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僚機構反腐為什麼會那麼嚴格除了監察制度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

古代官僚機構反腐為什麼會那麼嚴格除了監察制度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

在古代龐大的官僚機構,是皇帝統御天下的必要配置之一,畢竟皇帝是人不是神,所以肯定需要官僚機構協助他治理這龐大的天下。

但官僚機構往往代表的是朝廷代表的是天子,如果官僚機構貪汙腐敗成風,那麼搞的地方上是民怨四起,甚至經常激起民變的話,那麼這個帝國也就距離分崩離析不遠了,所以歷代王朝中反腐是一個不時提起的話題,統治者經常是間隔一段時間,進行大規模的反腐行動,使官僚機構保持一定程度的清廉和執行力。

同時除了反腐行動以外,透過監察制度來監察百官,也是一個很好的辦法,那麼今天宋安之就來給大家說說明代的監察機構,還有御史為何最初只能騎驢,後來卻可以騎馬的冷歷史。

大明洪武十三年,隨著胡惟庸案的發生,明太祖朱元璋不只是除掉了丞相胡惟庸,更是廢除了一直耿耿於懷的丞相制度,使自己進一步大權獨攬。

古代官僚機構反腐為什麼會那麼嚴格除了監察制度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

說起這段歷史,很多人以為只是廢除丞相制度,皇帝權力從而更大而已,其實朱元璋廢除丞相制度只是對於改革制度的一個開始,之後朱元璋又陸續對其他制度進行了改革。

那麼到底有哪些改革了呢,宋安之先給大家來說說洪武十三年之前的朝廷權力分配:掌管民政的最高機構是中書省、掌管軍事的最高機構是大都督府、掌管監察百官的最高機構是御史臺。

很明顯朱元璋是對這三個最高機構都動手了,朱元璋在廢除丞相制,罷中書省的同時,提高了中書省之下的六部權力,由六部尚書直接向皇帝負責;同時大都府也被拆分為前、後、左、中、右五軍都督府,也就是將大都督府的權力分散到了五個機構,而且權力也被削減,五軍都督府只掌軍政,沒有調兵之權,而銓選和軍令之權在六部中的兵部手中,當然兵部並沒有指揮軍隊之權,兩者之間互相牽制平衡,最終的大權則是在於皇帝手中。

御史臺這個最高監察機構也被明太祖朱元璋撤銷,當然這只是暫時的,在兩年以後的洪武十五年,與御史臺一樣性質的都察院成立,不過都察院的最高領導者不再像御史臺那般只是一個御史中丞,而是左、右都御史,地位很是尊崇,與六部共稱為七卿。

古代官僚機構反腐為什麼會那麼嚴格除了監察制度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

至於為什麼是兩位長官呢,這樣做的意思很明顯,那就是形成兩足鼎立,互相牽制之意。

都察院下設了十三道監察御史,其主要職責是:“主察糾內外百司之官邪,或露章面劾,或封章奏劾。在內兩京刷卷,巡視京營,監臨鄉、會試及武舉,巡視光祿,巡視倉場,巡視內庫、皇城、五城,輪值登聞鼓”。

明太祖朱元璋為了加強對地方的控制,還建立了御史巡按制度,巡按御史的權力很大“巡按則代天子巡狩,所按籓服大臣、府州縣官諸考察,舉劾尤專,大事奏裁,小事立斷”。

這些巡按御史的權力有多大呢,通俗來說就跟大家在電視劇上經常看到的欽差大臣差不多。

一般自布政司等省級三品以下官員,其政績和才能皆都由其考核。處理地方事務上,小事情自己就可以當機立斷,大的事情上奏朝廷,請旨再行,像哪怕是三品的地方官員,只要御史彈劾,證據充足的話,也是分分鐘可以讓其罷官歸故里的。

