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2950公里!小行星2020QG飛掠南太平洋上空,創造最近紀錄

不知是地球引力過於強大的原因,還是受其它外力的驅使,經常有小行星到訪地球,不過在通常情況下,距離都很遠,比地月距離還要遠得多。

而來自《商業內幕》一篇科學報道稱,8月16日(週末),一顆跟公共汽車大的小行星飛掠地球南極上空,高度約2950公里,參與NASA小行星追蹤器和義大利Sormano天文臺彙編目錄資料:它有記錄以來最接近的一次,創造最近紀錄。

高度2950公里!小行星2020QG飛掠南太平洋上空,創造最近紀錄

小行星臨時名為ZTF0DxQ,但現在被天文學家正式稱為2020 QG,其直徑在2米5。5米之間,2020年8月16日04:09抵達最近距離點,即便距離如此之近,但由於速度超快,沒有被地球吸引捕捉,不會變成一顆快速滑落的火流星,反而借用地球引力加快了飛行速度,即著名引力彈弓效益,相對速度從最初的8。15公里每秒一下子提升到12。33公里每秒,迅速地遠離地球。

美國宇航局近地物體研究中心主任保羅·喬達斯表示,由於2020QG尺寸太小,就算撞擊了我們星球,也不會對地面上的人們造成任何危險,就跟一顆常見流星一樣。

高度2950公里!小行星2020QG飛掠南太平洋上空,創造最近紀錄

儘管如此,但與地球距離過近還是不免讓人有些小擔憂,因為天文學家在過去並不知道它的存在,直到飛近地球6個小時後才被發現,這導致喬達斯認為,小行星可能沒有從太陽方向接近地球。

NASA天文學家鄧恩特意分享了小行星ZTF0DxQ飛越地球動畫,模擬了小行星2020 QG的執行軌道,以12。33公里每秒速度在南極附近的南太平洋上空飛行,高度小於4分之1地球直徑,使其成為了沒有撞擊我們星球最著名的近距離飛越。不過,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的小行星中心計算出的軌跡略有不同,ZTF0DxQ飛越了澳大利亞以東數百英里的太平洋。

NASA認為直徑140米以上小行星有潛在危險,因此,2020 QG算不上是危險天體,但絕對不受歡迎,像2020 QG這般大的小行星在大氣層中爆炸,產生一個明亮的火球,並釋放出相當於炸燬幾十噸TNT的爆發力,這與美國在1945年向日本投下原子彈威力差不多。

高度2950公里!小行星2020QG飛掠南太平洋上空,創造最近紀錄

有時候,直徑不到140米小行星也會給人類帶來傷害,例如2013年2月,一顆未被發現小行星在沒有警告情況下在俄羅斯車里雅賓斯克上空爆炸,釋放了相當於500噸TNT能量,爆炸始於地球上方約20公里,引發了爆炸波,影響俄羅斯六個城市窗戶玻璃,造成約1500人受傷,這顆小行星直徑被估計為20米。

車里雅賓斯克上空爆炸讓我們認清了一個事實,NASA近地天體(NEO)探測到小行星仍只是很小一部分,許多近地天體可能錯過小行星追蹤器視線,這其中不乏有潛在危險小天體,因此地球不是一顆絕對安全星球,只能算是一顆相對安全星球。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