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強大媒體資源的楊瀾,在聯想公關危機中發揮怎樣的作用?

最近幾日,我發現一些財經號開始圍攻司馬南,可見聯想的反擊正無聲無息地展開,他們在為聯想“搖旗吶喊,昭雪鳴冤”的同時,卻對公眾真正關心的問題視若無睹,避而不談。

按照公關戰的打法,首先是阻斷源頭,然後是防止不利訊息的擴散,最後是正面引導公眾。

聯想曾經想要切斷源頭,但是沒有成功,更是無力阻止訊息擴散。

所以只能從正面引導公眾方面下功夫。

然而,從心理學角度來說,司馬南已佔儘先機,不利於聯想的資訊已然率先佔據了公眾的心智,形成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

先機已失,聯想要扭轉自己的負面形象,必須先拿掉公眾心智中的資訊,然後再輸入傳達聯想正面價值的資訊,這就是重新建立公眾形象的問題。

幾年下來,聯想沒有去做這樣的工作,錯過一次次機會,這次事件更是固化了公眾對聯想的負面認識。

所以,聯想的這場公關戰幾乎沒有勝算可言。

人們常言說有口皆碑,作為一家科技公司,研究能力和責任擔當是最好最好的口碑,最有效的公關。可是令人遺憾的是,聯想並沒有決心做這方面的改變。

更有點像是破罐子破摔,安於現狀的感覺。

聯想集團聘請著名主持人楊瀾擔任獨立董事,薪酬為33萬美元(摺合人民幣235萬元)。

聯想高薪聘請楊瀾擔任獨立董事,看中了她背後廣泛的人脈和媒體資源,而不是所謂的在人工智慧方面的“深入研究”。

擁有強大媒體資源的楊瀾,在聯想公關危機中發揮怎樣的作用?

眾所周知,聯想在PC時代,是毋庸置疑的行業王者,可是在進入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以後,已走向了沒落,近幾年的口碑的公眾形象和口碑更是急轉直下,研發能力和核心技術更是無從談起。

聯想為什麼會聘請楊瀾擔任獨立董事,究竟意欲何為?

獨立董事任職是由董事會決定,所以獨立董事也必然要聽命於董事會,實際上獨立董事制度從制定之初對管理層的監督作用,已經淪為上市企業的“花瓶”角色。

當然,這裡的花瓶只是無法真正履行對公司管理層進行監督的職責,但是獨立董事掌握的資源確實能夠為企業的經營發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楊瀾作為著名主持人,分別在央視和鳳凰衛視任過職,雖然不可能對楊柳等高管的經營行為進行監督,提出反對,但是她擁有強大的人脈和媒體資源,這也是聯想所倚重的地方。

對楊瀾而言,將自己的影響力和資源加以變現,這無可厚非,這也是人之常情,她和聯想各取所需,互利共贏。

擁有強大媒體資源的楊瀾,在聯想公關危機中發揮怎樣的作用?

當然,楊柳二人本身在整個商業圈的影響力依然很強大,尤其的柳教父可謂是樹大根深,本身必然掌握了強大的媒體資源,也能對一些重要的媒體施加影響。

昔日的泰山會雖然解散了,但是成員之間的關係不會終止,肯定還保持著私下聯絡,這點毋庸置疑,這些商業大佬發揮的影響非常人可比。

窺一斑而知全豹,回顧一下可以發現,聯想雖然出現很多負面問題,但是基本上都是自媒體在討論,主流媒體幾乎很少發聲和報道,背後隱藏的故事也挺耐人尋味的。

因為可以利用楊掌握的媒體資源,可以對高管自身和企業做出更加積極和正面的輿論引導。

擁有強大媒體資源的楊瀾,在聯想公關危機中發揮怎樣的作用?

在如今自媒體大行其道的背景下,傳統媒體的影響力受到了一定的影響。企業難以憑藉強大的資源來控制輿論導向。

自媒體或許存在太多情緒化了主觀認識,但是卻能很好地彌補傳統媒體的不足。即便聯想具備如此強大的媒體資源,也無法扭轉崩塌的口碑形象。

所以,遮醜並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正所謂“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這應該是對聯想最好的詮釋。

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華為,無論是自媒體還是主流媒體,基本上都做了積極正面的宣傳,或許這是聯想最羨慕華為的地方。

楊柳二人對司馬南提出的六個問題避而不談,採取了圍魏救趙的策略,找司馬南身上的問題,以此來削弱司馬南的影響力和可信度。最後的結果即便是讓司馬南身敗名裂,如果真的實現了,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並不能完全消除深深烙印在人們的質疑。

擁有強大媒體資源的楊瀾,在聯想公關危機中發揮怎樣的作用?

可是這樣避重就輕,顧左右而言他的做法,反而激起公眾更大的質疑,因為忽略了一個事實,公眾所關注和在乎的是,聯想可以正面回答六個問題,而不是透過一些利益圈的搖唇鼓舌,轉移視聽的方式來淡化問題。

任何正常的企業,都應該要具備接受質疑的心理準備,也要擁有接受公眾監督的勇氣,因為有質疑的存在,才清楚自己的問題。有了問題,就得努力解決問題,而不是放任問題繼續惡化。

或許有人認為公眾對聯想缺乏寬容,可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公眾對聯想的態度,也非短期內形成的。正所謂蒼蠅不叮無縫的蛋,恰恰反映了聯想過去的所作所為不得人心。

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

努力刷新歷史,以實際行動來證明自己,這才是最有說服力的公關,所有的質疑聲都將不復存在。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