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門一開,正氣外流!一張止汗方,化解畏風乏力

本文理論依據:《中醫方劑學》、《中醫基礎理論》

你好,我是你們的老朋友,小藥醫師。

常有朋友問我,小藥老師,你說,是中醫好還是西醫好?

我說,這很難籠統地回答。在不同的領域,中西醫有不同的建樹。在某些地方,西醫遠超中醫。而在某些地方,中醫又比西醫強。

汗門一開,正氣外流!一張止汗方,化解畏風乏力

現在,我給你舉個例子。我想讓你知道,在某些領域裡,中醫的優越性,是很明顯的。

比如說多汗易感。

話說有這麼一個男子,當時很年輕,才33歲。

這個人啊,有一回到外地出差,不小心就感冒了。感冒以後,他就吃了好多解熱鎮痛的藥物。

結果呢,這個人很快好轉,但從那以後就出了一個毛病,即動輒出汗,只要一動彈,就出汗,身上出汗,腦袋也出汗。

出了汗以後,他就有些畏寒怕風,精神不振,身體倦怠。

這個狀態,持續了好久,他的身體始終不見好轉。多汗、畏風、倦怠、沒精神。整個人幾乎無法堅持工作。

怎麼辦?他去看中醫。

看的誰呢?是我國山東地界的中醫老前輩,劉啟廷。劉老師在業界是德高望重的。您要是感興趣,可以上網查閱他的學術生平。在這裡,為節省篇幅,我就不多說了。

刻診,見患者脈浮細,苔薄白,舌質紅。

當時,劉師給開了一張方子,但見——

炒白芍、桂枝、黃芪、炒白朮、防風、炙甘草、生薑、大棗。這個藥,每日一劑,水煎2次,取藥汁混合,早晚溫服。

汗門一開,正氣外流!一張止汗方,化解畏風乏力

結果如何?患者服用6劑以後,諸證悉平。不出汗、不畏風、不乏力了。

這裡頭是怎麼回事呢?我給你簡單說說。

讀者朋友,你記住這句話,汗越多,氣越少。就是說,你這個人,因故異常出汗,時間久了,必然傷氣,使得你出現氣虛的問題。

比如說上頭這個男患者。他在感冒以後,服用大量解熱鎮痛之品,結果造成多汗,汗出不已。汗,屬於津液的一種表現形式。汗多,則津傷。津能載氣。津傷,則氣受損。因為患者氣受損,就形成了一系列氣虛表現。比如說,渾身倦怠乏力,沒有精神,這就是氣虛使然。氣有固攝肌表腠理的作用。氣虛,肌表腠理舒張,於是不耐風邪,他就時時覺得畏風,怕冷。

就脈象而言,患者脈浮細。脈浮,說明他汗多傷氣,易受外邪侵襲,外邪一來,正氣努力抗爭,所以脈浮。脈細,說明正氣不足,想要抗爭,卻沒有足夠的能力。

這個時候怎麼辦啊?第一,把患者表邪散開。第二,輔助患者的正氣,給他補氣。氣足了,一鼓作氣,把外邪攆走,把肌表腠理固護起來,事兒不就擺平了嗎?

汗門一開,正氣外流!一張止汗方,化解畏風乏力

你看看當時用的方子吧:

白芍、桂枝、生薑、大棗、甘草,這是桂枝湯。黃芪、白朮、防風,這是玉屏風散。其中,桂枝、生薑散寒解表,驅趕風寒之邪。白芍和大棗,養陰血,斂營氣,補充因為多汗而受損的營陰。甘草,配合桂枝,辛甘化陽而散寒邪,配合白芍則酸甘化陰補津液。這個桂枝湯在裡頭,主要負責驅散表邪,補充所流失的營陰。

接著,看白朮、黃芪和防風。這三味藥,主要負責培補患者的正氣,補氣、固表、實衛。黃芪和白朮,健脾益氣。防風,散邪祛風。

如此一來,患者氣不虛,汗得斂,風寒之邪得以驅散,他多汗畏風之感,肯定就好轉了。

你看,這就是在中醫理論下產生的治療方法。我這麼解釋,你應該可以看懂了吧?

實際上,中醫治療多汗畏風易感,是比較拿手的,和西醫比,有一定的優勢。很多人就是這樣:特別愛出汗,一動就出汗,出了汗就畏風,似乎總在感冒邊緣晃悠著,精神不振,身體乏力。免疫力不知道跑哪去了。西醫,沒啥好辦法。中醫,就認為這是久汗傷氣,氣虛而表衛不固,可以用桂枝湯調和營衛,配合玉屏風散來固表實衛。這個思路,是中醫獨有的。

因此,在這個小問題上,中醫比西醫強。當然,這僅僅是中醫優越性的一個代表,一個縮影而已。

汗門一開,正氣外流!一張止汗方,化解畏風乏力

在這裡,我誠懇地希望,讀者朋友能把上面的方子記下來。我個人認為,它是治療多汗、畏風、易感、倦怠乏力的驗方。如果你有這方面的困擾,不妨在中醫師辨證指導下來借鑑、應用。不過我認為,對於正在感冒發熱的人來說,方子裡的玉屏風散,不宜用。

看到這裡,可能你會想,我在夏天,也愛出汗,我是不是可以用這方子止汗呢?我告訴你,不可以。夏天出汗,那是正常現象。只要出汗後沒有不適,就無需干預。我在這裡講的,是多汗以後畏風、怕冷、氣短、乏力、沒精神。也就是說,患者有明顯氣虛之象。你沒這些不適,只是出汗,那就不能算作病態。世界上,沒有讓人該出汗卻不出汗的方子。你懂了吧?

另外,請謹記——感冒以後,如果用解熱鎮痛藥,量不要太大。否則,容易出現動輒出汗的現象。這在臨床上比較多見,應該重視和警惕。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