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簡史曾是開放博雅的歷史大國,卻在現代化的路上歷經坎坷!

作為雅利安人和居魯士大帝的後裔,伊朗人擁有值得驕傲的輝煌歷史。在近代,獨立的伊朗曾經受過外國勢力的蹂躪,也面對過國內外革命力量的衝擊。20世紀,對不同政治方向的想象在伊朗遍地開花。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一、伊朗:雅利安人的後裔

伊朗有著輝煌的古代歷史,在1501年之前,她的名字多叫做波斯。波斯人是雅利安人的後裔,現代伊朗人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雅利安人直系後代。誰要愣是說伊朗人是阿拉伯人,他們沒準還跟你急。為什麼伊朗人非要以自己的雅利安血統為傲呢?瓷兒講一個故事,諸位就會明白了。

伊朗簡史曾是開放博雅的歷史大國,卻在現代化的路上歷經坎坷!

雅利安人的理想形象

單說雅利安人這個名詞,大家可能會覺得很陌生。但假如瓷兒提起二戰期間的德國軍事狂人希特勒,恐怕在座的諸位都會曉得。希特勒在他的統治期間,曾搞過一個圍繞著雅利安人血緣的“種族優劣論”。

希特勒人認為世界上最優秀的人種是雅利安人,而日耳曼人(德國主體地位的民族)則是雅利安人的直系後裔。他認為如果能夠“淨化”人類的血緣,那麼在數代之後,日耳曼人將成為地球上唯一優秀的民族。

伊朗簡史曾是開放博雅的歷史大國,卻在現代化的路上歷經坎坷!

希特勒實施的所謂“生命之源”計劃

雖然希特勒此舉被認為是盲目樂觀的無稽之談,(被他指責為劣等人種的東歐人事實上有著雅利安人的更多血緣)但雅利安人確實大多相貌堂堂、身材魁梧、氣質高雅獨立,從外觀看的確會給人一種優雅智慧的感覺。雅利安人還曾經滅亡了人類歷史上的三大文明古國:巴比倫、印度和古埃及。民族性格如此強悍,果真是會讓人聞之色變的。

二、古代伊朗歷史演進的脈絡

穆罕默德·禮薩說過:“中央集權制度最早是古代波斯人發明的,第一個取得了妥善治理的幅員遼闊的大帝國便是波斯帝國。”雖然在此之後,波斯帝國的疆土屢屢被外族人侵佔,但居魯士大帝留下來的專制體制卻長期沒有改變過。在這片富有活力的土地上,曾誕生過無數個縱橫捭闔的軍事將領,也出現過諸如瑣羅亞斯德這種“願為萬世開太平”的宗教領袖(一說瑣羅亞斯德誕生於阿富汗)。

伊朗簡史曾是開放博雅的歷史大國,卻在現代化的路上歷經坎坷!

瑣羅亞斯德同天文學家討論星象

18世紀,伊朗中央王朝走向衰落,此後伊朗境內便迅速充斥了各種敵對力量。19世紀,俄國曾藉口俄土戰爭的需要,向伊朗北部大量陳兵,藉此機會佔據了伊朗邊疆的大部分土地。英國也因向覬覦伊朗的土地和資源,也因方便向中東和埃及探手而打開了伊朗的港口。

1907年,英俄兩國最終進行簽約瓜分了伊朗。條約規定,伊朗的北部屬於俄國,而南部海疆則悉數歸英國治理。這個殘喘良久的老大帝國終於氣數耗盡,在資本和軍事的雙重打擊下最終滅亡。

伊朗簡史曾是開放博雅的歷史大國,卻在現代化的路上歷經坎坷!

伊朗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三、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伊朗人對現代化的探索

歷史悠久的伊朗國家豈能成為他人的臥榻!伊朗人尋求變革的企圖在19世紀初其實就展開了,可惜的是由於各種原因的影響,這些改革均告失敗。20世紀初,從海外歸國的留學生們為伊朗帶來了先進的立憲、共和思想。可是,這些思想真的能夠幫助伊朗人走出古舊的帝制政府,用法律的力量代替強權嗎?

20世紀初,面對民族國家衰亡的現實,伊朗人曾領導人民進行了多次革命。這些革命有的是自由派率領民眾衝擊專制政府的政治呼召,有的是立憲派在倡導溫和穩重的整體變革,也有的是宗教力量欲圖令伊朗人恢復傳統的靜虔和篤定。凡此種種,無論目的是為何,卻都是在建立統一的民族國家的思想影響下開展的。“抵制外國侵略者,為伊朗民族獨立做鬥爭”霎時間成了大勢所趨。

伊朗簡史曾是開放博雅的歷史大國,卻在現代化的路上歷經坎坷!

