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等技術工人都跑了,再呼喊大國工匠!

大國工匠是指獨具匠心、以工匠精神造夢、築夢的先進勞動者。這個概念早先出自央視推出的一部系列紀錄片《大國工匠》,後來大國工匠也被用來讚揚那些具備工匠精神的勞動者。

別等技術工人都跑了,再呼喊大國工匠!

何謂大國工匠?工匠精神由何而來?

如果說大國工匠的狹義概念,或許只是製造業的“工匠”們。工匠的主體是人,只有在技術工人的基礎上具備更高的職業素養,才能夠稱之為工匠。因而可以說,技術工人就是工匠的來源與前提,沒有技術工人,就沒有大國工匠。

如果說大國工匠是一個廣義上的含義,而工匠精神也不僅僅侷限在“工”,社會上的任意一個職業,都應該具備新素質要求下的工匠精神。就如木工要恪守職業道德做出精美高品質的木製品,一位醫生應該依照自己的工匠精神開出最切合病情的處方……

工匠們遵循的工匠精神是什麼?工匠精神是一種獨特的職業精神,也是一個職業者的職業道德、能力與綜合品質等指標的整體體現。

別等技術工人都跑了,再呼喊大國工匠!

工匠精神主要有兩部分組成,其一就是勞動者的職業價值觀和價值取向,包括他們認知、對待事物、工作等內容的所有思想,其二就是他們的行為與表現,這是他們將工匠精神內化後的具體表現。

總之,工匠精神是包括所有勞動者在內的一切事業的高層次精神,它要求每一個職業都按照自身的職業規範與國家、社會要求來進行勞動。

工匠精神是這個全新的社會,新時代對我們提出的新要求;工匠精神是整個社會進步的重要體現,是社會發展的重要尺度;工匠精神是在勞動中被體現出來的,勞動是人們賴以生存的基礎,不斷進行著的物質資料上的生產是社會的根本。

人們對於勞動已經再熟悉不過,因為人與其他動物的本質區別就在於人能夠透過勞動不斷滿足自己的需求,從而持續進化下去。早在茹毛飲血的時代,人類就已經學會了利用石頭製作武器和捕獵用具,採集樹林裡的果實以及用獸皮製作衣物來保暖。這些勞動尚處在自覺的、本能的階段。

別等技術工人都跑了,再呼喊大國工匠!

隨著銅器、鐵器等工具的創造,人們學會了大規模開墾、種植糧食,以及圈養家禽家畜來獲得穩定的食物來源。在整個過程中,人類作為勞動的主體,並沒有發生過改變,勞動的客體也是面向整個自然環境,因而這段人類的歷史也可以說是人們勞動方式的不斷轉變。

隨著工業化時代的到來,蒸汽機、燃油發動機等動力資源支援下,人類進入了工業大生產時期,這一時期的工人們主要在流水線的幫助下進行著機械而單一的工作。儘管如此,流水線工廠依然有著許多的優勢,比如勞動力需求少,持續性高,生產的產品標準統一,出產量大等。直到現在,這依然是我們生產電器電子裝置、日用百貨等的主要方式。

這樣的生產也走過了相當長的一段歲月並沿用至今,但是工匠精神已經成為了國際上勞動產品競爭品質時極具參考意義的一項指標。

別等技術工人都跑了,再呼喊大國工匠!

為什麼越來越強調工匠精神?

強調工匠精神這也代表著大國工匠正在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社會上對於廉價勞動力的需求已經有所減少。那麼,這些變化背後的原因有哪些?

首先,隨著社會的發展,如今的國際已經進入了資訊化時代,基於網際網路、AI等技術的高科技勞動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比如,透過大資料分析得來的統計資訊,要比傳統的問卷調查、走訪等更能夠輕鬆地採集到足夠的內容。

大資料統計的資訊大多是被統計者的行為性資料,相比於問卷調查的意向性資料,更具有說服力和準確性。尤其是一些高技術含量、低勞動力需求的工作,它們最適合由一些人數較少但是技術水平高的工匠去完成。

別等技術工人都跑了,再呼喊大國工匠!

越來越多的人也逐漸意識到,人多、力氣大,在如今的社會已經不再是找到工作的不二法門。學會一門專業知識,掌握一門專業技術,修養出正確的價值取向,才是如今社會需求的人才。

其次,隨著商品經濟的不斷髮展,國際市場正呈現出貿易國際化、商業全球化的趨勢,各個國家的產品和需求呈現出互補與整合的複雜關係。

這樣的聯絡又進一步促進了全球範圍內工人們生產高質量產品,打贏國際商品競爭的目標。試想,小到一顆螺絲帽、一支圓珠筆芯,大到一架飛機,一艘巨輪,哪一個產品背後沒有成千上萬的商家在競爭?

