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院裡,那些說兒女在國外的老人,不過是想隱藏這些心酸的事

一,導語

有的老人,表面上看起來很風光,兒女優秀,自己經濟基礎也很雄厚。

但這樣的老人,就一定會有幸福的晚年麼?

其實,那也未必。

很有可能,他們過得還不如一般人幸福,兒女的優秀只是老年人身上表面的光環,至於在他們的老年,有沒有實際的用處,那就另當別論了。

看看養老院裡的那些老人們,有的子女就在本地,幹著一份普普通通的工作;有的老人,子女身在國外、飛黃騰達。

很顯然,子女在身邊的老人,幸福指數相對來說,會更高一點,子女會在週末經常過去看望他們,對老人來說就是莫大的滿足。

而子女不在國內的老人呢?那就未必能享受到這種親情了。

養老院裡,那些說兒女在國外的老人,不過是想隱藏這些心酸的事

二,真實案例

01

子女不來看自己的心酸

講述者:蔣豔,73歲。(為方便敘述,全文采用第一人稱)

我叫蔣豔,今年73歲,兩個孩子都不在國內,一個是博士畢業直接留在了加拿大,另一個是嫁到了澳大利亞。

曾經的時候,我覺得特別驕傲,再加上,親戚鄰居對我的恭維,誇我的兩個孩子聰明能幹、出類拔萃,我不禁也陷入了自我陶醉式的幸福之中。

可退休後,越來越想念自己的孩子。

有時候去探親,跟老伴一起住兩天就回來了,感覺也不錯。不常住可以,如果常住真是住不慣,一個人都沒認識的,語言又不同,彆扭的很。

但自從老伴去世以後,我就哪裡都不願去了,我害怕一個人的長途旅行。

從去年開始,我就住進了養老院,雖然表面上不再孤單,但看著周姐、劉姐的孩子,週末都過來看他們,我內心就有說不出的心酸。

每當她們熱心的問我:怎麼沒見過你孩子呢?我就會提高音量說他們都在國外呢,看似像是炫耀,實則掩飾內心那無人訴說的酸楚。

養老院裡,那些說兒女在國外的老人,不過是想隱藏這些心酸的事

02

內心感到無助的心酸

講述者:孫欣蘭,65歲。

我年紀不大,在養老院裡算是年輕的,但因為我身體不好,身邊又沒人照顧,只能住進養老院。

在這裡,一天三頓都有人伺候,還有專門的護理人員,倒是解決了獨居時的很多問題,但仍時常感覺無助。

這種無助,不是外在的,物質或經濟上的;而是內在的,精神或心理上的。

看到別的老人與子女團聚的時候,止不住的羨慕,年齡大了,不圖什麼,就是想念自己的孩子,哪怕見一面也心滿意足。

整個養老院裡的人,包括工作人員,都知道我的孩子在國外。

我之所以這樣廣而告之,不過是想讓別人知道,我有優秀的孩子,一點都不無助,雖然有點自欺欺人的感覺,但至少表面上我有情可依、有人可靠!

有句俗話說的好:內心越缺少什麼,表面上就越會炫耀什麼。我缺少子女對我的溫情,所以我只能說他們遠在國外,這樣做,即彌補了內心的無助,又不會讓人輕視或小瞧。

養老院裡,那些說兒女在國外的老人,不過是想隱藏這些心酸的事

03

孤單、寂寞的心酸。

講述者:段麗麗,77歲。

我叫段麗麗,今年77歲,進養老院已經有半年的時間了。

在這裡,過得省心,不用自己做飯,也不用打掃衛生,還有很多同齡的老人,在一天說說笑笑。

表面看起來,哪有什麼孤單和寂寞可言呢?

可實際上,每到週末或節假日的時候,人家的子女都來探望,她們和子女呆在一起的時候,才感覺到那份幸福是油然而生的。

看著人家熱熱鬧鬧的樣子,內心的孤獨瞬時倍增。外邊的世界越熱鬧,內心就越孤單、越寂寞。

每當晚上想到這些的時候,連覺都睡不著。

我只能一遍遍的安慰自己:孩子在國外呢,他們在那邊有出息是一件高興地事情,再說了,我在這裡吃的好、住的好,啥都不愁,豈不是樂事一樁、兩全其美麼。

想想這些,心裡就好受多了,這或許就是所謂的阿Q精神吧。

養老院裡,那些說兒女在國外的老人,不過是想隱藏這些心酸的事

三,小結

由此可見,那些孤單的老人,即使子女出類拔萃、與眾不同,他們也很難有一個幸福無憂的晚年。

每個孤單老人的內心深處,都是一面特製的鏡子,讓我們看到了表象之下的無助、孤單和落寞。

願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能意識到這個問題,多陪陪老人,哪怕身在國外,也要及時打個電話。

他們年齡大了,不圖別的,只希望自己的兒女多看望、多溝通而已。

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不要讓他們在晚年的歲月裡望眼欲穿、孤單至極。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