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時期,7個國家語言繁雜,那國與國之間是如何交流的?

隨著科技的發展,手機的功能真的還是越來越豐富,甚至可以直接和語言不通的人對話。只要下載相應的軟體或者去線上翻譯的網站,交流是可以輕鬆做到的事情,絲毫不用擔心不會對方的語言,這就極大的方便了各國人民之間的溝通,旅遊、留學的時候也不會感到手足無措了。

春秋戰國時期,7個國家語言繁雜,那國與國之間是如何交流的?

令人納悶的是,以前的中國技術落後,各地方的言語還各不相同,那麼以前的人難道都不和外界交流嗎?特別是春秋戰國時期,當時有七個國家並存,沒國語言還都不一樣。

現在的中國,所有人學習的字都是漢字,這主要是因為當年秦始皇嬴政統一國家之後,為了方便各地方的交流,下令所有的人都學習同一種文字,這樣方便文化的交融。

在秦朝以前,各地的文字也是不同的,同一個物品的書寫方式可能就有無數種,這說話的口音自然也是各種各樣的,兩地人民想要交流起來真得十分困難。特別是戰國時期,七國並立,臨近兩國的人民相隔不遠,卻經常因為語言不通而無法對話。

春秋戰國時期,7個國家語言繁雜,那國與國之間是如何交流的?

平民們無法理解,不代表高管貴族們就不能交流,當時人們為了解決交流不便的問題,開始提出通語,簡單來說就是通用的語言。不過通語的學習也並非一時半會就能掌握,所以各國都會派專門的人員去研讀,方便對外的交流。

由於中國一直處於自給自足的社會模式,所以不需要出遠門,更不需要和別的地方有所交流,這就造成大部分的人,只會自己當地的語言,稍微遠一點就聽不懂了。

春秋戰國時期,7個國家語言繁雜,那國與國之間是如何交流的?

至於一些少數民族,在部分人眼中,他們都是隔離在社會之外的人,因為他們的生活方式和中原地區完全不一樣,更別說是語言方面了。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中原和少數民族一點聯絡都沒有,由於中原的文化比較先進,很多技術都讓少數民族感到很羨慕。

春秋戰國時期,7個國家語言繁雜,那國與國之間是如何交流的?

於是為了引進更加實用的本領,少數民族經常進入中原學習,兩邊的交流也更加頻繁。在漢朝的時候,匈奴人直接來到漢人居住的地方,和他們一起生活,說著同一種語言。而且北漢的時候,曹操善於用人,招收了很多少數民族計程車兵,所以說,即使是在戰爭時期,各地區之間的交流都不會中斷!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