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需要加州蔚來需要合肥,小米需要北京+武漢+上海?

特斯拉需要加州蔚來需要合肥,小米需要北京+武漢+上海?

小米汽車將‘’落戶‘’合肥,小米公關部出面發聲、安徽省國資委發聲,網路上,如今充滿著一系列撲朔迷離的訊息。

關於小米汽車,最為熱傳的幾個城市分別為(按時間順序):武漢、北京、上海、合肥。

四個城市,都有著小米汽車或其他任何一家造車新勢力落地的理由,秉著‘’大熱必死‘’的網際網路定律,關於小米汽車落戶在哪是否重要,關於小米汽車的落戶究竟意味著什麼,這些是該思考的話題。

特斯拉當年的選擇,意味著落戶並不算特別重要

小米落戶在哪個城市,究竟有什麼真正的意義,解開這個問題,就能順勢解開後續的一系列問題。

首先,這場關於小米汽車的落戶,主要談論的,是產地落戶,以及產地落戶後可能隨之而來的總部落戶。

總部落戶及產地落戶,將直接成為當地的GDP貢獻大戶,同時帶動周邊的製造業配套體系,尤其是高階製造業的發展空間。

從利好的角度來看,武漢/上海/北京,目前均已有著相應成熟的產業體系,因為有著上汽集團的多年耕耘,同時長三角的配套能力強大,上海是規模效應最強的地區;因為東風集團的多年耕耘,武漢的體系能力與上海基本齊平, 不過對於小米汽車而言,武漢接下來將成為嵐圖、凱迪拉克以及現有一系列車企的新‘’落戶核心‘’,需要進一步考慮利弊;因為北汽集團的存在,北京也具備一定的規模效應,同時較之上海/武漢來說,因為近幾年北汽集團的銷量不斷下滑,空餘產能豐沛,北京能提供相應更好的車輛落地能力,當然因為環保等方面的原因,這之中也充滿變數;合肥,在四大城市之中,屬於勢頭最猛的,它能同時提供更靈活且積極的發展政策(政府+地方產業的多重利好),同時合肥旨在打造千億元級的智慧電動車產業叢集,給到更好的未來發展潛力與預期,並且還有江淮汽車能提供的代工能力(已在蔚來汽車的發展中被驗證)。

四大城市各自具備優勢,但同時對於小米汽車而言,當然還有一系列需要思考的細節:

特斯拉需要加州蔚來需要合肥,小米需要北京+武漢+上海?

1。 落戶之地,誰對於小米有更大的未來發展潛力。這取決於當地的未來規劃與相關支援,僅從這一個角度來看,合肥對於小米汽車有著更大的利好。一方面,如果小米落戶合肥,其面臨的支援力度因為當地的千億元級專案規劃,有相應支援,另一方面,因為同行業競爭更小,利好會進一步放大,北京/上海/武漢,當地都有著競爭力極強的同類企業與集團。

特斯拉需要加州蔚來需要合肥,小米需要北京+武漢+上海?

2。 落戶之地,誰能提供小米更強的車型落地能力。這一點上,北京的相對優勢更加明顯,因為產能的分配與餘量。武漢/上海二地,分別坐落著東風集團及相關產業、上汽集團及特斯拉,武漢此前的東風雷諾產能已被新勢力-嵐圖使用,而上海,如果接納小米汽車,大機率也會是對待特斯拉的相應方式,給予土地/金融相關扶持,推動小米汽車自建工廠。

北京,依然有著北京現代工廠的產能餘量,以及此前被報道-小米已經接觸過的寶沃工廠。合肥,則能夠給予小米汽車成本更低的代工生產能力,以及推動自建工廠。

這一切,最終要看雷軍如何權衡與選擇,優先選擇代工或優先選擇自建工廠,兩者的發展思路不同,未來潛力也是不同。

當然,目前討論小米汽車‘’落戶‘’的話題,最終的落地更多是在於GDP之爭,誰能擁有小米汽車,誰的製造業以及相關貢獻就能更進一步,當地也大機率會成為新的核心汽車城。不過,對於核心汽車城這個名號來說,上海/武漢已經毋庸置疑,北京/合肥的渴望更大。

同時,目前中國/美國市場銷量熱度居高不下的特斯拉,它的經歷其實還在透露出另一個訊號,落戶之地是否會有效的增強產品落地能力,這之中沒有特別明確的直接關係。

特斯拉需要加州蔚來需要合肥,小米需要北京+武漢+上海?

