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氣盈胸志存高,且看秋情不寂寥

此文為月明素光暖“我在這裡等你”系列之“我在這首詩詞裡等你”——秋辭(4)

秋氣盈胸志存高,且看秋情不寂寥

秋,收斂了夏的熱烈,讓季節披上了濃郁莊重的華彩,而在秋的歌詠中,卻讓這種莊重和濃郁的色彩化作了更多的悲情和傷懷,詩作紛呈中以思為線,傷情成為了主旋律,似乎秋豐富的色彩裡,都化作為詩詞文章中的淚點,都化作了筆墨下的悽婉和蒼涼。

細細想來,這種細膩的情感宣洩和柔腸百轉的詩詞風格,更接近南方詩詞的特點,於是,順著這條脈絡去探尋,一路風裡雨裡跋涉,一路詩詞歌賦吟誦,一句“悲哉,秋之為氣也”,終讓我心中疑惑蕩然無存,原來真的是從這裡而來。

“悲哉,秋之為氣也。”這句來自宋玉《九辯》的名句,追根溯源是悲愁的始端,自此詩人、詞人們就把悲落在了心裡,就成了秋的基調,成了揮之不去的情緒,從此愁成了秋上心頭的傷。而宋玉這位戰國時代著名的辭賦家,師從屈原,南方山水滋養了這位悲愁的鼻祖,也讓他留下了太多秋裡的思愁別緒和綿綿不可擋的悲愁的延續。

秋氣盈胸志存高,且看秋情不寂寥

繞著悲的曲調,讓秋的疊彩裡似乎全是涼意十足的傷感,但這並不是秋的本來面目。秋葉飄零、滿目蕭瑟,自然帶著傷懷,但秋的豐碩、秋的壯闊也是秋的氣度和壯懷激越的表達。

在習慣了來自宋玉營造的悲愁筆墨的同時,我們不妨登高遠眺,秋日高光裡有著層疊於楓林重彩的波瀾壯闊,一股豪情盡染秋為浩蕩。於是,劉禹錫在寫下《秋風引》的悲情後,也用詩作一展秋的胸襟,寫下了《秋詞二首》:

其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 其二山明水淨夜來霜,數樹深紅出淺黃。試上高樓清入骨,豈如春色嗾人狂。

他並不迴避秋的悲情,但他直言,在他的眼裡秋不僅僅只是用來感傷,還有勝過春朝的雄渾,你看那一飛沖天的雲鶴,帶著他胸中的詩情直上雲霄。讀來一種積極樂觀、一種昂揚之氣頓生,好不快哉!

秋氣盈胸志存高,且看秋情不寂寥

秋的色彩雖然讓我們固化了難掩的傷悲,但秋色的豐盈裡,不僅僅只是蕭瑟的枯萎、凋敝,反而是有更多寄存於深紅淺紅黃綠相間裡情韻的感受,那種美是四季裡最豐富的、最厚實的、最讓人陶醉的臨高之氣度。這種沉澱的氣度入心入骨,不僅僅是遠勝春朝,更是春色的輕狂所無法相比的。

怎麼樣?是不是有著不一樣的感受,習慣了悲傷的秋裡吟悲傷的詩作,一賞劉禹錫這另闢蹊徑的詠秋之激烈的秋詞,那種“一覽眾山小”的氣魄在胸中激盪,讓悲傷之氣一吐為快,換了一種心境,換了眼中秋的色彩。

可謂:

秋風秋水秋色重,秋心莫言秋愁濃。秋氣盈胸攬日月,秋景疊綵勝春深。

秋氣盈胸志存高,且看秋情不寂寥

本文由月明素光暖在百家號原創首發,轉載請註明!感謝文友喜歡,願以月明之素光與您結緣,給您溫暖!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

原創作品欣賞:

原創作品欣賞:

原創作品欣賞:

原創作品欣賞:

頂部