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月千年,屈原李白蘇軾的夢想實現了嗎?6次探月飛行作答

逐月千年,屈原李白蘇軾的夢想實現了嗎?6次探月飛行作答

屈原問:“厥利維何,而顧菟在腹?”

曹操問:“明明如月,何時可掇?”

李白問:“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

……千百年來,月亮寄託著無盡浮想。

而如今,從中國首顆探月衛星嫦娥一號成功繞月飛行,到嫦娥五號帶著約1731克月球樣品返回地球,6次探月飛行,我們用17年的不懈鑽研成功實現了“繞、落、回”。滄海桑田,“嫦娥奔月”穿透神話飛抵現實;仰望千年,古人的逐月夢想如願以償。

時光流轉,屈原李白蘇軾們對月亮的哪些祈望已經實現?南都大資料研究院與古人對話,覽今朝風華,與你一同追尋穿越千年的巨擘問答。

彩蛋預告:6月26日上午,“時代精神耀香江”百年中國科學家主題展暨月壤入港揭幕儀式將在香港會展中心舉辦,屆時,嫦娥五號採集的“天外之土”——月球土壤將來到香港公開展覽。

繞月飛行

逐月千年,屈原李白蘇軾的夢想實現了嗎?6次探月飛行作答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2007年,古人的攬月夢照進現實。

經過14天、206萬公里飛行、八次變軌後,中國首顆探月衛星嫦娥一號於2007年11月5日進入月球軌道,成功實現繞月飛行。這是中國在深空探測領域突破的標誌。

耗時一年多拍攝月面,2008年11月12日,由嫦娥一號拍攝資料製作完成的“中國第一幅全月球影像圖”公佈,這是當時世界上已公佈的月球影像圖中最完整的一幅影像。

嫦娥一號在月球軌道運行了一年四個月。為了在落月過程控制和軌道測定方面積累經驗,減少後期工程風險,2009年3月1日,在精確控制下,嫦娥一號撞在月球上的豐富海區域,將生命的最後一抹絢爛留在夜空。

深空探測

逐月千年,屈原李白蘇軾的夢想實現了嗎?6次探月飛行作答

2000年前,屈原在《天問》中寫道:“厥利維何,而顧菟在腹?”他相信月亮能死而復生,並好奇月中黑影的奧秘。

2010年,嫦娥二號探月衛星進入環月軌道,獲取了7米解析度的全月影像圖,揭開了月亮的“朦朧面紗”,看清了“黑影”的真實紋理。這時,國際上尚無其他國家獲得和釋出過優於7米解析度、100%覆蓋全月球表面的全月球影像圖。

作為我國探月工程二期的“開路先鋒”,嫦娥二號的主要任務是為嫦娥三號的著陸區“虹灣”進行高精度成像,驗證將來要實現月球軟著陸的部分技術,降低軟著陸的風險。其繞月飛行高度由“嫦娥一號”時的200公里降低到100公里,並上演“特技動作”,在月球的“背面”變軌,近月點降到15公里。相比“嫦娥一號”,“嫦娥二號”CCD相機的解析度提高了17倍。

“這顆衛星飛得更快,離月球更近,‘看’得更精細了。”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說。嫦娥二號此行還成功環繞拉格朗日L2點探測,並“造訪”圖塔蒂斯小行星,驗證了深空軌道設計、飛行控制、測控通訊等技術。

月表著陸

逐月千年,屈原李白蘇軾的夢想實現了嗎?6次探月飛行作答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

隨著2013年嫦娥三號成功降落在月球虹灣區域,曹公“掇月”的夙願終得圓滿。執行探月工程二期“落月”任務的嫦娥三號,實現了我國航天器首次在地外天體軟著陸及巡視勘察。

月面巡視是“落月”任務中的關鍵一環,嫦娥三號此行肩負著月表形貌與地質構造調查等多項勘測任務,這些任務依賴月球車“玉兔號”完成。2013年12月15日,嫦娥三號著陸器與巡視器分離,“玉兔號”巡視器順利駛抵月球表面,兩器互拍成像,並開展了一系列就位探測和巡視勘察活動。

奔向月背

逐月千年,屈原李白蘇軾的夢想實現了嗎?6次探月飛行作答

“日月之形如丸。何以知之?以月盈虧可驗也。”沈括在《夢溪筆談》中從月亮的陰晴圓缺判斷出:月亮是“球”狀的。你是否好奇,在我們看不到的月球背面隱藏著哪些秘密?