伊朗18、19世紀的《五卷詩》讀本

1905年的憲法革命標誌著伊朗正式面向現代化展開了自己的探索。經歷過憲法革命,伊朗誕生了近代以來第一部沿用超過70年的憲法。憲法規定伊朗實行三權分立的君主立憲體制,為了更好的遏制教權,伊朗還在宗教法庭外設立了世俗法庭,罷免了在立法活動中為宗教辯護的當權派人士。

但值得注意的是,伊朗革命同中國革命不同的是,伊朗革命經歷了多個巔峰和低潮。諸如在1904、1909和1911年,伊朗革命中的領導人像走馬燈一樣接續迭代,英國勢力和俄國勢力也從未從伊朗離開。伊朗的前景仍舊是暗淡不明朗的。

四、巴列維時代伊朗現代化革命

禮薩汗是一個以一己之力變革了整個伊朗的偉人。他是一個出身於行伍之中的軍人,本身就擁有極其果敢的性格和堅毅的忍耐力。1921年,他率領不到3000人的部下進軍德黑蘭,未見刀光便接管了整個政權。

他所建立的巴列維王朝是伊朗現代化的起點,他曾向傳統的宗教勢力示好,因為依靠他現時的力量還不能和教派對壘。他保留什葉派作為伊朗的國教,卻也在同時強調伊朗政權的獨立性。

伊朗簡史曾是開放博雅的歷史大國,卻在現代化的路上歷經坎坷!

曾經憑軍刀和德國坦克作戰的哥薩克騎兵

禮薩汗在全面的困頓中力排眾議,採取了一系列頗具社會主義特色的經濟改革手段。他首先將全國土地進行重組,把世襲地主的土地均分給公社和農民。禮薩汗在伊朗積蓄已久的社會矛盾面前做出了緩和的姿態,以此換來了經濟的逐漸恢復;其次,禮薩汗還建立起了國家銀行,改革幣制,用有限的稅收投資國家工業。

伊朗簡史曾是開放博雅的歷史大國,卻在現代化的路上歷經坎坷!

禮薩汗:圖中左一

禮薩汗還特別重視國內交通的發展,在他即位之前,伊朗全國的鐵路里程只有不到300公里。但在1938年,伊朗的國內鐵路已經延長到大約2000公里,這種進步對於一個仍困頓於戰爭中的國家來說是難能可貴的。在二戰期間,禮薩汗由於對德聯絡緊密,因而受到了英國人的排擠。戰後禮薩汗的兒子穆罕穆德·禮薩續任國家元首,全面改變了其父的外交政策轉而傾向親近美國。

穆罕穆德·禮薩的上任是和伊朗石油金融的開花幾乎並行的。二戰以後,世界石油市場出現了一股熱潮,這股熱潮催生了伊朗在20世紀60年代到70年代的經濟劇增,同時也極大的促進了一個古老帝國向現代化國家的演進步伐。60年代,伊朗的石油工業產值大約是3。7億美元,70年代中期竟達到了200億美元。這種增長是劇烈的和恐怖的!

伊朗簡史曾是開放博雅的歷史大國,卻在現代化的路上歷經坎坷!

巴列維王朝時代伊朗女性的大膽著裝

穆罕穆德·禮薩還同時主導了伊朗的工業化,像化工、機械、航天、冶金這類部門如同雨後春筍般在伊朗生根發芽。伊朗的輕工業體系諸如紡織、食品、水泥、汽車等部門也競相開放。70年代,伊朗如坐上了時光列車一般稱為了世界上第九個最富裕的國家!

可惜好景不長,在巴列維王朝兩代君主的統治之下,伊朗的經濟、工業和軍事力量雖然得到了長足的增長。但其石油貿易過分依賴美國和英國,軍事進口呈現出揮霍無度的態勢。在伊朗國內,巴列維王朝時期腐敗嚴重,財富和資源都向首都德黑蘭高度集中,嚴重的貧富分化導致國內矛盾越來越尖銳。

伊朗簡史曾是開放博雅的歷史大國,卻在現代化的路上歷經坎坷!

伊斯蘭革命時期躁動的民眾

巴列維兩國王均擅長運用情報手段管控民眾,還經常不顧國內通貨膨脹的壓力,對周邊小國進行無限度的扶持。盲目模仿西方為伊朗國家帶來了毒品、濫交等產自於資本主義世界的社會危機。篤信伊斯蘭教的什葉派領袖們在信眾的協助下登上了政治舞臺,宗教領袖霍梅尼力主革命,巴列維王朝在伊斯蘭革命的風暴下最終隕落了。

文史君說:

伊朗在19和20世紀經歷了太多衝擊,但伊朗人民的心態最終在向傳統和現代的搖擺中恆定了下來。縱觀伊朗巴列維王朝時代的歷史,它帶給伊朗的祝福和患難都太多太多。一面讓伊朗由弱變強的是它,使伊朗從侵略勢力手中解放的也是它;另一面,使伊朗官商兩界變得腐敗透頂的是它,把伊朗從英俄兩國的手中交予美國的也是它。從居魯士大帝建立王朝開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伊朗一直都是備受世人矚目的“俏佳人”,她的現代化成就還是值得肯定的。就讓我們留下對她的祝願,“伊朗,願你在平安和冷靜中向前奔騰吧!”

參考文獻:

哈全安:《從白色革命到伊斯蘭革命》,《歷史研究》2001年第6期

錢乘旦:《論伊朗現代化的失誤及其原因》,《世界歷史》1998年第3期。

(作者:浩然文史·瓷國垃圾堆)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說明外都來自網際網路,如有侵權煩請聯絡作者刪除,謝謝!

我們會每天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歷史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注我們的賬號!您的點贊、轉發、評論,這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援!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