古代官僚機構反腐為什麼會那麼嚴格除了監察制度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

當然明太祖朱元璋也是一個心思縝密之人,正因為巡按御史的權力太大,為了平衡之道,所以他在其他方面有著諸多限制,比如說御史只是官階七品,一般要按照品級拜見地方官員;巡按御史如果與布政使這種三品大員出行的話,布政使可以騎馬前行,而御史則是騎著驢隨後;因為當時鵝比較稀少,朱元璋這個務實主義者,甚至規定巡按御史不能吃鵝,免得鋪張浪費。

明太祖朱元璋透過這種限制巡按御史的品級等方法,但給予其很大的權力,以達到以小制大的效果,從而與地方官員互相牽制,免得巡按御史一家獨大,可謂是很好的方法。

當然這樣做還有一重考慮,那便是明太祖朱元璋參考借鑑了歷朝歷代的權臣亂政,乃至篡位的教訓,為了避免將來出現權臣,然後封王再加九錫什麼的,所以很是限制文臣,在《大明律》之中就規定“文臣不得封侯”,像巡按御史品級低,也可以視為明太祖朱元璋限制文臣權力的一面。

所以說明初的巡按御史其實挺悲劇的,皇帝為了平衡,所以雖然給了他們不小的權力,但他們卻是跟著布政使等大官時只能騎驢,還不能吃鵝。

古代官僚機構反腐為什麼會那麼嚴格除了監察制度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

不過任何朝代,經過開國初期以後,都會偃武修文,而文官的地位肯定會水漲船高的,明朝歷經太祖、成祖兩朝以後,國家進入平世,文官地位上漲,這些巡按御史自然也跟著地位上漲。

像到了明宣宗在位時期,巡按御史終於揚眉吐氣了,最起碼不用騎驢了,跟著出巡時也可以騎馬了;到了明英宗正統時期,巡按御史更是可以與布政使這種三品大員平起平坐,雖然依舊是七品官員,但不用再以品級拜見地方官員,四五品的官員見了巡按御史反而是需要拜見了。

從此以後,隨著文官地位越來越高,巡按御史除了官階七品沒有升,權力是越來越大,可以對布政使和按察使等三品大員有著考察和舉薦之權,甚至可以影響到總督和總兵等武將。

巡按御史的權力越來越大,而地方官員是為了升官,則是對其越來越卑微,這樣一來,明太祖朱元璋處心積慮設下的巡按御史和地方官員互相牽制的平衡開始被打破,終於是形成了巡按御史一家獨大的情況。

古代官僚機構反腐為什麼會那麼嚴格除了監察制度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

巡按御史雖然是監察官員的存在,但他畢竟還是屬於百官,所以自然會如同百官一般腐敗,更何況到了明朝後期巡按御史的權力在地方上一家獨大,於是巡按御史對於肅清不正之風起不了什麼作用,反而搖身一變,成為貪官,是在一方作威作福甚至魚肉百姓。

像明末魏忠賢的閹黨五虎之首崔呈秀,在擔任巡按御史時,不僅沒有重新整理當地吏治,反而是公開索賄,甚至明碼標價,鬧出了天大的笑話。

巡按御史這種由騎驢到騎馬,由互相平衡到一家獨大的情況,意味著晚明的監察體系崩潰,而當一個王朝的監察體系崩潰,甚至監察體系的執法者御史都加入貪汙大軍之中時,意味著這個王朝的官僚機構已經腐爛到了極點,文官愛錢,還無人監督的話,就意味著帝國的人心開始渙散,而這也是亡國的開始,果然不久以後明朝亡國。

從另一面來看,任何王朝的滅亡並非是一朝一夕而成的,而是一個慢慢積累的過程,比如說從明朝巡按御史的慢慢腐敗之路,就可以看出很多弊端隨著時間推移會越來越明顯,危害會越來越大,最後諸多弊端累積之下,王朝積重難返,自然只有滅亡一途了。

古代官僚機構反腐為什麼會那麼嚴格除了監察制度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

謝謝觀看宋安之獨家原創文章,專注於明清史及其中國大歷史,喜歡以不一樣的角度來說說那些一成不變的歷史,覺得可以的朋友記得點贊關注哈。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