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人士一度輝煌,建立領土第一大國,最後為何衰落?

相信每一個人都曾經看過至少一點點武俠小說,其中的打鬥場面常常讓我們血脈噴張。成年以後我們漸漸知道飛簷走壁只是文學大師們的藝術創作,降龍十八掌現實中並不存在,但我們很多人可能並不知道,文學大師們書中的“江湖”和“武林”,在歷史上切切實實的曾經存在過。

我國的“武林”,最早見於《史記·刺客列傳》,“有名有姓有動作”的記載,較早的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一些人以刺殺和擔任重要人物的保護工作為職業,他們苦練職業技能,格鬥、刺殺等技術被他們逐漸的推到高峰,後世李白曾經在《俠客行》裡讚美“十步殺一人 千里不留行”。

武林人士一度輝煌,建立領土第一大國,最後為何衰落?

不過隨著社會的發展,古代的社會秩序越來越穩定,低等級的法治社會出現,這種“刺客”開始難以生存,殺人、傷人之後被抓捕的可能性越來越高。在法令苛刻的年代,例如秦朝商鞅變法以後規定“毆鬥者死”;即便在法令最寬鬆的時期,如劉邦滅秦時的法令,僅僅是與關中父老的“約法三章”,其中也明確表明“殺人者死,傷及盜者抵罪”。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讓專業練習武藝的人,越來越難生存。

時代繼續發展,這些孔武有力富有格鬥技術,並且胸懷志向的人,倘若恰逢戰亂年代尚可以投軍衛國,出人頭地。在和平年代,即便武藝高強者從軍,可行伍中的提拔機制往往不是以武藝為標準的。背景不深,缺乏圓滑世故和運氣,和平年代武夫不大可能出人頭地了,歷史越發展,社會越發的重文輕武。

很多人練了一身武藝,飯量如牛,回去種地可能連自己都養活不了。於是,有些人落草,就像《水滸傳》中的那些好漢們,個個三歲學藝——-王進、柴進、李忠、魯達,林沖,武松等等,幾乎所有人物,或曾經為朝廷效力,或街頭賣藝,他們冬天三九夏練三伏,長大後發現自己不被社會所容納,只得梁山討生活。

武林人士一度輝煌,建立領土第一大國,最後為何衰落?

自從草寇這個行業出現,為了保護財產流通,相應的鏢局就出現了,並由此演變出了看家護院的鏢師、教人習武的拳師,等等,這些行業,在清朝的時候達到了巔峰。尤其是一些反清復明組織,他們在明亡之後以復明為理由聚集,在清初依附運河、鹽業、米業等行業的熟悉,抱團取暖,開始變得聲勢浩大,最後居然還被清廷所收編和默許(《清代洪門史》)。而所謂的武林人士,也要吃飯,所以基本上就聚集在保、劫這兩個行業,他們也兼職開拳館收學費、江湖賣藝等等,卻皆是為了迎合主業的發展。

武師行業有了經濟根基,出現了極度繁榮的狀態,漕幫、米幫、鹽幫之外,海邊、河邊捕魚行業的出現了魚霸,大米市場有米霸,菜市場有菜霸。甚至有資料記載,在北京這樣的大城市,挑糞工們為了爭奪北京城市的挑糞權力,組成了不同的組織,也需要僱傭打手,從而形成糞霸。一些當地的大買賣人,會與他們良好的溝通;跨區經營者,為避免被找麻煩,只好花錢僱傭鏢師保護,而這些鏢師其實也與那些稱霸的人,都是一夥人。

因為這些人的存在,京師出現了專業的鏢局,哈恩忠在《清宮檔案》一書中提到,乾隆年間封疆大吏的奏摺裡,曾經這樣寫:

“西北各省,凡商富大賈前赴東南置買綢緞布匹等項,俱曩挾重緇,動輒數萬金,騎馱數十頭,合隊行走。有等臂力過人,身嫻武藝之徒,受僱護送,帶有鳥槍、弓箭,名曰保鏢,所以防草竊、杜剽掠。。。。”

這明確說明,西北商人到東南採購絲綢,需要僱傭職業保鏢。不過哈恩忠在《清代保鏢》一文中也提到,鏢師出門會帶著鏢旗,綠林朋友們看到了通常不會為難。他描述了清代一位武功高手王遂,自持武藝高強,走鏢時不插鏢旗,結果被幾十個江湖好漢飛馬追殺,激戰中左肩中箭。這個時候,趕緊取出鏢旗,江湖朋友立刻停止追殺,不僅沒有劫掠他的鏢銀,還把他護送到了濟南。從這件事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武林大家庭裡,走鏢的和劫鏢的都是朋友。

武林中也確實發展出來一些行話,即黑話,比如“唱戲的”,意思就是保鏢;“眼”的意思,就是鏢旗;“牆頭”的意思就是馬;“山羊”的意思,是猴子。再比如一些武林中的禮節,也很有講究,常常看影視劇裡,道上的朋友行李,鏢師一般先站成馬步,後退三步,再上前半步,嘴裡說個“請”,其實是擔心被人偷襲,而這些動作,慢慢也就成為道上的定式。無論這些“黑話”還是“規矩”,鏢局和綠林想通,再次證明他們是一家人。行業越來越發展,其他手段也越來越多。清末巡警曾經有過槍支管理系統,記載那時候一些鏢局開始使用槍支,京師鏢局平均幾十條槍。(《清代保鏢》)

武林人士一度輝煌,建立領土第一大國,最後為何衰落?

不過大體上來說,武林人士還是靠武藝吃飯的,大家的武藝能夠高強到什麼程度呢?《李小龍傳》中提到,李小龍年輕時期的一些武林中人,往往需要生死相搏,因此每天基本上全部時間都用在訓練上,可以對拳王級別的職業拳手輕易的一擊而殺。清代武林的發展狀態越來越好,李鴻章的保鏢就是從鏢局裡找的。武林人士賺的盆滿缽滿,京師在清末有八大鏢局,最知名的源順鏢局,曾經出過著名武術家大刀王五。

無論在技術、經濟還是社會影響力上,武林中人都曾經創造了非常輝煌的歷史。不過要掄起輝煌,外國的武林人士可要強悍許多,公元前862年,一幫會拳腳能使兵器的北歐瓦良格人抵達東歐,他們在當地為人們看家護院,抵擋土匪。這種性質,其實與京師的鏢局、武行沒有區別。當地人叫他們羅斯,1000多後的今天,他們創立的國家擁有1700多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

後來,鏢局和綠林不知不覺就衰落了,這是為什麼呢?隨著社會鉅變,國家恰逢戰亂,鏢師們走鏢再遇到的就不是綠林好漢了,而是軍隊,軍隊不認識他們的鏢旗,也不會打不過他們。這樣的背景下,鏢師走鏢的行為幾乎是等於給沿路軍閥送禮,行業就逐漸消失了。再到後來和平年代,警察系統發達,綠林自然要消失;郵局以及後來的快遞行業發展,讓鏢師變了大部分不會武功的快遞員。武林的意義,逐漸更加傾向於強身健體了。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