2010年,特斯拉以4200萬美元的價格收購了位於加州弗裡蒙特的汽車工廠NUMMI,該工廠本來為通用汽車和豐田汽車所共同擁有。但,儘管豐田一向以來以產品穩定性著稱,通用則以高階感和嚴謹著稱,但這絲毫沒有讓特斯拉的質量得到太多的提升。即便是11年之後的今天,特斯拉在汽車製造業已經摸爬滾打多年,它卻依然在車輛的製造方面有大量的車主負面反饋。

小米汽車,使用誰的工廠,落戶在哪裡,並不意味著其生產車型從誕生就會有高良品率。另外,在這一環節中,合肥有著相應優勢,因為江淮汽車在與蔚來汽車的代工過程中,已經被驗證了其能力表現。

另一個話題,落戶在哪裡,真的重要?

回答這個問題,要參照汽車行業發展的客觀規律,同時要參照不同城市的能力優勢來看,就會大機率給出否定答案。

現如今,幾乎所有汽車廠商,都不會採取‘’一鍋燴‘’的佈局方式。總部、設計中心、車輛技術中心、網聯技術中心、大資料中心、測試中心,要考慮其佈局的成本與合理性,已經均處於多國多地的形式。

特斯拉需要加州蔚來需要合肥,小米需要北京+武漢+上海?

如,蔚來中國,坐落於合肥,蔚來汽車的設計中心,坐落於慕尼黑,蔚來汽車的技術中心,坐落於上海。這之中,要同時考慮人才儲備、人才保有量、城市優勢能力等多方面元素。

小鵬汽車,總部坐落於廣州,同時諸多企業功能分佈於北京,根據最新訊息,其研發中心與新工廠可能進一步向西南地區(成都及周邊)發展。

傳統車企的佈局同樣如此,比較知名的例子有長安汽車的佈局為5國9地。

多地佈局之下,真正能決定一家汽車企業未來競爭力的,實際上早已從製造轉向了前瞻技術研發與應用。特斯拉的競爭力在於其企業思維的突破,在汽車流通領域,它已經不再單純依託傳統車輛銷售營收,而是轉向了低成本造車-高利潤軟體付費的模式。

蔚來汽車的競爭力,在於其企業思維注重於服務體系,尤其是使用者生態的打造,盈利能力在自動駕駛、車輛全生命週期、能源多模式應用,甚至於二手車業務等多個方面。

特斯拉需要加州蔚來需要合肥,小米需要北京+武漢+上海?

小鵬汽車的競爭力,則在於其快速升級的能力、快速給到優勢先進技術的能力(NGP、鐳射雷達等),還有免費超充等方面的能力。

上述的一切,是這些企業面對傳統車企的優勢,甚至是其未來盈利表現的突破口。以上的一切,與其落戶在哪裡,並無本質上的直接關係。

所以,綜合來看,落戶話題如今之所以有很高的熱度,本質上是大家在按照傳統的思維去考量一家企業的未來成長性,不能說不對,但也有相應的侷限性。

特斯拉需要加州蔚來需要合肥,小米需要北京+武漢+上海?

之於小米汽車,它目前所欠缺的主要是智慧技術與車輛的整合能力,以及與它的優勢強點使用者生態的打通能力。上述四地,不論在哪裡落戶,哪裡都能提供相應的表現,所以小米汽車遲遲未選擇落戶,也在意料之中,畢竟它需要解決的問題難度,遠高於製造落戶。

寫在最後:

隨著一輪輪的闢謠,隨著涉及之中的多方發表相關回應,本質上我們能看到一定端倪,比如江淮汽車那句‘’一切以官方訊息為準‘’,讓人留下很多遐想空間。

當然,最終小米汽車落戶在哪是否特別重要,以新汽車工業的發展趨勢來看,重要性已經遠低於傳統汽車。

它面臨的挑戰太多,比如如何將自身的生態圈、知名度發揮到最大,同時讓一輛車以儘可能少的故障率造出來,這才是問題的核心。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