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吃完飯,留下銀子就走為啥老闆不數!

前言:影視劇中的好漢往往能讓小美熱血澎湃,他們快意恩仇,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別提多威風了。他們到店裡一般都是小二一壺好酒兩斤牛肉。然後一人坐下來在那大快朵頤起來。

古代人吃完飯,留下銀子就走為啥老闆不數!

但是看了許多的影視劇,小美髮現了一個小細節。這些男女主角們在吃飯住店的時候往往都是不講價錢,就是把銀子在桌子或者櫃檯上一放然後就回屋去或者是去忙自己的事情了。但是小美重來沒有見過老闆或者小二說這個錢夠不夠,或者多不多給他找個零,難道都是剛剛好?反正小美看到的情景都是老闆手下銀子之後高興的離開了。

古代人吃完飯,留下銀子就走為啥老闆不數!

要知道,在當時銀錠子是很少出現在百姓手中的。一是當時開採和冶煉的技術還非常的落後,二是那一錠銀子的價值可不是我們想象的那麼簡單。作為平民百姓手裡有的僅僅是碎銀,而且還不是很多。而百姓手中最多的就是大子,也就是銅板。當時的一兩銀子可是能夠兌換2000個左右的銅板。

古代人吃完飯,留下銀子就走為啥老闆不數!

影視劇中我們看到都是一些大俠豪傑,他們都是在江湖上非常有面子有身份的人。你想想一個大俠吃完飯掏出一兩銀子然後在那等著小二稱重找錢,這個可是不符合大俠在江湖上的身份的。還有就是因為銀子需要稱重,找零相對比較麻煩。而且在古代,一般那種付銀子吃飯的地方都是比較高階的飯店,這種店鋪都裝備有專門稱銀子的裝置。而經常來這裡的人都會帶一些碎銀子因為這樣方便,當時又不能把銀子劈開,所以算賬的時候只會多不會少。所以就出現了影視劇中的場景,老闆接過錢往往都是笑臉相迎直呼夠了夠了。

古代人吃完飯,留下銀子就走為啥老闆不數!

在當時因為受到冶煉技術的限制,所以銀子也被劃分為幾個等級。最好的就是官家用的官銀,這種銀錠子都有固定的重量。而那些成色不好的銀則是被化成了銀水倒入模具中變成一小塊一小塊的碎銀子。所以正常人家消費的硬貨幣還是銅板,而不是銀子,最多有一點碎銀子。

古代人吃完飯,留下銀子就走為啥老闆不數!

電視劇中出現的情景雖然是為了表現出那些人的豪邁或者富裕,但是現實中因為銀子具有的價值真的很高,《紅樓夢》裡劉姥姥看到賈府上下一餐螃蟹24兩銀子,感嘆說小戶人家可以過一年了。要知道劉姥姥家當時也算中產階級的,有房有地還僱得起工人丫頭,第一次上賈府打秋風,得了20兩銀子,千恩萬謝的。這一兩銀子要是拿到唐朝就購買力而言更是高得嚇人了。唐太宗貞觀年間物質文明極大豐富,一斗米只賣5文錢,通常一兩銀子折1000文銅錢(又稱一貫),就可以買200鬥米,10鬥為一石,即是20石,唐代的一石約為59公斤,以今天一般米價1。75元一斤計算,一兩銀子相當於人民幣4130元的購買力。

古代人吃完飯,留下銀子就走為啥老闆不數!

瞭解到了銀子的購買力,你明白為啥店老闆不數桌子上放的銀子了嗎?歡迎留下你的評論!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