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我還是少年時,就已明白多數人的努力與追求,毫無價值

愛因斯坦我還是少年時,就已明白多數人的努力與追求,毫無價值

科學的盡頭是神學。

這句話在很長一段時間流傳甚廣,有很多人舉例說明像牛頓,愛因斯坦這些著名的科學家在晚年的時候都開始研究神學。

是不是說明世界上真的有“神”。無時無刻地把控世界。

愛因斯坦曾說:當我還是少年時,就已明白大多數人的努力與追求毫無價值。

愛因斯坦我還是少年時,就已明白多數人的努力與追求,毫無價值

但是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愛因斯坦在晚年研究神學的事實是真的嗎?他在年少時把自己從神學宗教中剝離出來,晚年又把自己放逐回去了嗎?

在一次採訪中,愛因斯坦曾說過,自己在12歲就中止了宗教信仰。小時候的愛因斯坦對於宗教是非常痴迷的。畢竟神學對於年少的愛因斯坦來說,有很多神奇的事情、想不通的事情都可以因為神學很快解釋得通。

事實上,直到現在,人們依然會常常因為無知,而相信世界上有很多未知的事情,是由某一個神秘的外力作用而成的。年少的愛因斯坦發現科學比神學更能解釋世界,神學中有很多荒誕的故事。

他曾把神學評價為“幼稚的迷信”。

愛因斯坦我還是少年時,就已明白多數人的努力與追求,毫無價值

這個時候的他就已經從神學宗教中把自己剝離出來了。但是他相信信仰的力量,他認為信仰是一種精神力量,可以幫助人們克服困難。

其實二者並不衝突,不相信神學,是對科學的尊重,不相信有外在的“神”力,掌控世界的發展。但是對於“人”來說,信仰是從內而外的力量,可以算是意識的一種。

物質世界是基本,意識是物質的派生。

人之所以有喜怒哀樂這些情緒,都是因為意識的作用。因為很多事情愛而不得,為了滿足沒有被滿足的物質慾望,人們通常將希望寄予宗教中的“神”。

愛因斯坦我還是少年時,就已明白多數人的努力與追求,毫無價值

信仰的魅力就在於,它會讓人從沮喪、難過、悲傷的情緒裡逃離出來,積極向上的情緒會主導你的思想,讓人在困難的境遇裡依靠自己的力量,戰勝困難。

在愛因斯坦少年的時候,他就已經開始摒棄掉物質世界的享受,最追求在數學公式中,不一樣的精神滿足。

對於愛因斯坦來說,物質生活更多的是一種外在的滿足感,而他對世界的好奇心,早已超越了他對物質世界享受的功利心。他對數學產生極大的熱愛,並不斷地將精力放在自己感興趣的事物上。

愛因斯坦我還是少年時,就已明白多數人的努力與追求,毫無價值

為了更好地做研究,他的大學課程經常是臨時抱佛腳,複習幾天,能夠不被掛科就好。而且研究工作通常會非常忙,所以他也經常曠課,考試偏科,學習應付就是學校對他最真實的評價。

但是對於愛因斯坦來說,研究就是自己最高等級的事情,從研究中獲得的快感,遠遠超越了名次、物質等方面所能給予他情緒上的快樂。明白自己要什麼,已經是很多人難以做到的事情了。

他從不要求或者希望自己能從研究中獲得外在的物質享受,他認為自己所從事的科學研究,是擺脫了物質生活的乏味,讓自己的精神生活更加飽滿。

愛因斯坦我還是少年時,就已明白多數人的努力與追求,毫無價值

愛因斯坦曾說:“科學是為科學而存在的,就像藝術是為藝術而存在一樣,它既不從事自我表白,也不從事荒謬的正。”

有人經常拿牛頓舉例表示,科學最終都會走向神學。

實際上牛頓最開始的科學研究並不是直接脫離神學的,相反他最開始研究科學,也是覺得自己在找尋“上帝”在自然界中留下的密碼。

如果說牛頓晚年放棄科學,轉向神學。不如說神學從始至終都貫穿在他的科學研究中。也有說法是,牛頓所在的時代,導致只有將自己所研究的科學和神學扯上關係,這些科學著作才能順利發表。

愛因斯坦我還是少年時,就已明白多數人的努力與追求,毫無價值

當然,作為某個時代的人,都會多多少少被打上時代的烙印。不同的時代的思想也都會給予科學家們不同的限制,有的科學家窮極一生尋找的真相,在宇宙中或許只是滄海一粟。

相對於牛頓的模稜兩可,愛因斯坦的態度一向非常堅決。對於科學的研究,愛因斯坦從來沒有停下過腳步,也不屑於總是辯白自己和神學之間的關係。

但是,假的終究是假的。

愛因斯坦曾在一份給讀者的回信中,明確表示:“你所讀到的關於我信仰宗教的說法是一個謊言。是一個被系統重複的謊言。。。我不相信人格化的上帝。。。”

愛因斯坦我還是少年時,就已明白多數人的努力與追求,毫無價值

實際上,人類對科學世界的觀念,總是不斷被推翻又不斷重建的。

可能更高層次的科學規則還沒有被我們所理解,所以當科學走到一定階段的時候,很多人就陷入了迷茫的階段。

其實在人們沒有能力解釋雷電的時候,常常把它們統一歸納到“神”的範疇,但是後來有了科學的解釋,人們才知道,雷電只是雲層之間的摩擦碰撞,雲也只是水的另一種形態。

在沒有更多的探測和規則的時候,人們都是透過想象建造世界。真實的世界不一定就是大多數人眼中的世界,很多人對於世界都加以自己的想象、美化,甚至是醜化。

愛因斯坦我還是少年時,就已明白多數人的努力與追求,毫無價值

對於很多的科學家來說,他們也是普通人,也有能力和眼界沒有達到的地方,科學家們能做的就是把自己眼中的世界用公式和真理解釋出來,和真實的世界有偏差並不奇怪。

但是對於愛因斯坦來說,在十幾歲就看清的道理,沒有理由在老年的時候讓自己再陷進去。

所謂科學的盡頭是神學,本質上就是一句謊言。

愛因斯坦我還是少年時,就已明白多數人的努力與追求,毫無價值

更多的是人們對更多的科學理論沒有辦法探究出來,科學是無止境的,最起碼對於現在人類的認知來說,科學是無止境的,還有很多真理等待被髮掘。

但是依然有很多人認為,愛因斯坦就是相信神學的,比起愛因斯坦的想法。這些人更在乎的是自己的想法,或者說他們希望愛因斯坦是這樣的想法。可是這何嘗不是普通人對於世界認知的偏差呢?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