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眾多的重陽詩中,王維的“每逢佳節倍思親”,為何能獨佔鰲頭

提起與重陽節相關的詩詞,那麼大家首先想到的必然是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這首詩和王維成名之後的田園隱逸詩歌,風格迥異,充滿了人間的煙火氣息。十七歲的少年王維,因為親身經歷有感而發,以淺白的口語,直抒胸臆。

雖然這首詩

既談不上“隱秀”之美,又沒有深刻的思想內涵,但是它卻

恰好道出了中國人一直盼望“團圓”的心聲。

在眾多的重陽詩中,王維的“每逢佳節倍思親”,為何能獨佔鰲頭

在眾多的重陽詩中,王維的“每逢佳節倍思親”,為何能獨佔鰲頭

帝裡重陽節,香園萬乘來。卻攜萸入佩,獻壽菊傳杯。塔類承天湧,門疑待佛開。睿詞懸日月,長得仰昭回

這首詩的內容,是描寫皇帝駕幸慈恩寺,百官佩帶茱萸陪同的場景。主題只是在歌頌帝王的功德,完全不涉及“佳節思鄉”等情感。因此,民間的百姓很難與之產生共情。

像宋之問、李昪等詩人,同樣作了很多這類重陽應制詩。臣子要巴結皇帝,所以寫出來的重陽詩,主要內容自然也就是歌頌古代帝王功德的文章。

在眾多的重陽詩中,王維的“每逢佳節倍思親”,為何能獨佔鰲頭

九日龍山飲,黃花笑逐臣。醉看風落帽,舞愛月留人。

從這首詩的內容就可以看出,重陽節只不過是一個幌子而已,詩仙明顯是在借“節”發揮,寫自己平常熱愛的主題罷了。

孟浩然的詩裡,也總愛提到“重陽節”和“菊花酒”

。他有一首

秋登蘭山寄張五》,又名《九月九日峴山寄張子容》,很是不錯。

北山白雲裡,隱者自怡悅。相望試登高,心隨雁飛滅。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髮。

時見歸村人,沙行渡頭歇。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

這樣的詩,看似是在寫“重陽節”,其實只是隨便提到“重陽”罷了。

這和他們平時寫那些詩的主題,並沒有明顯的區別。

在眾多的重陽詩中,王維的“每逢佳節倍思親”,為何能獨佔鰲頭

在眾多的重陽詩中,王維的“每逢佳節倍思親”,為何能獨佔鰲頭

在眾多的重陽詩中,王維的“每逢佳節倍思親”,為何能獨佔鰲頭

在眾多的重陽詩中,王維的“每逢佳節倍思親”,為何能獨佔鰲頭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