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真的有實力超越蘋果三星嗎

如果晶片沒有被限制的話,實際華為也不是三星的對手。並不是說華為沒有能力超越三星,而是說兩者本身的體量和業務確實不在一個等級。因為三星我們看到的只是一部分,比如我們熟悉的可能只有三星手機,而華為也有手機業務,而在5G方面的實力很強悍,同時他們分別是中國和韓國兩個相對比較厲害的品牌,所以我們自然而然的就會把他們放在一起來對比。但是實際三星的業務範圍很大,牽扯到醫療,保險,房地產,重工等,而我們現在看到的手機業務等只是三星電子的一部分而已,下面我簡單分享一下自己的看法:

華為真的有實力超越蘋果三星嗎

01。三星本身的體量更大,相比華為算是硬實力的超越,這是沒有辦法相比的。

首先從業務和體量方面來說,華為確實在國內是比較強的,或者說是在手機品牌中,他的研發實力不錯。但是和三星相比確實是有點不值一提的。華為的業務一共有三個方面,手機方面是消費者業務的一部分,還有通訊方面也就是運營商業務,同時還要有企業業務是關於雲端的一些解決方案,當然現在還有增加了系統服務,比如因為晶片的問題遭到限制之後,華為自研發了自己的鴻蒙OS手機作業系統,同時還有尤拉是數字基建系統,當然還有倉頡也正在路上。

華為真的有實力超越蘋果三星嗎

但是反觀三星整體的體量,

實際比我們想象中的要大很多,具體為三星電子、三星SDI、三星SDS、三星電機、三星康寧、三星網路、三星火災、三星證券、三星物產、三星重工、三星工程、三星航空和三星生命等,業務涉及電子、金融、機械、化學、房地產、旅遊、網際網路等眾多領域。在韓國有一句名言就做:韓國人的一生無法避免三件事,死亡,稅收和三星,同時三星也是韓國最大的跨國企業集團。

華為真的有實力超越蘋果三星嗎

當然我們所看到的三星手機只是三星電子的很小一部分,因為三星電子涉及到的產品包括:冰箱、洗衣機、電視、空調、顯示屏、記憶體、相機、平板電腦、半導體、手機等等。

華為真的有實力超越蘋果三星嗎

而三星手機確實算是眾多業務的比較出色的一個,而半導體業務也是如此,根據資料顯示半導體業務佔據了36%左右的份額,其中包括了記憶體,包括晶片生產。

就像最近一段時間老美要求三星和臺積電交出自己的核心資料,理由是晶片短缺,從這方面我們也可以看到三星在晶片方面的實力,因為全球目前來看在晶片工藝方面三星和臺積電的工藝是最成熟的,比如5nm工藝只有三星和臺積電可以做到,同時根據今年的形勢來說因為3nm的工藝延遲,所以最新的高通898處理器將會採用三星的4nm工藝,在晶片方面的解決方案確實是連美國都沒有辦法的,美國自己的intel還停留在10nm工藝。同時3nm只是延遲,如果明年交付的話,放眼全球依然是隻有三星和臺積電有這樣的能力。

華為真的有實力超越蘋果三星嗎

同時我們知道華為就因為晶片方面的問題,所以才有造成了現在的局面,但是這些三星都可以自己去解決,包括手機的鏡頭,現在高階機型使用的三星GN1以及三星GN2鏡頭,包括一億畫素鏡頭大部分都是來自於三星,而記憶體就更不用多說了,螢幕方面三星目前也是最強的。

02。當然在通訊業務方面,華為的實力確實要比三星更強悍。

因為術業有專攻,雖然三星體量看起來很大,覆蓋的業務很多。但是在通訊方面確實不如華為,比如就拿目前的5G來說,華為依然是目前5G專利最多的,同時也是在5G方面實力最強的,就像當初任正非所說,在5G方面華為是最強的,而三星雖然也不錯,但是也有差距。

華為真的有實力超越蘋果三星嗎

03。如果把手機業務方面單獨拿出來來說,華為自能說有自己的特色,但是要超越三星也是沒有辦法的。

就像我們剛才所說的三星電子覆蓋的業務確實眾多,我們可以把手機分為幾個模組,比如螢幕三星不僅僅是最強,而且現在手機方面除了華為以及極個別的品牌使用的是京東方螢幕之外,其他的國產品牌包括美國的蘋果都是使用的三星螢幕。鏡頭方面就更不用多說了,vivo以及小米作為國內除了華為之外最大的兩個手機品牌,高階機型中都是三星的鏡頭。記憶體快閃記憶體方面三星是供貨全球,基本上處於壟斷。晶片方面,三星有自己的獵戶座,而且也是自己製造,同時他也和臺積電一樣有給別人代工。揚聲器方面收購了AKG等等。

而華為手機方面確實有自研發的麒麟處理器,但是自己不能製造。螢幕用的是國產,但是自己也沒有製造的能力,包括鏡頭等。雖然在拍照方面這兩年確實發展很快,確實比三星要更好,但是鏡頭是和索尼合作的。

當然鴻蒙系統屬於自研發,這確實是三星所沒有的,但是除了系統之外,實際其他方面都是需要外力。

華為真的有實力超越蘋果三星嗎

寫在最後。

很多人說如果沒有歐美的打壓,華為會很強。但是和三星沒有辦法相比,不過我們要知道在5G通訊方面華為確實很強。而且我一直覺得對比沒有任何的意義,因為華為在自研發方面和科技方面雖然和三星沒有辦法相比,但是相對於國內的其他企業來說已經做的很好了,而且他也走出了國門,讓世界看到了中國科技的力量,這已經足夠了。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