由於生產者眾多,消費者不愁找不到地方買到這些東西。那麼生產者的問題就在於如何吸引到消費者,在這方面,出色的公關、廣告宣傳固然重要,但根本還是在於商品的質量如何。

只有在同等價格的前提下,有著更良好的效能,更美觀的外觀,更便捷的使用方式等優勢,才能夠在同質化競爭中脫穎而出。這也是工匠們擅長的地方,工匠通常能夠以超過普通行業標準的水平,生產出更高品質的產品。

別等技術工人都跑了,再呼喊大國工匠!

再者,就是消費需求的升級。在整個國際社會呈現出穩定向前發展的背景下,人們往往有了更高的收入,更穩定地工作。基本的溫飽需求得到滿足的情況下,人們對商品的消費需求會變得高品質化和個性化,這也是最近定製類產品異軍突起,一路爆火的原因。

每個人都想做與眾不同的人,彰顯自己的個性的最佳方法就是選擇與別人不一樣的。比如,一些高階設計師會受聘為一個家庭做定製化的裝修方案,而不是簡單地採用一些大眾化的桌布、傢俱。他們往往會結合家庭的喜好、取向、經濟能力、特殊條件等因素,設計出一套獨一無二的方案,再由承接的工人進行直接製造。

這個流程就像一些遊戲的“面板”,“服裝”等產業鏈,先由創意者提供思路,緊接著畫師給出畫稿,最後由建模師進行模型建立和技術完善,但是不同的是,“面板”類產品依然是面向全部遊戲玩家以及周邊愛好者的,而這種設計確實只能面對個體客戶的,類似的個性化品質化方案的打造還有服裝、收藏品等。

這些物品的共同特點就是個性化很強,他們不是簡單的流水線工作就能夠製作出來的,必須由具備更高素質的工匠來完成,最後,工匠的形成得益於技術的不斷積累與融合創新。

別等技術工人都跑了,再呼喊大國工匠!

每一個技術工人所傳承的技術都是在前人經驗的不斷總結前提下得來的,他們有的傳承的是沿襲千年的古法,有的是現代化系統而科學的教材書籍知識,也有一些出色技術人員的心得感悟,但是他們都能夠在個人思想內不斷交流碰撞,最後由使用者將他們完美地發揮出來,代表著一個行業的最高水平。

在新時代要求下,如果一個技術缺乏創新,那麼它就是僵硬的,因此創新也是工匠的一個重要需求。

技術工人對培養大國工匠的重要性

大國工匠的工匠精神是新時代國際競爭中必備的硬性指標,如何有效提高工匠精神的影響力,培養出更多的大國工匠?

在工匠的發展過程中,尤其是製造業的工匠,大多都是從普通的技術工人不斷磨練出來的,因為工匠具有特殊含義,不是依靠天賦就能夠練成的,如周東紅、管延安等,都是數十年如一日地錘鍊中發展起來的。他們中的許多人都經歷過了悠長的年月,如今許多人已經年近退休,而等到這一批人幹不動了,下一批技術工人又有多少能夠成為工匠?

如今的技術工人難以沉下來打磨的原因主要有兩條。首先,職業收入是影響職業工作者的最直接因素之一。沒有高收入,無法適應消費水平越來越高的社會,即便是心中再喜歡這份工作,也會有越來越多的人耐不住現實的打擊選擇另謀出路。

別等技術工人都跑了,再呼喊大國工匠!

事實上在如今的社會,想要員工“為愛發電”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情,即便是他們自身無比熱愛自己的事業,但當連一頓飽飯都吃不起,無法養活一家人口的時候,他們也難免心灰意冷。

其次,社會認可度較低。一提起技術工人,尤其是一些長期從事高強度勞動的技術工人,如機電、建築等行業的工人,人們想到的第一概念往往都是“如果不好好學習,將來只能像他們一樣。”

事實上,他們一直以來都接受著系統的高等教育知識,完全具備一個本科畢業生甚至更高學歷畢業生應有的專業知識和文化素養,然而社會上長期有一種偏見,許多人眼裡“又髒又累”的活就是不好的,幹過這一行的父輩經歷了冷眼和歧視,也都難以下定決心讓子女繼續這份工作。

長期下去,越來越多本有意投身於技術工作的人,無奈於社會的輿論,轉頭向其他行業發展。這導致技術的傳承和繼承越來越少,工匠更是無從談起。那麼,如何保持技術工作人員的熱情,從而保證工匠們能夠持續性地誕生?