2018年12月8日,嫦娥四號探測器搭乘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開始了奔月之旅。她肩負著沉甸甸的使命:首次實現人類探測器月球背面軟著陸。

繞著月球飛了20多天,嫦娥四號軟著陸在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的馮·卡門撞擊坑。與相對平坦的月球正面不同,月球背面高山和深谷疊現,遍佈坑坑窪窪的撞擊坑。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院士打比方稱:嫦娥三號好比降落在華北大平原,而嫦娥四號好比降落在祖國西南的崇山峻嶺中。

此次嫦娥四號降落的艾特肯盆地,是整個太陽系最大、最深、最古老的撞擊坑,直徑約2500公里,深十多公里,這裡蘊含著月球最早的資訊,是從未實地探測過的處女地,對這裡的探測將為人類瞭解月球、地球、太陽系的演化提供一手資料和線索。

“去月球背面比去正面風險增大了很多,但從技術發展角度來講,如果我們未來要建設月球科研站,就需要航天器能夠高精度著陸。”嫦娥四號探測器總設計師孫澤洲表示,完成這次任務可為後續的深空探測和小行星探測打下基礎。

月球

“挖土”

逐月千年,屈原李白蘇軾的夢想實現了嗎?6次探月飛行作答

“積陰之寒氣為水,水氣之精者為月”,古人認為,月亮由水構成。

月球上究竟有沒有水?有沒有那麼多的氦-3?2020年11月24日,長征五號遙五運載火箭託舉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呼嘯升空,執行我國首次地外天體取樣返回。這次“挖土”之旅結束後,科學家們會透過樣品檢測去進一步驗證古人的猜想。

這是我國探月工程的第6次發射任務,此次發射的嫦娥五號探測器重達8。2噸,是嫦娥四號的2倍有餘,我國目前運載能力最大火箭“胖五”將其直接送入近地點約200公里、遠地點約41萬公里的地月轉移軌道。歷時23天,嫦娥五號成功帶著約1731克月壤樣品返回地球,樣品進駐月球樣品實驗室。

月球樣品中究竟有哪些奧秘值得我們如此費力去挖掘?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行星科學研究所教授肖龍表示,“科學家透過研究這些月壤物質,既可以瞭解月球的地質演化歷史,也可以為了解太陽活動等提供必要的資訊。”

“1731這個數字也很偶然巧妙,探月工程啟動至嫦娥五號返回,正好17年,分3步走,1次成功。剛好是1731。”6月23日,探月工程三期總設計師胡浩透露,2024年希望完成對月球背面的樣品取樣。

登月駐月

逐月千年,屈原李白蘇軾的夢想實現了嗎?6次探月飛行作答

玉宇瓊樓,乘鸞來去,人在清涼國”,千年以前,蘇軾在《念奴嬌·中秋》中抒寫了對“月宮”清淨自由的嚮往。“月宮”雖是神話,但“月球科研站”卻已在科學家的藍圖之中。

據悉,十四五時期,我國將發射嫦娥六號、嫦娥七號探測器,實施月球極區環境與資源勘查、月球極區取樣返回等任務。而在未來,嫦娥八號將持續深化月球科學探測與應用,並進行相關關鍵技術月面試驗,為構建月球科研站做前期探索。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透露:“未來有望在月球南極建立國際月球科研站,中國載人登月也提上了日程”。

“所謂的‘探月精神’,其實就是追逐夢想,勇於探索。”6月24日,嫦娥四號探測器專案執行總監張熇在香港理工大學的演講中表達了她對探月精神的理解,她說,看不見的是融入航天人血脈的精神力量,點亮著航天人無數個不眠之夜,折射出航天人自主創新的熠熠星光,激勵著航天人永遠前行。

總策劃:戎明昌

總統籌:王海軍

統籌:鄒瑩

採寫:南都記者 張雨亭 張穭方

設計:劉寅杉

資料來源:中國探月與探空探測網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