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犯人臨刑前得吃斷頭飯,斷頭飯吃啥都行,但飯裡必須有這東西!

古代犯人臨刑前得吃斷頭飯,斷頭飯吃啥都行,但飯裡必須有這東西

“斷頭飯”這個詞大家都聽說過吧?沒錯,就是在我國古代封建社會犯人在死刑前吃的最後一頓飯。一直以來都有吃了斷頭飯更好上路的這個說法,尤其是在封建思想盛行的古代社會,人們對這種說法都深信不疑。那這種做法起源於什麼時候,又來自於誰呢?其實這種做法起源於春秋時期的楚國,楚莊王當時在平定若敖氏叛亂時,為了不失去民心,就格外開恩,在處死這個家族前特許每個人都可以吃飽飯。於是百姓都認為其較為仁慈,很人性化的做法!那麼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這頓斷頭飯,其實犯人在行刑前吃什麼都無所謂,但有一樣東西是不可缺少的!這樣東西到底是什麼呢?

古代犯人臨刑前得吃斷頭飯,斷頭飯吃啥都行,但飯裡必須有這東西!

自楚莊王開行這種做法後,被其餘諸侯國推行,也一直延續到整個古代時期。當然了,作為人已知的最後一頓飯,應當是很豐盛的。有關史料記載,宋朝的趙匡胤皇帝還定下了這頓飯不可少於五貫錢的規定,這餐犯人在死前吃的最痛苦的一碗飯的標準換算成現在的人民幣大約在八百元左右!

古代犯人臨刑前得吃斷頭飯,斷頭飯吃啥都行,但飯裡必須有這東西!

但這斷頭飯其實還存在一項特殊的規定,那就是在這頓飯裡面,還必須要加上一大塊生肉。小編一開始很不理解為何古人要計較這個,想必大家也一定很疑惑吧?其實一旦這些死刑犯的斷頭飯裡面沒有這塊生肉的話 ,他們的家屬就會想盡辦法請求加上一塊,嚴重的話還會去官府大鬧!這一大塊生肉的重要性到底在哪裡?以至於百姓們會這樣做?最普遍的說法就是如果死刑犯們沒有吃上有生肉的斷頭飯,就會在死後過不了奈何橋!

古代犯人臨刑前得吃斷頭飯,斷頭飯吃啥都行,但飯裡必須有這東西!

可以說古人不僅在意生前的生活,也注重死後。他們堅信奈何橋是人死後投胎轉世必經的一條路,在過橋前有一個老太婆守著,她會讓死人喝了她的湯再過橋,這個老太婆就是孟婆,她給的湯就是孟婆湯了。但現在大多數人不知道的是其實她身邊還有一條非常兇狠的大狗,若是死人手上提著一塊生肉的話,這條狗就不會來騷擾刁難,如此你才可以沒有任何障礙和困難,順利地過了這座奈何橋從而轉世投胎了。

古代犯人臨刑前得吃斷頭飯,斷頭飯吃啥都行,但飯裡必須有這東西!

其實斷頭飯也好,裡面的大生肉也罷,都是古人的一種精神慰藉而已,它們都是象徵意義比較多些。為了讓人更好地上路,在這斷頭飯里加上一項必要的生肉,給予犯人一點寬慰,讓他們不至於太緊張和消極,這在小編看來的確算是古人在死刑制度中一種較為人性化的做法,也是給予了犯人一定的尊嚴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