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物質或並不存在,宇宙被這種物質填滿,科學家它才是宇宙之王

暗物質或並不存在,宇宙被這種物質填滿,科學家它才是宇宙之王

暗物質與外星人一樣。經常聽人提起。但因其看不見,摸不著。也就無法知道他們是否存在。暗物質這一概念最初是科學家在估量宇宙質量時所想象出來,其用來解釋在天文觀測中,一些違法牛頓萬有引力的現象。

暗物質或並不存在,宇宙被這種物質填滿,科學家它才是宇宙之王

1915年,愛因斯坦根據他的相對論得出推論:宇宙的形狀取決於宇宙質量的多少。他認為:宇宙是有限封閉的。如果是這樣,宇宙中物質的平均密度必須達到每立方厘米5×10的負30次方克。但是,迄今可觀測到的宇宙的密度,卻比這個值小100倍。也就是說,宇宙中的大多數物質“失蹤”了,科學家將這種“失蹤”的物質叫“暗物質”。最早提出證據並推斷暗物質存在的是20世紀30年代荷蘭科學家Jan Oort與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瑞士天文學家弗里茲·扎維奇等人。1932年,美國加州工學院的瑞士天文學家弗里茲·扎維奇最早提出證據並推斷暗物質的存在。弗里茲·扎維奇觀測螺旋星系旋轉速度時,發現星系外側的旋轉速度較牛頓重力預期的快,故推測必有數量龐大的質能拉住星系外側組成,以使其不致因過大的離心力而脫離星系。

暗物質或並不存在,宇宙被這種物質填滿,科學家它才是宇宙之王

為了證明暗物質存在,科學家們研究探索各種宇宙的現象。但還是一無所得。其就像是“鏡中花水中月”一般。為此,一個英法獨立研究小組的科學家們提出一種觀念。即暗物質是不存在的,宇宙並不是由暗物質構成。而是有一種叫“重子”的複合粒子所組成。在現代粒子物理學的標準模型理論中,重子這一名詞是指由三個夸克(或者三個反夸克組成反重子)組成的複合粒子。在這理論中它是強子的一類。值得注意的是,因為重子屬於複合粒子,所以不是基本粒子。最常見的重子有組成日常物質原子核的質子和中子,與反質子、反中子合稱為核子。他不僅和恆星,行星,星系等物質構成了宇宙。還擔當著星系與星系間的連線。研究人員為了證明這一觀點。法國空間天體物理學研究堆疊了260000個雙星系資料。

英國愛丁堡大學的研究小組使用超過100萬雙星系資料。他們將這些資料匯入計算機中進行宇宙模型模擬。結果發現,模擬宇宙中存在大量絲狀物連線各星系。而這些互相糾纏的絲狀物就是重子這一物質。但因重子是複合粒子。所以很難觀察到他們。在之前,科學家們也曾觀測到宇宙中存在不明氣體遊絲。這次的發現恰好解釋了這不明氣體遊絲存在的緣由,由此,英法獨立研究小組大膽提出。暗物質根本不存在,構成宇宙另一半質量是重子。且能連線各個星系。當然,這個說法還是存在很大爭議的。要想證明其準確性,還要更多的證據。好了,今天的文章就給大家分享到這裡,不知道大家怎麼看?

(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