒有展開救援,第二次是美國海軍偵察機,由於一場風暴緣故,最終都錯過了。

他掉大西洋,飄了133天,救援隊見他是中國人,直接離去,後怎樣

1943年4月6日,昏睡的潘濂抵達了巴西海岸,他被巴西漁民發現了,他們誤以為潘濂是英國人,在休養了四周後,他被送到了英國,英國國王喬治六世在聽說了他的事蹟之後,授予了他大英帝國勳章,英國皇家海軍將他的經歷寫成的野外生存手冊。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