主要是要從這些方面下手,提高技術工作者的收入,普及技術工作的相關資訊,在社會上形成尊重技術工作者的風氣。這樣子,職業收入與職業認可都能夠得到有效地解決,投身於技術工人的人也會越來越多,經過長期的錘鍊和發展,誕生出越來越多的“大國工匠”。

別等技術工人都跑了,再呼喊大國工匠!

看似簡單的背後也是困難重重的,就拿提高收入這一方面來說,因為企業對於工薪的漲幅都是有限的,不可能一下子從五千漲到一萬,一萬漲到三萬。因此,漲薪還需要慎重抉擇,漲多少,給誰漲,這筆錢從哪來的,這些問題都需要經過企業單位的嚴格把關。

此外,改善工人待遇,還需要國家的政策扶持,以及其他優惠福利待遇的保障,如各種保險、股份基金等,從而在各個方面減輕工人的經濟負擔。提高社會認可更是任重道遠,因為一個行業的偏見往往是長期形成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輕易改變的。如今的商業競爭中更注重“掙快錢”,“體面錢”,像技術工人之類的工作更是越來越不被人們喜歡,改變社會認知的任務十分艱鉅。

打造培養大國工匠的沃土

如果說工匠們是國家制造業的中流砥柱,那麼技術工人就是誕生工匠的培養基地,是將工匠精神內化到各個產品的製造車間。如今技術工人面對的最大挑戰就是計算機革命下的各大產業轉型升級問題。

別等技術工人都跑了,再呼喊大國工匠!

隨著計算機行業的火熱,科學教育等領域也逐漸用智慧計算機和AI機器人來代替人的工作。計算機行業的高額回報,也讓在高校就讀的理科生更青睞他們,畢竟同樣都是學習一些科學技術知識,計算機行業怎麼看都比機械電氣行業要更有前景。

事實上,人們對於機電等製造業的認識已經走到了誤區,技術工人們的工作環境不只有轟隆的機械聲和髒舊的工作服。當他們親手把神舟、嫦娥、天宮送上天空,第一次看著一艘艘艦船下海吃水,高鐵在城市間來回穿梭……這種自豪感是任何其他工作都無法帶來的。

眼下最重要的問題依然是技術工人的分化十分明顯,以簡單勞力為代表的普通工人佔據了人們的大部分認知,整個行業的工人也因此難以獲得足夠的報酬,而真正有實力有技術的工人,也很難撐到最後。國際上也不乏我們可以借鑑的物件,如德國,德國對學生從初高中就開始確定他們選擇的路線,做好了明確的社會分工。

別等技術工人都跑了,再呼喊大國工匠!

德國目前高水平技術工人佔據整體的50%左右,生產出來的汽車等產品也是馳名全球。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讓學生明確自己所擅長、喜歡的是什麼行業,並且明確這個行業能夠收穫足夠的報酬,得到別人的尊重。

我們目前的困難就在於,學生大多數時候都是隨波逐流,有些人畢業後寧願去送外賣也不願意當技術工人,因為送外賣掙的錢更多。與其讓社會替學生作出選擇比起來,學生自己發現、選擇顯得要重要得多,因為這會把興趣、特長、未來有機整合在一起,對於培養工匠也是極為有利的。

總的來說,工匠精神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我們能夠湧現更多的工匠,以工匠精神打造中國產品,中國在國際上的競爭力會更上一層樓,國民也會由此得到足夠的報酬,帶動整體經濟的發展與社會的進步。

培養工匠的第一步就是有足夠多的技術工人,這些工人必須是具備專業知識,肯踏踏實實沉下心來,鑽研整合的,而要想獲得這些技術工人,改變以往的社會風氣,提高技術工人待遇報酬的舉措必不可少。

別等技術工人都跑了,再呼喊大國工匠!

無論有多麼困難,我們都必須一試。因為一旦缺失工匠精神,製造業就會失去競爭力,心浮氣躁,急功近利的心態永遠是不可取的。要想有更多的大國工匠,就必須改掉以往的對產業工人的漠視和不尊重,真正把中國打造成一片培養工匠的沃土。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