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家人沉迷看劇,會給孩子帶來什麼不良影響

公園裡,一個小男孩拽著媽媽的手哭鬧:“媽媽陪我玩。”媽媽眼睛一邊盯著手機螢幕,一邊伸手往手提包裡拿出零食給孩子吃。孩子一開始猶豫地看著媽媽,似乎在想“我還要玩沙子呢”。

育兒家人沉迷看劇,會給孩子帶來什麼不良影響

“拿著!”媽媽開始催促孩子,但目光仍舊像膠水般“黏在”手機屏。從手裡傳來的聲音判斷,媽媽正在看劇!

小男孩從媽媽手裡接過零食,在媽媽身旁坐了下來,眼睛也開始盯著媽媽的手機螢幕看。

最近也有其他父母提及相關的問題,他們問,“家裡有大人是劇迷,會對孩子有什麼影響”,“媽媽愛追劇,不讓孩子看可以嗎”……

家有“劇迷”爸爸或媽媽,會給孩子帶來什麼影響?

很多家庭現在追劇的工具,不僅是電視機了,還有電腦和手機,人們隨時隨地都可以追劇。當孩子們親密的爸爸或媽媽沉迷追劇,小朋友可能一開始會哭鬧、煩躁,到最終會變得情感冷漠。

為什麼?有一項研究來自英國《每日郵報》,研究者發現,當父母花大量的時間在手機或電視等電子裝置上,而不是陪伴孩子時,孩子們便會焦躁不安,他們或許一開始會頻繁地“打擾”父母,哭鬧著要父母陪伴。當孩子屢被拒絕後,孩子們可能變得“獨立”了,不再纏著父母,但與此同時,孩子的情感也變得冷漠了。因為追劇爸爸媽媽沉迷於劇情,忽視了孩子,親子互動缺乏。他們看似在陪孩子,可這是一種“假陪伴”。在孩子們看來,“劇迷”爸爸或媽媽更愛劇,而不是孩子,慢慢地,孩子可能會變得不愛交流,甚至情感冷漠、內向。

背後是孩子們安全感的傷害。

長期愛追劇的父母,他們其實沒有與孩子建立安全的依附關係。當寶寶在探索中遇到困難,需要爸爸或媽媽陪伴時,父母的目光卻盯著他們面前的電子螢幕,或隨便以什麼理由打發孩子,長期下去,孩子會有孤獨感和無助感,他們感覺到沒有父母的支援,這種缺乏安全的感覺將影響孩子的一生。這些孩子長大後,或許終其一生都在尋找安全感。這種影響,與留守孩子的心理情感是很相像的。

育兒家人沉迷看劇,會給孩子帶來什麼不良影響

孩子輕易養成分心的習慣。

大人愛追劇,孩子容易分心,為什麼?我們可以假設這樣的場景,一個小男孩在客廳玩玩具,媽媽在一旁的沙發上盯著手機看劇,劇裡變化迅速的聲音會輕易地讓孩子分心。即使劇迷父母戴上耳機,他們在與劇情的互動中,會經常有表情或身體動作的變化,有時甚至會隨著劇情而哭泣或哈哈大笑。這些,都會導致孩子分心。

孩子也容易愛上看電子裝置。

有媽媽曾經問我,孩子在房間玩耍,媽媽在另一個房間看劇,不讓孩子看可以嗎?偶爾如此,看不出影響,但如果父母長期如此,也會給孩子帶來相同的影響。故意不讓孩子看,反而會激發孩子更多的好奇心,未來孩子愛看劇也就自然而然了。即使不追劇,他們也會輕易地愛上電子裝置。

別迷劇了,陪孩子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吧

幼兒說提過,孩子沉迷電視,大腦會變笨;大人看太多劇,大腦同樣也會變愚笨,還帶來一些健康問題,例如肥胖。所以,父母們儘量別迷劇了,平時花多一些時間進行親子陪伴,幫助孩子們更好地成長。

下面,幼兒說推薦兩個簡單有趣的親子小活動,請爸媽們和孩子玩起來吧:

親子小活動1:“小汽車”親子手工

準備材料和工具:小紙筒一個(捲紙用完後留下的)、小紙箱一個(買東西后拆出來的包裝盒)、小鐵釘或大頭釘、彩色筆或蠟筆、鉛筆、小刀一把

育兒家人沉迷看劇,會給孩子帶來什麼不良影響

步驟:

步驟一,取紙箱的一個平面,用小紙筒畫圓,裁剪出4個小車輪;

步驟二,用小刀在小紙筒的中間開出一個小洞,做成駕駛座;

步驟三,用彩色筆或蠟筆給車輪和車身塗上顏色;

步驟四,用小鐵釘在車輪中央戳出一個小洞,在小紙筒也取四個地方戳洞,用小鐵釘或大頭釘把車身和輪子連起來;

步驟五,在紙箱碎片裁剪四個小方塊,插在小鐵釘或大頭釘的一側,防止小汽車執行時小鐵釘或大頭釘脫落。

這樣做出來的小汽車拉風又牢固。

親子小活動2:“跳數字”親子運動

準備材料:可清洗的蠟筆或彩色筆,如果沒有,也可以是粉筆。

玩法:在客廳的地板上畫大大的數字格子,大人和孩子輪流跳。

育兒家人沉迷看劇,會給孩子帶來什麼不良影響

下面是例子:

媽媽:“3,5,1!”孩子便在對應的數字格子按順序跳。

如果想讓難度加大,可以加快跳躍的速度,例如媽媽拍手,孩子跳躍的節奏要與媽媽的拍手同步;如果想讓難度再增大,媽媽念數字順序時,孩子按逆序數字跳……

我突然想起了前幾天陪孩子們看海底世界。鯨魚媽媽非常喜歡陪幼鯨遊戲,它會教幼鯨各種戲水雜技,參與到幼鯨的遊戲中,據說這是幼鯨獨立捕食前,鯨魚媽媽每天必做的陪伴。人類也是如此。

難怪人們說,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我在你身邊,你卻在看劇!孩子是父母的影子,想讓孩子成長,父母也要懂得成長。

>關鍵字:沉迷看劇、父母習慣、養育環境、親子互動、早期教育

幼兒說,作者為幼兒心理科普作家黃杏貞,已出版書籍《心理諮詢師媽媽的科學育兒法》(獲國家部級優秀出版物獎)。學習幼兒心理研究和知識,分享科學、實用、有價值的育兒心得。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