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古人是如何看時間的?你知道嘛!

古人是怎麼看時間的呢? 對我們現代人來說,看時間已經不是問題了。 手錶、手機、電腦、甚至電視機已經設定了時間,我們一看就知道了。那麼對古人來說,他們是怎麼看時間的呢?其實,古人自古就有時間的概念。從日出到日落以及天色的顏色變化,從樹樁的年輪到後來圭表、日晷最後延伸出一套完整記錄時間的日曆,計算時間的工具也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展。 最初古人看到日出就知道新的一天開始了,感知到日落意味著那一天即將落下帷幕。

在古代古人是如何看時間的?你知道嘛!

年輪在日之上記錄著更長的以時間就是單位——年。這都是記錄最原始時間的方法,但關於日曆最早可以追溯到殷商時代。根據甲骨文中的一頁甲骨歷,證明殷商時代的立法證明已經到了相當的水平,但與我們現在使用的日曆非常相似的是大約1000多年前的唐朝時期。 唐朝時期,皇宮已經使用了黃曆。最初黃曆,記載著國家宮廷的大事和皇帝的言行。黃曆分為十二冊,每一頁的頁數和每月的天數一樣,每一頁都註明了天數和日期。到了後來就把日期、節令等內容預先寫在上面,下面留著空白用來記事,就和現在大家看到的日曆很相似。

在古代古人是如何看時間的?你知道嘛!

剛才介紹的是大範圍的時間,古人用什麼計算一天中更細分的時間分秒呢?我想大家一定知道十二時辰,古代的一個時辰相當於現在的兩個小時。 子時表示晚上11點到第二天凌晨1點之間,然後按子醜寅卯的順序類推。要計算這些時間,古人需要使用一些工具。 那就是日晷,日晷是由鬼針和刻有刻度線的鬼盤構成的。當太陽方位變動的話,鬼針在鬼盤上的投影所指向的方向也不同。古人根據長期的觀察,確立了十二時辰對應的日影方位,並由此判斷時間。 例如,我們常說的午時三刻實際上是日晷午時位置的第三個刻度。 日晷這個發明非常偉大,可以說已經被人類傳承了幾千年。 但是日晷也有缺點,那就是晚上或者下雨沒有影子的時候沒辦法使用了。

在古代古人是如何看時間的?你知道嘛!

後來,人們又發明了漏壺。用一個壺在壺底開個小孔,壺裡裝滿水,利用小孔流水視銅壺的水位變化來計算時間。我國發明的漏壺要比國外製造的滴水定時器要早得多。除了日晷和漏壺以外,其實還有很多計算大致時間的方式。 比如焚香計時,古人點一根香直到香燒完來計算時間。一般來說,燒香的時間相當於現在的15到20分鐘。 這只是粗略的測量時間的手段。有了測量時間的工具,就知道了時間的概念,古人就能根據時間調整自己的生活習慣。時間對所有人都是公平的,他可以指導社會秩序的統一和公平的時間,時間對人類有著重要的意義。時間觀念也是人們必備的素養之一,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所以請大家從現在開始珍惜你人生中的每一秒。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