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製造風口已至?大船什麼時候起航?

近年來,全球製造業進入從工業3。0邁向4。0的時代,以新一代資訊科技與先進製造技術深度融合為基本特徵的智慧製造,已成為這次新工業革命的核心驅動力。

智慧製造風口已至?大船什麼時候起航?

大資料、雲計算、人工智慧與製造業的結合不僅為傳統生產要素賦能,同時也打破了勞動力、資本、土地等有限供給對經濟增長的制約,為產業持續升級、轉型發展提供了基礎和可能。智慧製造也正在不斷突破傳統制造的約束、催生新業態,推動製造業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新臺階。

2021年上半年中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在經歷了兩年低迷期後強勢迴歸,同比增長15。9%,其中高技術製造業發展勢頭強勁,增加值同比增長22。6%。智慧製造行業產值規模也順利突破了25000億大關,同比增長約18。85%。

但實際上,在智慧製造概念火熱、融資升溫、產業加快發展的同時,其後續發展還面臨三大悖論。

01成本與收益倒掛

智慧製造系統中涉及大量的數控加工中心、工業機器人、嵌入式晶片等各種高階製造裝備和核心零部件以及ERP、MES、CAD等各種工業軟體,而上述裝備、零部件以及工業軟體的核心技術在國外,國內製造企業只能大量進口。

更為關鍵的是,雖然中小型企業對智慧化轉型的需求極為迫切,但從實際操作角度來看,卻很難實現智慧化全覆蓋。

90%的中小企業智慧製造實現程度較低的原因在於,智慧化升級成本抑制了企業需求。相比於大中型企業,小微企業的智慧化之路面臨更大的試錯成本和不可控風險,稍有不慎就會危及生存。

由於自有資金不足、資訊化基礎薄弱、缺乏相關人才等因素,大部分中國製造業小微企業只能羨慕大企業申請智慧製造試點示範專案、圍觀大企業開展轟轟烈烈的智慧化改造,自身卻難以融入智慧製造的發展浪潮。

02政策眾多,效能不高

雖然圍繞《中國製造2025》戰略,我國發布了一系列配套引導性政策,包括專項規劃、行動計劃、實施方案等,意在透過全方位政策合力,引導我國智慧製造業快速發展,但現階段而言,我國各地方對智慧製造發展的投入力度差異較為明顯。

同時,各地區關於智慧製造政策的實施細則較少,規劃層面政策有餘,但操作層面政策不足。

智慧製造政策涉及的發文部門較多,但聯合行文政策較少,大多數政策由單一部門完成。這導致政策間的配合性和高效性不足,政策不能及時落實。

另一方面,區域之間關於智慧製造政策的協調不足,忽略產業分工協調發展,地方省市過度追求自身工業體系的完整度,將會導致業結構趨同,使產業空間佈局呈分散態勢,無法支撐叢集發展。

區域之間的行政割裂也將會導致兩極化現象,中心城市由於基礎設施、人才等各種優勢,有能力吸收外圍邊緣城市的各種資源,從而進一步擴大城市間的智慧化發展差距。

03利用難、推廣慢

人工智慧與製造業的深度融合發展需要以大資料作為支撐,但與消費環節相比,製造環節資料的可獲得性、可通用性更弱。製造業機器裝置生成的資料通常較為複雜,有近一半的資料是沒有相關性的,利用率較低。

進一步來看,就算是剩餘一半的資料被有效收集,由於缺少統一標準、介面和編碼體系,使得企業內外“資料孤島”林立,無法實現互通、共享,導致企業使用資料規模、種類有限,資訊閉環難閉合,海量資料的資產價值無法得到充分發揮。

加之不同產業或產業中不同領域、不同企業之間技術、流程等差異巨大,導致數智技術在產業中的深入滲透須結合具體場景進行定製化開發,尚不存在一套全覆蓋的通用解決方案,這也使得數智技術在產業網際網路中的應用很難像在消費網際網路時代一樣,短期建立規模效應、獲取巨大收益。

智慧製造的紅利釋放難以形成網際網路經濟那樣的風口效應,而將是一個緩慢的過程。而智慧製造產業的快速發展有待於透過技術突破和發展模式創新等化解悖論。

智慧製造風口已至?大船什麼時候起航?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